APP下载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亲子关系

2017-05-18喻赛琼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曹七巧温情张爱玲

摘 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兼具通俗性与高雅性备受读者喜爱。本文从张爱玲小说中的亲子关系出发,探索张爱玲消解温情的亲情书写,进一步把握张爱玲特殊的文学表达。

关键词:张爱玲;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喻赛琼(1997.8-),女,汉族,湖南省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

血缘亲情一直是受人歌颂的对象,父慈母爱、手足情深更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张爱玲在40年代初始就以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观照、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震惊文坛。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两性关系还是亲子关系,其中的温情部分被消解,只剩“苍凉”之韵。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的亲子关系为例,分析张爱玲作品关于亲情和亲子关系。

张爱玲曾说:“母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太多的滥调文章……其实有些感情是,如果时时把它戏剧化,就光剩下戏剧了,母爱尤其是。”在她的作品中,严父慈母的传统形象被颠倒,父子、母子关系也被置于光怪陆离的金钱利益世界中进行观照。被称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金锁记》是张爱玲最为彻底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消解温情”这一行为也表现得彻底。兄长将年轻的曹七巧嫁给了残废贵公子,还得意道“凭良心说,我就用你两个钱,也是该的”,嫁到姜家后,因为卑贱的门第而被婆婆、妯娌、兄弟一致瞧不起,在情欲与金钱欲的刺激下曹七巧一步步异化,并将她的亲子关系中受到的伤害加倍地作用在她的子女身上。为彻底管束女儿,她逼女儿缠小脚;女儿住校丢失了衣物,她要大闹学校而使女儿退学;用一个轻巧的谎言毁了女儿的爱情和婚姻;将儿子儿媳的私房事大肆宣扬,将儿媳羞辱致死。在曹七巧这里,儿女成了她的私有物品,如金钱一样不能和别人分享。

《花凋》中,川嫦作为最小的女儿那能开着无线电睡觉的心愿都不可能实现,在他们家不仅人多事杂,一家人更是在金钱利益上斤斤计较。在他们家,女儿的大学文凭是最狂妄的奢侈品,连嫁女儿也要考虑舍不舍得那份家私。川嫦病了,父亲舍不得拿钱出来救治,“明儿她死了,我们还过不过日子了”,在她生命垂危时,川嫦的母亲怕暴露自己的“私房”,不愿拿钱出来救治女儿,看着女儿一寸一寸地死去。

在《琉璃瓦》中,父女间的亲情完全被利益化为准女婿的门第和家室。程先生有七个可以当作美人模范的女儿,尽管工资薄弱收入甚微,但程先生并不推卸他嫁女儿的责任,他有他极周到的计划,因为他明白,美丽的女儿绝不是赔钱货,借女儿攀上豪门、挣个前程对程先生不是件难事。

《倾城之恋》中的白太太不愿得罪儿子儿媳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生计,不顾亲生女儿后半生的幸福,无视女儿的哭诉和求助,在流苏与宝络同时准备相亲时将能够搜刮的东西都给了宝络。《半生缘》中的顾老太太对沈世钧态度反复无常,对曼璐又不敢深责,甚至任她摆布,最后甚至因为钱而助曼璐将曼桢推向火坑,见到世钧觉得于心有愧想坦白,“那种八成旧的钞票,摸上去是温软的”,于是良心的发现只能就此作罢。《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年轻时就是个放荡子弟,只顾自己风流而抛妻弃子 ,晚年为自己的再度风流而纠缠女儿,让她做有钱人的妾。《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父亲聂介臣是粗俗刻薄的,聂传庆也急于摆脱由他父亲而来的阴森之气,憎恨自己的父亲母亲而迷恋言子夜到了变态的地步。《心经》中的父女、母女关系更是变异成一种不伦的三人之恋,最后父亲找到了女儿的替代品再次抛弃小寒。

在这些作品中找不到一丝传统的幼关系的影子,对父母来说,儿女们的幸福如若无物,在他们眼中重要的只有打着生计為名的金钱与利益。而张爱玲对于传统亲子关系中温情部分的消解不止于父子母子关系,兄弟姐妹间也是冰冷地刀光剑影。《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哥哥嫂嫂在花光了她的钱之后逼她为前夫守寡,想把她赶出家门,朝夕相处的嫂嫂更是用言语来羞辱她。《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哥哥为了钱而将妹妹嫁给残疾人,不顾妹妹的委屈和哭诉;姜家各房挪用公款,为了分家产而斤斤计较。《花凋》中川嫦的几位姐姐为了一件衣服大打出手,自己打扮得楚楚动人却一再压制老实的川嫦,自己光鲜亮丽而让川嫦整日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半生缘》中的曼璐更是为了拴住丈夫的心,保住自己的地位而牺牲自己亲妹妹曼桢一生的幸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不乏对亲子关系的消解,但主流仍是表现传统的亲子关系,尽管存在消解也是不彻底的,而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亲子关系被完全消解,这不仅因为它几乎存在于张爱玲所有的小说作品中,更表现在消解的彻底性。在张爱玲的笔下,亲子关系被金钱利益离间,又因金钱利益为参照物而表现得更清晰。张爱玲对于传统亲子关系的重新表达,对亲情中温情部分的消解,与她自身的经历和她的人性观有很大关系。张爱玲出生在破落的贵族之家,成长在一个亲情淡漠又为金钱所利用的环境中。她四岁与生母分离,长大后更是受到后母的冷嘲热讽和父亲的拳打脚踢,长大后那个本就不是很亲近的母亲也因为金钱的缘故而怀疑张爱玲是否值得自己投资。她对人生的关照基于这样的成长环境,在对温情的亲子关系的消解中构建出了她独特的“苍凉”韵味。

参考文献:

[1]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9.

[2]张爱玲.传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9.

[3]宋家宏.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J].文学评论,1988,01.

[4]陈炳良.空谷回音——张爱玲研究的再思[A].刘绍铭.再读张爱玲[C].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曹七巧温情张爱玲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九月雨
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
温情故事两篇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