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郎》:周恩来称赞的儿歌

2017-05-18徐德瑞

文史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演剧二郎芦笙

徐德瑞

《读书郎》:周恩来称赞的儿歌

徐德瑞

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

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

小嘛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

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

这首由音乐家宋扬(1918—2004,湖北汉川人,曾任《歌曲》副主编)作词作曲的优秀儿歌《读书郎》,从其诞生至今已有70余年,但仍为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所钟爱。究其原因,除了其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之外,还在于它十分接地气,真正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作。

据《安顺市志》记载:该儿歌原取材于贵州安顺县苗寨芦笙音调的一首山歌,后经词曲作者再加工创作而成。其时代背景是:1944年年底,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在湘桂黔与日军进行最后的决战。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在占领了湘桂大片领土之后,又发动了向贵州的攻城略地。

这时,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演剧队第四队(简称演剧四队)40余名队员,不得不与几十万难民一起,从桂林、柳州等地转移到贵州省西南部的安顺县(今安顺市西秀区)汪家山,一面休整训练,一面创作和演出,大力进行人人守土有责的宣传。安顺一带是我国苗族的聚居区之一,苗族同胞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演剧四队的到来,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可这时却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演剧四队队员宋扬,一次外出时因车祸腿部受伤,不得不住进当地医院治疗,暂时离开了演剧四队的统一活动。待宋扬伤好出院后,演剧四队已转移到外地,他只好暂时住进附近一所小学校里。在与师生们朝夕相处中,彼此感情越来越融洽:宋扬白天教孩子们唱抗战歌曲,晚上则由老师陪同,到汪家山附近苗寨采风,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汲取文艺创作素材。有一次他们听说当地有一位会唱山歌的村民,刚从外地做生意回来,大家十分高兴,便邀请这位苗族歌手用汉语演唱芦笙音调的山歌。此人便演唱了山歌《小嘛小二郎》:小嘛小二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里有文章……

宋扬听后突然来了灵感,产生了创作儿歌《读书郎》的欲望,他连夜将原歌词进行改写,加进了更符合小孩子心理(“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和进学堂读书的目的及渴望自由、平等等新思想内容。然后在芦笙特有的基本音符的基础上,将汉、苗两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谱写出了新的即我们现今所熟知的优秀儿歌《读书郎》。

创作之后,为检验是否为大家所接受,宋扬便在其居住地汪家山苗寨小学给学生们教唱,结果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不久,演剧四队又回到安顺,在县城举办的一场文艺晚会上,由宋扬用芦笙伴奏,女队员陈峰深情地演唱了这首儿歌。

很快,《读书郎》迅速传遍安顺县城的大街小巷和学校机关,并成为演剧四队的保留节目。未过多久,当时的陪都重庆幼稚园和小学校园里也都传唱开了。1946年年底,在重庆举办的进步文化人春节晚会上,当周恩来再次听到这首熟悉的儿歌时,很高兴地对身边人员说:“应该多写这样的好歌!”

70多年来,《读书郎》由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十分接地气,而一直为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所喜爱,不仅在祖国内地一直传唱不衰,而且也为港、澳、台同胞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经过已故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深情演唱之后,其影响更加广泛。而当它被选为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之后,更成了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

猜你喜欢

演剧二郎芦笙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岜沙芦笙节
二郎担山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4K Pro-UHD是当下最适合家庭的技术 专访爱普生内藤惠二郎、服部大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你好,芦笙
论导演艺术在传统演剧中的发展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