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汇众创空间:打好“专业”牌“国际”牌

2017-05-18应琛

新民周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徐汇区众创律师

应琛

一杯咖啡加一台电脑,就是一个工位——在上海乃至全国,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其依赖补贴和投资、只当“二房东”的单一盈利模式曾备受诟病。

资本寒冬刺破了众创空间的泡沫,单靠“吃瓦片”的众创空间相继倒下,经过多轮洗礼打磨大浪淘沙后的众创空间正在思考未来盈利的方向。

这不,今年春节刚过,上海市科委就推出了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将遴选本市30家左右众创空间,未来3年里市区两级政府部门配套扶持,引导它们向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负责人表示,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过程中,众创空间发展壮大,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上海科创资源、区位优势在“双创”领域的体现。

而通过政策引导,徐汇区对于众创空间的发展理念和已经形成的特点正是:专业化和国际化。

徐汇区副区长陈石燕告诉《新民周刊》,徐汇区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因此各类众创空间在徐汇发展有着天然良好的土壤环境,“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導众创空间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结合我区信息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的定位,集聚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使专业化的众创空间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源头”。

领域垂直化成“新法宝”

众创空间近一年的日子并不好过。2016年初,深圳众创孵化空间地库、孔雀机构先后倒闭,同年10月底,北京的Mad Space众创空间宣布倒闭,不少一、二、三线城市陆续传来众创空间停业或倒闭的消息。

建立生态圈、注重专业化和垂直化成了创投人士对众创空间发展方向的共识。一位众创空间创始人说,众创空间不只是物理空间,还能够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资源对接方式的变化,甚至是将居住、生活、办公结合在一起的社区。

“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某一个领域垂直细分的众创空间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律汇法律科技共创空间总经理冯丽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法律服务圈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新发展模式,国家的一系列文件,对律师行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要求,法律领域的“众创空间”既是顺应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也是律师业创新的尝试。

事实上,法律领域的“众创空间”模式也一直在探索中。

2016年11月,由深耕法律服务行业数十年的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律汇法律科技共创空间”(以下简称“律汇”)应运而生。据悉,律汇致力于为泛法律服务行业(法律培训、法律大数据、法律技术、律师或律所等)从业者或创业者打造一个法律服务职业共同体生态圈,主要以提供办公、社交空间、创业指导为主要服务等。同时,律汇也可统一为入驻单位提供统一注册地址和相关服务。

冯丽介绍,百事通下属的法律科技共创空间的设立是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此外,目前百事通有3万名律师会员,百事通也希望能够提升平台律师服务质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加强平台化建设交流。

另一方面,百事通平台的律师来自全国各地,希望将空间打造成“律师驿站”的概念,让来上海办案的律师可以有个会见客户、休息的地方。“当然,我们的定位是为泛法律人群服务,而不仅仅服务于律师。”

据介绍,律汇面对泛法律人群,并不局限于律所或律师个人,可按月收费,单间是5500元/月,工位是1500元/月。冯丽说:“百事通平台会有源源不断的案件对接,同时也可以输出法律人的知识,起到一个输出和输入的作用。”

还未创办空间前,冯丽明显感受到,众创空间的生态如火如荼,不同属性不同垂直领域的生态圈还在不断“发酵”,尽管目前很多众创空间还未实现盈利,但大家认为这是朝阳行业,对空间未来前景很是看好。

“目前法律人的‘众创空间还不多,律汇算是上海的第一家法律服务行业的‘众创空间。”冯丽认为,众创空间是新生事物,目前“众创空间”模式和理念并未被法律人广泛认知和理解,还需要些时间去宣传和沉淀。

在冯丽看来,这一模式可在全国推广,但前提是要get到法律人或律师的痛点。“对律师而言,业务案源很重要。如果仅仅是提供一个办公场所(工位),没有业务交流及合作,很难长期形成黏性。”

