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介环境下记者的新闻素养

2017-05-18李生正方彬

新闻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媒介记者

李生正+方彬

【摘 要】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守住新闻人的道德底线,做一名合格的记者?笔者认为,除政治觉悟这一根本原则外,记者还须具备四个基本素质,那就是新闻眼、新闻笔、新闻胆和新闻心。

【关键词】新媒介;记者;新闻素养

当下,媒介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各类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也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和表现形式,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新闻人的价值追求,特别是社会责任和使命意识。那么,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守住新闻人的道德底线,做一名合格的记者?笔者认为,除政治觉悟这一根本原则外,还须具备四个基本素质,那就是新闻眼、新闻笔、新闻胆和新闻心。

练就一双新闻眼,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闻,提取新闻价值

所谓新闻价值,《新闻学词典》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理由,是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说:“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眺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视在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新闻眼,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新闻敏感。作为一名记者,首要前提是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并不一定表明,人人都是记者。常态生活下,如何从平凡而复杂的生活中发现新闻,或者从新闻事件中体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是检验一名记者新闻素质的试金石。新闻写作入门容易成名难。从小学生的书包中,一般公众只感觉到它的重量而心疼孩子,而记者会从中看出“减负”、“补课”、“素质教育”以及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面对高一新生军训,记者会从中看到“学生们的又爱又恨”,从而发出“不能一刀切”的呼吁;面对满街叫卖的西湖龙井,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写出了“龙井满街走,真品在枝头”的优秀新闻稿件。

新闻种类很多,新闻价值也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宣传价值、揭示价值、警示价值、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等等。作为新闻人,要能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能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能够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并把握住变化的趋势。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练就一支新闻笔,真实客观地呈现新闻现象,反映新闻事实

发现新闻,然后便是依据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对于记者而言,经过策划、采访等工作后,最后一项才是将采访内容呈现出来。

生活中,当有好的新闻素材和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总能看到各路新闻记者蜂拥而上。但有的记者采写出的稿件表达方式陈旧、老套,甚至还会出现报道失实、逻辑混乱等差错;有的文风严谨,并善于推陈出新,看着赏心悦目,读着如沐春风。

如何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好新闻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多看好的新闻作品,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新闻切入的角度和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经常看些报纸、杂志,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如今,一些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做得不错,作为业内人士也应该多加关注,如记者论坛、记者站、凤凰图腾、广电独家等,运用和掌握网络传播规律,了解网民的心态,学习和吸纳网络语言,从而提升我们的新闻表达能力,创新新闻传播手段。

其次,因为职业的原因,记者要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多积累一些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名“杂家”。比如,在报道法制案件时,就要知道法院开庭流程,知道一些罪名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些专业常识都没有弄清,难免会被人当作“门外汉”,采写出的新闻稿件也会错误百出,贻笑大方。

最后是要多写。勤能补拙,新闻写作更是如此。当然,多写并不是闷着头只求“量”,而是要不断提“质”,尝试用多种新闻表现手法让稿件活泼生动,并能给人以启动和感知。另外,我们常说功夫在诗外,作为一名记者,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客观地陈述新闻事实,生动地呈现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这就要求记者除閱读新闻作品和理论文章外,还要广泛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以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心灵,锻炼文风,培养自己的新闻写作风格。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练就一颗新闻胆,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严守职业道德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记者这一群体的座右铭,也是对记者的莫高评价。新闻人的理想就是:追寻新闻价值,守望社会良知。记者肩负着报道新闻事件、从事舆论监督的职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批评揭露与表扬歌颂是新闻工作的两大基本社会功能,犹如车之两轮。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善于鼓与呼,还要怀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之心,拥有一颗“侠肝义胆”,敢于深入险境,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和假象、乱象,让群众了解新闻事件的真相和内幕。

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瑞海危险品堆垛发生爆炸。事件发生后,最早进入的除了救援人员,便是记者。这些最早抵达现场的记者,没有任何防护,他们也只是知道发生了爆炸,爆炸物是什么、空气中是否有危险、是否可能在采访中遇到更严重的爆炸,他们一无所知,他们只想着抵达现场,寻找真相。

一个星期后,各种救援工作接近尾声,但新闻还在继续。为什么会爆炸、发生爆炸的企业是否具有危化品运营资质、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缺失?最终,记者经过深入调查,披露了部分真相,让阴暗和黑幕暴露在阳光下。这样的记者值得公众称赞和同行学习。

打铁先得自身硬。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运用得不好则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尤其是采写批评曝光类稿件时,必须严守职业道德,确保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同时具备预测后果的能力。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这些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记者要坚决与其划清界限。只有出于公心,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无私无畏,才能做到无情鞭挞丑恶现象,弘扬社会正气。

怀有一颗新闻心,追逐热点也要兼顾人文关怀,绝不哗众取宠

诗人艾青曾写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之所以广为传扬,是因为它表达了“爱祖国爱家乡”这个温暖的人文情怀。作为一名记者,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应该多一点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

2015年1月16日下午,歌手姚贝娜因病不治去世,而最先报道姚贝娜去世消息的南方一家报纸,因被曝出三名记者为抢独家新闻,伪装成医护人员潜入太平间拍摄的行为陷入争议。该事件随即引发了轩然大波,有关媒体伦理的讨论也在网络引发讨论。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不要以伤害为代价”的时评称:作为“船头的瞭望者”,新闻记者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不管是对于草根红人还是演艺明星,在记录、思考乃至批评之时,或许都该少点八卦心态、少点冷嘲热讽,而是抱持更多“理解之同情”。以姚贝娜为例,与其无所不用其极去偷拍手术,不如关注她捐赠眼角膜,呼唤带动更多善行。

其实,说到底,这是记者的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记者人文关怀最大的体现在于:当他去报道他人的苦难、去书写别人的不幸的时候,不带有一种救世主般的自我陶醉;不为了报道的夺人眼球,而去撕裂受访者心中本已疼痛不堪的伤口;不站在道德的高位居高临下地面对受访者,在无意中轻视他们的人格等。正如《人民日报》一篇时评中说的那样:“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如果“拍得好”要以伤害为代价,那我们宁可站得远一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代中国,正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谋篇布局,阔步前行。这既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传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始终坚定信念、胸怀大局,心系人民、守望良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奔跑在新闻采访的路上,如此,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记者这一称谓。

(作者单位:阜阳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媒介记者
浅析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融合与创新:探寻中国电视新闻的渐变趋势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媒介融合的内涵、典范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