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科普类节目主持人的素养

2017-05-18徐佩先

新闻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

徐佩先

【摘 要】农业科学技术传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国各地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办了众多的农业科技传播类节目,为农业科技发展和涉农政策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传播与其他对象类节目也有不同之处,如不注意研究这些问题,就会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从业者的角度阐述了一名专业主持人做好农业科普类节目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传播;广播节目;主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2004年至2016年,我国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科学技术传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国各地电台电视台开办了众多的农业科技传播类节目,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份子,主持农业科普类节目十二年之久,现结合过往经历,谈谈如何做好广播农业科普类节目的主持工作,以供同行参考。

一、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广播农业科普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精神层面素质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社会人的思想根基,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持人是代表媒体说话,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主持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是一名主持人从事本职工作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养,它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基础。包括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等。这些也是一名合格主持人所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精神层面素质,主要指的是主持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只有三观正确的人才可能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只有热爱生活、热爱广播事业,才能用心而不是敷衍地履行工作职责,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有助于主持人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农业科普类节目特征

农业科普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对象类节目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型,其具有以下特征。

(一)内容相对枯燥

农业科普类节目对象性极强,为了达到传播效果,难免出现大量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非专业人员或非此领域的人员通常不会关注。举个例子,大宗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等的病虫害名称和药剂有效成分,如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等,这些是农业科普类节目中不可回避或省略的专业词汇。

(二)特定的受众群体

农业科普类节目的受众主要是一线农民、农场主、农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涉农专业人员,而其中以农民听众为主体。农民听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以中老年听众为主。

(三)注重实用技术

这类节目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农业科普传播要实打实的进行技术推广,比如种植、养殖技术等,不能泛泛而谈。

(四)节目讲究时效性

农业科普类节目的时效性与普通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不完全相同。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是有条不紊进行的,但是农业生产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紧密,光照、温度、湿度等,比如水稻育种时就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水稻种子下种后的第二天最好是晴天,否则出芽率会降低,甚至育苗失败。水稻、小麦等多种病害与降水密切相关,比如水稻和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如遇降水,则必须在降雨前几小时就要把对路药剂施下去,否则就会出现病虫害,导致减产。

(五)更好的服务态度

对象类节目是专门针对特定群体开办的节目,节目要把党的政策宣传解读到位,同时带给受众特定的知识和信息。涉农听众的特殊性要求节目能俯下身走进农民的生产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办出农民听众需要的节目,才能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三、农业科普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

农业科普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一名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还应具有涉农领域的基本知识储备和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农业科普类节目的主持工作。这里往往会出现误区,认为只要对农业知识有部分了解,主持人的播音主持业务工作可以淡化甚至削弱;或者认为主持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只要播音主持业务过硬,对农业基本知识缺乏了解也可以胜任主持,这些认识都是有失偏颇的。

农业科普类节目面向“三农”领域,定向播出并具有针对性。节目面对的人群天南地北,生活方式迥然,因此,以普通话为基本语言的播音主持显得尤为重要。

举例来說,南方地区对水稻种植比较熟悉,而对旱作物的小麦种植不是很了解。安徽从实施小麦高产攻关项目以来,本来在北方地区种植的小麦逐渐扩种至南方地区,这打破了传统的种植习惯。南方地区的听众对于小麦的种植缺乏了解,这就要对种植这一作物的相关知识加以学习。这里涉及不少专业术语,比如分蘖、高中低筋等,如果表述不清楚南方地区的听众就会听不明白。所以一名合格的农业科普类节目主持人就必须在吐字发声等基本功上下功夫。

(一)语言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现在农业生产一线人员文化程度总体不高,所以我们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甚至有意重复以便于他们作记录和加深印象。同时,要采用拉家常的播报方式向他们传递信息,拉近同听众的距离,增强公信力。比如,农药产品根据相关规范,标示使用方法用的单位是“公顷”。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对这个概念不熟悉,主持人就要介绍科学规范的使用方法,还要结合实际告诉听众每亩田具体使用多少克或多少毫升,让不识字的听众也能听明白。 (二)做“三农”问题的专家

熟悉“三农”,不能纸上谈兵。这是做好农业科普类宣传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这里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比如农民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农业发展、涉农政策、农业技术等等。

有人曾天真的认为背些农业技术的条条框框就可以照本宣科,这是对“三农”缺乏最起码的敬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其内里是错综复杂和有机统一的,不是循规蹈矩的知识堆砌。所以,此类节目主持人要深入“三农”一线,去感受生活,去参加劳动,去实际操作,要俯下身深入农民生活中去向他们学习,而不是听几位专家讲座、看几本农业科普书籍就能解决的。

几年前政府部门提出秸秆禁烧,还重点推介了某家秸秆回收公司,说是为农民解难。不少“专家”和政府部门部分人士在媒体上对此唱赞歌。作为农业类节目主持人的笔者对此并不乐观。首先,一家公司没有能力收购某个县所产生的大量秸秆,更不用说全省了。价格每斤0.1元,连运费都不够,农民朋友在抢抓播种的情况下会把秸秆送去销售吗?显然不可能。其二,在让秸秆还田或者快速腐熟秸秆的配套技术研发出来之前,秸秆禁烧只能是“某一时禁烧”,而非长久之计。在此情况下,笔者在节目中请来了省农委农机部门官员和专家来探讨这个问题,让他们了解农民的心声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这期节目促使相关部门制定了政策,规定收割机下田必须配套秸秆粉碎机械。这个问题的提出,来自于主持人对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熟悉。而提出的解决办法,更是主持人对“三农”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体现。

(三)良好的临场应变和驾驭能力

农业是一门大的学科,牵涉的范圍广,问题跨度大,农民听众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同专家或者主持人交流,会一股脑儿的把想到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提出来,囿于文化程度,他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问题看法都可能让主持人不好把控节目,这对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和驾驭节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应有鲜明的主持风格

幽默风趣、沉稳轻快等风格都能为节目增色许多。农业知识本身比较专业,对象性强,听时间长了容易给人沉闷和枯燥的感觉,所以主持人要轻松驾驭节目,简洁明快地带领听众在愉快和不知不觉中学到技能、获得信息。

(五)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听众

这并不是说其他主持人不需要真诚,而是农业科普节目主持人在这方面应该做得更好。主持人不是演员,不需要去表演,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态度和对听众的“爱”。只有这样,听众才能信服,才能把冷冰冰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变成热乎乎的有用信息,农民才能够接受,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才能更好。

主持人和听众是平等的。如果主持人高高在上,说话拿腔拿调,农民听众和主持人的距离就越来越远;或者嗲里嗲气,不好好说话,这也是农民听众大多不喜欢的。凡此种种是达不到好的传播效果的。所以,以真诚的态度、真心为农民服务,才能赢得听众的信任。

还有,要了解和利用广播媒体的特质。广播媒体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听众,我们需要用真诚的态度,方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应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科普类节目的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待于我们不断总结。■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
用受众思维看广播节目转型升级
融媒体时代中的广播节目主持入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及基本素养研究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节目编辑的创新思路分析
地方电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
强化创优意识 提升广播竞争力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塑造
浅谈广播节目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