上海御宗律师事务所是首批入驻律汇的律所,该所主要以经济纠纷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业务为主,目前律所人数约10人,该所主任吕献群律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入驻律汇,他看重的是“律师交流”和“工作氛围”。在这里,律汇会为律所提供行政服务和会议室、办公场所,一来可减轻律所人力成本和办公成本,二来可提高客户体验服务。

但这些“硬件”是次要的,吕献群更看重的是“软件”。在他看来,这里不仅是卓越的办公空间,也是一个有效的业务合作空间,“律师队伍里转行的人非常多,因为对中小律所和小律师而言,开拓案源绝对是一个难点,又累又花时间,但现在入驻了这里就不用愁了。依托百事通和其旗下法宝网多年的法律咨询服务及互联网从业经验,律汇更像是一个平台,能够提供给我们丰富的案源。”

同样是首批入驻的“律派巨匠”的负责人成静雯律师则将律汇的模式比作是欧盟的邦联制,“以前,同所的律师之间由于存在利益冲突,想要讨论交流案件有时是非常困难的。但入驻律汇的律所均从事不同专业领域,遵守统一的精神,又拥有‘独立主权,大家‘住一起后可形成律所间案件交流和合作,这很重要。”

冯丽对律汇的未来有这样的设想:某日,三三两两客户提着文件包走进位于徐汇区宜山路上的科技大楼,律师到达办公室时,律汇的前台接待人员已将沏好的咖啡端到事先准备的会议室里,律师和客户在铺满阳光、充满香气的会议室开会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午后,客户和律师握手言谢,愉悦离去。此时,空间内其他律师还在热火朝天忙碌着,三五成群律师激烈地讨论着案件,还有噼里啪啦的电脑键盘声、打不完的电话及处理不完的电子邮件……

“在中国,律师界存在一个著名的‘二八理论,即20%的律所享受了80%的案源,可以说律师圈的生态是非常艰难的。”冯丽强调,律汇将始终聚焦在中小律所,解决它们的痛点,改善律师生态圈。她相信,“让法律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一愿景将会很快实现。

携手国际行业巨头,对接产业化

作为中心城区,徐汇也面临着动力转换需要加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的挑战。“科创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园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市委创新社会治理1号文件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的职能后,徐汇区被划分成了8个功能区板块,由国企平台承担部分招商和科创工作的服务。

漕河泾开发区东片区转型可以说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仪电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结合漕开发转型需要,仪电集团以旗下华鑫中心、华鑫科技园、华鑫天地等智慧产业社区为载体,从“研发+并购”为主的发展模式,向“孵化+投资”的模式转变,围绕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的企业产业方向,打开国企投资的新通道。“孵化成本就是研发成本,也是上海形成有产业特色的科创生态城区的关键。”

于是,去年底,由徐汇区政府、微软中国和仪电集团三方合作,仪电集团具体运作的双创社区“云赛空间”(i-Lab)正式开启了第一期创业团队的“孵化”。

在孵化器多如牛毛的当下,这家位于漕河泾开发区华鑫科技园内的众创空间,选择专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开发。首批从事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研发的初创团队,正在这里开启梦想的加速蜕变。

云赛空间的副总经理夏禹用比“考哈佛还难”来形容入驻云赛的难度,“入驻条件是很苛刻的,评价标准也有好几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些项目的产业方向必须是有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方面,要围绕着仪电集团‘智慧城市产业链来的。其次,我们主要是选择一些出于0-1苗圃阶段的创业团队。”

最终,14支团队从200支申报团队中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而一旦入驻了云赛,这些团队便能够享受到仪电集团的大力扶持。“首先,这些团队可以完全免费入驻6个月。我们还会为每个团队配置三个创业导师,来指导他们的商业模式、如何铺开市场,解决技术难题等。”夏禹进一步介绍道,“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帮助团队做产业对接。例如,我们这里有个团队是做智能建筑材料研发的,我们就在帮他们与我们集团旗下的华鑫房地产做對接,让他们成为我们产业链上的一分子;还有一家做室内定位的,我们现在的停车库也成了他们的实验地,以后也会对接到我们的产业链上。”

