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故事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2017-05-18刘婷

江苏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整体把握乐学

【摘要】数学故事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普及数学知识,故事教学是促进小学生乐学数学的有效途径。以故事教学促进学生乐学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整体把握,选择的故事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故事要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故事;乐学;整体把握;贴近实际;服务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5-0068-02

【作者简介】刘婷,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二级教师,常州市武进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属于生命的情感体验。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指出:“应当以学生‘乐学为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乐学就是要把学习当作乐趣,并且以这种兴趣爱好来促使自己在学习路上一直走下去。数学是逻辑性强、严谨的学科,小学生又具有活泼好玩的天性,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使他们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考验。

一、启发:关于故事的教学实录

数学故事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普及数学知识,借助教师的经历和儿童的经验,以数学故事的形式阐述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将故事与数学相结合,让故事走进数学课堂,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教版二下《角的认识》教学:

师: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图形王国,那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精灵。看,他们来了。(播放改编儿歌《小精灵》)

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精灵,其实在他们身后还躲着一个小精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精灵。

…………

师:看来,小朋友已经和角精灵交上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花园和角精灵捉迷藏吧!

师:调皮的角精灵又躲到图形中去了,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请你找出来并标上标记。

(1)认一认,找出生活中的角。

(2)想一想,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辨一辨,掌握角的特征。

(4)画一画,加深角的知识的建构。

讲故事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角的特征,自主建构角的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思考:故事教学的价值探讨

当前,如何开发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数学课程,是摆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故事教学把隐含方法、蕴含思想、富含哲理的数学故事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既能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兴趣导引的作用。数学故事课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补充,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1.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教育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在学校不应仅仅掌握具体知识,还要强化“四基”“四能”及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教师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使每个学生的德智体都得到发展。学生喜欢听故事、编故事,把知识、概念、道理寓于故事中,更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乐学的出发点在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更注重小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依靠灌输等机械方式传授知识,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学生在学习中天性受到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不强。数学故事教学将故事与数学相结合,契合小学生直观、天真、乐于探索的发展特点,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以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数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以数学故事的形式阐述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同时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积累个体数学学习经验,彰显个体生命活力。

3.基于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数学知识往往包含着较多的数学语言、概念、公式等,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思维难以触发,情趣无从获得,进而导致数学课枯燥、无趣。数学故事教学因能以富有情趣的数学故事来呈现问题的情境、诠释方法策略、演绎数学思想,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三、实践:让故事教学收放自如

数学故事不应只在课堂,更应深入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须对教学大纲进行整体把握,所选故事要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且故事应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

1.对课程标准进行整体把握。

以故事促进学生乐学数学,把科学严谨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的故事,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标准,更要深入思考课程标准背后对学生的要求,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教师只有對课程标准进行整体把握,在创编故事时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为了形式而编故事。教师只有对课程标准进行整体把握,在创编故事时才能设置悬念、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应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意识贯穿于数学故事教学中,让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故事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故事既蕴含了知识,又饱含感情。故事不应该只属于教师和课堂,更应该属于学生和生活。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能使课堂导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激发下探索知识。故事的选择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且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讲述故事,不应将故事情节讲述得过于复杂。此外,要使故事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还可以选择小学生热衷的动画片或热门游戏。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二下《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对算数的思考: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桃子。过了一会儿,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地回来。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都是二十多个,如果七个七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三个。你算算,我摘了多少个?”

3.故事须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

每一堂课都应精彩、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将故事引入数学教学,教师要把握好讲故事的时机,要在恰当的时候引入故事,避免泛用故事。如果教师缺乏对故事的引入技巧,在课堂上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对数学故事的兴趣,故事教学也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在引入故事时,教师须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握,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的组织开展,都需要教师进行掌握,以免因为穿插故事而忽视本来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巧妙地将故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并且使故事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

总之,数学故事是传统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通向乐学数学的桥梁。

猜你喜欢

整体把握乐学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苦读”还是“乐学”
神马都是浮云
整体把握 自主自悟 探究延伸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以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让阅读教学走向有效
如何结合课文进行段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