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

2017-05-18李单晶罗大明

社会科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文化价值长征

李单晶+罗大明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政治意义、文化价值。长征精神不仅能够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也能够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7)03-0113-05

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世界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风陵渡口”,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重大转折。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政治意义、文化价值。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长征以及长征精神的研究多集中在史实的梳理、军事的阐释、政治的定义、精神的发掘等等方面,对于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发掘不够。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从长征精神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设作用等方面对之进行研究,发掘长征精神的文化内涵,阐释其文化意义,为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对于文化的内涵,见仁见智。“什么叫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1〕,余秋雨曾对之如是定义。在他看来,文化是一定内在精神价值的涵化,是基于人的具体生活的精神化而形成的结果。事实上,从学理上讲,能够被称为文化的,就其本身而言,有着自己的真正主干性的内容,具有某种能够被称作核心部位的精神价值,同时,它还与某种形式的特定生活方式、生活价值密切相关。文化的实践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一定精神价值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功能的重要体现。就此意义讲,长征是一种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内涵化的精神文化。

长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价值的基础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个国家要实现奋斗目标,既需不断地丰富物质财富,也要不断地丰富精神财富,更需要不断地发展以民族精神为重要内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对之曾做过形象的论说:“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2〕物质财富的增长,相应会提升民族的地位,发展民族的精神。毕竟,在世界上很少存在没有文化载体的民族精神,也很少存在没有精神导向的空洞的民族形式。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内涵和形而上价值,总是与某种文化实体结合在一起,通过某种具体的文化形式或物质,塑造人们的思想和气质,发挥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民族精神也是一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以社会精神为导向,进而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长征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正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为它在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同时也体现在它与本民族的精神本质、文化内涵、内在价值的密切相连,两者相互依存、水乳交融。在当代中国社会主義建设时期,它对政治文化的接续、补充,对之进行的滋养、传承和再创造,使中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变成人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一、长征精神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历史中的地位

(一)长征精神代表人类社会对永久和平的终极目标追求

和平是“人类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间”的一种“非暴力”的“关系状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理想和终极目标。〔3〕对于如何约束和制约战争,近代欧洲一些思想家如格老秀斯、霍布斯、伏尔泰等人,依据现实需要,从节制战争的目的出发,在理论上提出要在国际间“制订共同遵守的”规则来约束战争、“限制战争”的观点。〔4〕与上述人物相比,作为哲学家的康德走得更远。他在自己的著作《永久和平论》中认为,和平是一个“无尽头的历史动态过程”最终的完美目的,进而提出要把“主权独立”、“维护和平”和“遵守道义”等一系列要求当作需要执行和捍卫的标准,以及一些实现“永久和平”的具体做法,即希望通过自由国家的联合来“彻底结束一切战争”。〔5〕虽然该主张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呼声,对后来和平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继承那些先贤智者进步和平思想的同时,对战争的起源进行思考,希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他们得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的看法,并认为这种特殊的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6〕将战争产生的根源看作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产物,将战争视为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间因经济矛盾而产生的冲突与对抗。之后,恩格斯还得出这一认识:只要有阶级存在,只要他们利益对立,那么“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熄灭”。〔7〕为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建立民主、自由、平等以及物质资料和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并相信当这一目标完成后,真正的永久和平也就会顺利实现。

虽说如此,在和平无法实现时,战争也就无可避免,而因战争而产生的长途远征和战略转移也时会出现。人类历史曾经有过类似红军长征的许多远征,例如发生在西方上古史上的著名的亚历山大东征、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以及东方古代历史上的蒙古国西征,甚至世界近代史上的拿破仑远征等。虽说它们与长征一样同属远征,但它们在目的和性质上却与红军长征大相径庭。虽说这些战争在世界史,尤其在战史上,与长征一样,是具有重要意义和标志性的事件,但它们却或出于复仇,或带有一定的宗教性质,或有一定的民族情结,不免带有一定的特殊的政治、经济目的。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在客观上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同时,给许多地方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那些被征服的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而蒙古人的三次西征以及拿破仑的远征埃及、意大利和俄国,其开疆拓土的传统观念和征服其他国家人民的霸权色彩也较为浓厚。