而更具吸引力的是,云赛空间的楼下就是全球第八家、中国第二家微软加速器的办公室。2016年5月,微软加速器宣布落户上海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双创社区”,今年春节后,其崭新的办公区域也正式在华鑫科技园揭开面纱。科技园二期每层约1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由仪电集团老厂房改建。据悉,从去年12月中旬起,微软加速器上海首期遴选的14家创业团队已经在这里开始加速孵化。

“希望6个月孵化结束后,能有机会到‘楼下继续‘加速一把。”物联网智能公司“米尺网络”是云赛空间孵化的首期团队之一。创始人之一的裘勇刚说,来自仪电和微软的顶级资源是自己选择这里的关键。“尤其是微软的技术优势和来自全球的客户资源,为本土创业者融入世界创新生态圈打开了大门。”

此外,从华鑫科技园向东两个街区,谷歌Launchpad已于2015年初“落地”华鑫中心,世界知名的物联网硬件商安谋电子与中科创达联合创办的安创空间,也于同年进驻漕开发,聚焦智能硬件和物联网创业团队的培育。

深耕“专业化”,助力产业升级转型

回顾过去5年来,徐汇不断吸引着全球行业创新标杆来此落户。在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国际化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徐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信息服务和生命科学为两大突破口,形成“一体两翼”科技创新体系。

徐汇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徐汇区始终把“国际化”融入到每个众创空间的发展要求之中,“但在国际化这一普遍的要求之上,徐汇区更想要重点打造就是众创空间的专业化。”

因此,徐汇区还专门出台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结合科研优势建立众创空间,为师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平台。目前,区域内已有7家专门由高校院所创办的众创空间。

2016年7月,科技部发布了《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坐落于徐汇的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旗下的“自动化仪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成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

在自仪院位于漕宝路的大院内,众创空间所在的研究大楼外观并不起眼,就连满墙的爬山虎也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些年头了。”然而,大楼虽老,却内有乾坤。自仪院不仅为孵化中的110家企业和团队提供电磁兼容实验室、环境实验室、防爆实验室等不可多得的专业设备,作为国内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者,自仪院还指导企业做出符合行业最高标准的科研成果。

徐汇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众创空间的形式多样,其中以联合办公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两种业态为主,“但我们不会对众创空间下定义,不设条条框框,不授牌,只要企业自己认为是就可以来申请政府的扶持。至于最后能得到多大力度的扶持,我们也有一系列的考评标准。不过,我们在发展众创空间的时候,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市场化,政府不做兜底,不做托底。对其补贴政策不是补贴成本,补贴的是绩效。”

事实上,这些年行业内有这样一种观点:多数众创空间比较重投资,而轻技术。对此,在区科委看来,投资根本不必太多关心,“因为这是众创空间赚钱的渠道,不需要过多的力量去推动引导它,因为众创空间不投项目,就没有长久或好的回报。”

至于技术创新,这才是对于国家发展和地区经济转型来说,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鼓励众创空间能够多引进一些技术创新的项目。这些项目和招商引资不同,这些在本土成长起来的技术型的创业企业,才是区里技术创新或者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能为区域的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告诉《新民周刊》,从单纯为创新而创新,到为产业发展而创新,从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到园区创新对标国际,再到城区创新追求卓越,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徐汇正努力探索着一条在城市核心地带的科创之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徐汇区共有各类众创空间60多家,总面积逾75000平方米,可提供工位总数超万个。众创空间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截至2016年底,徐汇区共培育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约150家次企业获得投资,资金总额约6.5亿元。

猜你喜欢

徐汇区众创律师
夜探丛林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新婚姻法”说道多 听听律师怎么说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建设律师队伍”:1950年代的律师重塑
我遇到的最好律师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