毫无疑问,以上远征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都染上了某种侵略色彩,带有种族主义或者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而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不仅不具有上述战争的局限性,不具有对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的侵略性,反而体现为一种对和平的不懈追求,这种对和平的向往与执着,在其超越传统地位和等级的同志般的友爱与互助中,在超越阶级斗争、政党政治的行动中,在对民族国家的独立以及和平的努力中得以展现。正是这种对和平的追求和理想,激发他们打破了湖南、贵州等许多“地方军队的堵截”〔8〕,北上抗日,通过“以战止战”的方式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和解,表达了他们抗日为和平的决心。长征这一历史实践,不仅反映在其过程中的和平,即通过和平的战略转移手段进行抗日,通过高举和平的旗帜反对国内的阶级斗争,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和平方式来整合国内的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各种势力,同时还反映在其理想和终极目标的和平取向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具体实践和远大理想的统一。就此意义上来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反映的是一种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统一,反抗外国侵略这一人类追求和平的愿望;是世界上弱小民族和国家反抗压迫、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世界上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阶级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平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长征精神彰显了人类追求精神文明终极目标的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人类文化、人类精神文明的终极追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史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终极目标的认识,以及朝这个目标前进或倒退的程度。为了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精神文明的内涵,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对实践、社会历史以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马、恩的这种对精神文明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分析长征精神在对人类追求精神文明终极目标的坚定信念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来看,长征精神是在异常艰难的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反映了人们的信念和精神追求,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革命与建设事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行动中,中国工农红军顶着“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克服自然和战争的各种威胁和阻碍,穿越十几个省,行程几万里,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光辉的前程。〔9〕这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10〕,它不仅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时也向世界宣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在引领红军成功进行北上抗日,在战胜法西斯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事业和革命实践提供了经验。例如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南斯拉夫革命中,作为领导人的铁托曾经多次“印刷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以之来指导士兵继续革命、英勇战斗,长征所体现的这种对人类终极目标追求的坚定信念,在一些外国人眼中“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精神信念。〔11〕环境的艰苦、革命的残酷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同时也能够坚定人们对精神、对理想的信念。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长征精神反映的是人类“对未来的向往和美好愿景”,是古代西方 “理想国”和古代中国 “大同社会”追求的近代历史体现,延续的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的优秀人物追求理想的“坚定不移的执著精神”。〔12〕同时,它也根植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经验之中——中国传统的兵学知识和经验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著名的战例,以及各种战斗所运用的战术中得以精彩地展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丰富了人类的兵学知识和军事智慧。此外,长征精神中所蕴含的历史使命、担当意识、勇武精神也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内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总之,长征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乃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吸纳和创新。它根植于博大的人类文明之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充分吸取中华文化乃至于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分,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篇章。

从辩证的观点来看,长征精神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被异化的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剥削和压迫,当然就没有人的异化。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人奴役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就开始出现了,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阶级或阶层的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不自由感,当然最不自由的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样的社会就是人被普遍异化了的社会,是极不合理的社会,因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实现否定之否定,最终要进入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彻底消除了人的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个未来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使人(每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长征精神产生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中国,就是一群不甘任人奴役、任人宰割的中国革命者要去追求人类自由的理想,就是为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二、长征精神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文化环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特殊的内外形势,我们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目标,与此同时,还提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举措。〔13〕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环境的营造和改善,则需要继承长征这一革命传统,发扬长征这一革命精神。

长征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体现在长征精神对党的政治文化的传播、对人民的教育和影响方面。长征精神对政治文化的传播,从本质上讲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建设,是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对社会成员施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他们成为符合我国当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作为文化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是 “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14〕,其内在目的和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社会成员的政治、道德的社会化”。〔15〕作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的实践化,不仅仅是通向理论创新的路径,同时也是走向教育的过程。这一实践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活动:一方面,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地学习长征精神,从而获得一定的政治知识,涵育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情感,进而坚定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来传播长征精神这一政治信息和社会意识,使人们逐渐了解和接受红军长征精神的进步知识和观念,使长征精神能够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进而发挥其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作用。社会成员的自主学习是个体的政治学习,而长征精神的文化传播是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的传播。这一政治文化传播过程,是一种同为信宿、同为信源的双向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的过程。通过以上发展了的长征精神,不仅能够产生凝聚国家、社会人心的力量,同时也能发挥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文化环境这一历史使命和历史作用。

长征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体现在长征精神具有使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文化支撑,而我们自己的文化在经历多年的反封建革命后,多已流逝。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思想,许多人几乎是全盘接受,这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长征精神在当代中国文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传播的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弘扬的是长征精神所具有的共产主义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主旋律。此外,就其内涵来讲,长征精神是一个开放的精神文化系统,会不断地“吸收”其他各种文化和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发展自己,摒弃其他不健康的因子,推动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改善。〔16〕另外,长征精神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渗透力,能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等渗透到社会上其他各种亚文化中去,充实其他文化的内容,调适和引导其他的文化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在目前全球社会文化的重大变迁中,长征精神在国内有着巨大的战略作用。在去除旧文化糟粕,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将长征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在吸收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前提下,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结合,将传统精神进行现代包装、宣传、再创作,形成社会主义新的文化因子,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净化与再生。

长征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反映在它能够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改革和不断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有位史学家针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如是看法,认为它“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能够让一个 “没落的”民族和国家转变成一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17〕这一饱含激情的澎湃之言说明了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改革之不易。正是因为改革之不易、改革意义之重大,所以中国历史上才不乏勇于改革的人、敢于创新的人。这些改革家因其丰功伟绩、因其鲜明的个性,也因其特殊的结局,而成为中国历史、人类改革发展史上独特的风景线。长征精神之所以能够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改革和不断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于其蕴含了改革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态度、英勇果敢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精神、态度、勇气不仅反映在长征中的不辞辛劳,也反映在每确定一个“战略方向”和“战略任务”、实施“每一套战术”和“每一次战斗”时〔18〕,红军领导人都能够坚持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反映在战斗中,也体现在长征过程中的系列会议上。在那些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工作态度,也敢于纠正行动过程中的失误,体现出“追求真理的实事求是精神”。〔19〕这些长征精神中所包含的改革创新、实事求是等思想精髓,被后来的革命和改革者所继承,为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发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思想来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环境的建设和创造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三、长征精神是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基本上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本土的文化。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区别于其他文明、民族的基因。一个多元的社会会有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若要整合社会力量、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则需要建设与本国国情和本国实际相适应且具有“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21〕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是影响一个社会发展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中轴作用”。〔22〕而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致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不仅会“魂无定所”,同时也会“行无依归”。〔23〕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华大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它集普遍意义和民族价值于一体,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历史的记忆,是中国近代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更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

(一)长征精神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长征精神有着极强的包容性特点。它内涵丰富,体现了共产党人追求理想的执著、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审时度势的胆略以及乐观主义的革命情怀。这些都是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要素,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这种精神与中国历史上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案例。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4〕,勉励人们努力践行。之后,党中央在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用“24个字”科学而简洁地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一重要理念,要求全体党员热情倡导、努力培育、积极践行这一科学思想,同时进行大力宣传。〔25〕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许多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要表述,其思想精髓和理论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应用,同时这也是长征精神的时代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体现。因此,长征精神无疑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而丰富的思想矿脉,一个创新理论的源泉。

(二)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支柱

长征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所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开拓意识,所践行的不畏艰辛为理想的信念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支柱。长征精神所蕴含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内涵,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的“革命风范”,同时还集中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最高诠释。〔26〕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物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夺目,他们是“中国的脊梁”。〔27〕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正是鲁迅笔下的“中国的脊梁”,是他们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发出了抗日这一符合当时全国人民心声的呼吁,是他们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时也是他们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除此之外,他们还独立自主地处理了党内的很多问题,历尽艰难险阻——躲过以及打败了那些“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越过那些很多人“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28〕,最后达到陕北,发出了抗日最强音。之后,他们英勇地开赴抗日前线,实事求是地制定对敌作战方针和政策,参与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系列对日作战,向日本侵略者展示了中国人为保卫国土、捍卫主权而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品质,也向反法西斯战线中的盟国、向世界上一切被压迫的弱小国家和民族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品格被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传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之源,支撑着同时也鼓舞着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努力、不懈奋斗。从这一意义来讲,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支柱,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

伟大的长征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伟大的长征精神却与我们始终相随。长征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征精神及其文化内涵已内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当下这一正在进行的新的长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也能够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提供不竭的动力。长征,未了的长征,永恒的长征……〔参考文献〕

〔1〕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余秋雨〔EB/OL〕.http://www.xinzheng.gov.cn/web/zt/2011hdlt/977264. Html.

〔2〕學习讲话精神 创新艺术教育〔N/OL〕.光明日报,2015-04-24.http://news.gmw.cn/2015-04/24/content_15468965.htm.

〔3〕〔4〕〔5〕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和平思想论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7-56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49.

〔8〕〔28〕〔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73,200.

〔9〕〔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149-150.

〔10〕许火狮.趣事逸闻: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433.

〔12〕〔19〕何一民,关浩淳.全球视野下长征精神再认识及其当代意义〔J〕.党政研究,2016(6).

〔1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OL〕.人民日报, 2015-03-0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3/01/nw.D110000renmrb_20150301_2-01.htm.

〔14〕赖荣珍.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J〕.学术论坛,2003(5).

〔15〕项久雨.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价值的结构及其内核〔J〕.社会主义研究,2002(3).

〔16〕周早弘.民族精神的系统特性及其系统结构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7(9).

〔17〕金钊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40.

〔18〕李琳.把“长征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华文化论坛,2012(3).

〔20〕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N/OL〕.光明日报,2011-11-24.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94156/231018/16377198.html.

〔21〕盛亚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研究〔J〕.福建党史月刊,2011(2).

〔2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N/OL〕.人民日报,2014-07-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 0709/c1001-25255921.html.

〔23〕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铸魂〔N/OL〕.新华日报,2016-02-05. http://xh.xhby.net/mp2/html/2016-02/05/content_1374162.htm.

〔24〕胡锦涛等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OL〕.新华日报,2006-03-04.http://xh.xhby.net/mp1/html/2006-03/04/content_622392.htm.

〔25〕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OL〕.人民日报,2013-05-22.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3/0522/c40531-21565926.html.

〔26〕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23-733.

〔27〕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M〕//鲁迅.鲁迅散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223.

(责任编辑:谢科)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文化价值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