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LA对皖江区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7-05-17汪芳琳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安徽池州247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皖江拔节期叶面积

汪芳琳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安徽 池州 247000)

胡祖红,孙跃武 (安徽省国营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 安庆 246531)

ALA对皖江区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芳琳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安徽 池州 247000)

胡祖红,孙跃武
(安徽省国营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 安庆 246531)

通过在小麦(TriticumaestivumL.)生长期间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浓度的新型农作物光合作用促进剂ALA,探讨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在小麦拔节期施用比抽穗扬花期喷施效果相对较好;在同一浓度条件下,ALA在小麦拔节期施用的效果要明显高于抽穗扬花期;在同一时期条件下,ALA高浓度的效果高于低浓度的效果;高浓度ALA在拔节期喷施的增产效果相对较好。

光合作用促进剂ALA;小麦(TriticumaestivumL.);产量;品质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一种含氧和氮的5碳链小分子化合物,是天然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基础代谢物质。它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它还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1]。ALA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其作用机理是提高小麦(TriticumaestivumL.)生长期间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和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因光呼吸作用所引起的营养消耗[2]。近年来,光合作用促进剂ALA在皖江区域小麦主产区普通使用,但其效果差异很大。本研究以地处皖江区域的宿松县国营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试验基地,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ALA在不同时期对小麦进行处理,观察分析其对皖江区域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寻找最佳施用浓度和施用时期,为皖江区域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ALA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小麦品种为“镇麦9号”;试验药剂为光合作用促进剂ALA制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至2016年在皖江区域国营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试验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豆,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马肝土,土壤pH 7.99,有机质含量16.8%,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区水源充足,田间排灌方便。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化区组设计,小麦生育期共喷施2次,在小麦返青拔节期(B1)和抽穗扬花期(B2)进行叶面喷施。2个时期均设3个处理浓度:10、30、50mg/L,以A1、A2、A3表示,以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对照(CK),共计7个处理,分别以A1B1、A1B2、A2B1、A2B2、A3B1、A3B2、CK表示,编号1~7(表1)。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0m2,田间每个重复内处理随机排列,按小区实际收成计算产量。

1.3 试验田间管理

播种前基施三元素复合肥40kg/667m2,2015年10月28日播种,播种方式为统一机播,播种量10kg/667m2,播后划小区,小麦拔节期施尿素10kg/667m2。防治病虫害等其它农田管理与大田操作相同。

表1 试验小区处理情况一览表

1.4 施药时间

2016年3月10日小麦拔节期喷施,3个处理即A1B1、A2B1、A3B1按相应用药量兑水15kg,均匀喷雾,施药当天为多云天气,风力1~2级,下午16︰00时后开始进行。

2016年4月8日小麦抽穗扬花期喷施,3个处理即A1B2、A2B2、A3B2按相应用药量兑水15kg,均匀喷雾,施药当天为晴天,无风天气,上午9︰00时开始进行。

1.5 施药方法与安全性检查

施药方法采用PB-16型背负式喷雾器施药,ALA叶面喷施量以全株湿润不滴液为度(叶两面均湿润)。操作过程以先低浓度后高浓度的顺序,每个浓度喷施完成后倒出剩余药液,做到不重不漏,喷雾过程中对周围小区进行遮盖,减少误差。施药后及时进行安全性检查,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喷施ALA之后的1、3、10d观察小麦叶色无明显变化。

1.6 叶片衰老分级方法及计算方法1.6.1 叶片衰老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无枯斑面积;1级:枯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以下;2级:枯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0%以下;3级:枯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75%以下;4级:枯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

1.6.2 叶片枯斑严重度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叶片枯斑严重度=[∑(各级枯斑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数)]×100%

防治效果=[(CK-PT)/CK]×100%

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叶片枯斑率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叶片枯斑率指数。

1.7 试验小区小麦性状统计方法

小麦拔节期各处理每个重复选取有代表性1m内双行2个固定样点。成熟时调查2个固定样点平均穗数,并在样点依次取50穗进行室内考种,计算出各处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取每个处理3次重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浓度ALA处理对小麦上部叶片有效叶面积的影响

小麦植株的光合效率和上部叶片的有效叶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据观察,施用ALA对小麦叶片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倒二、三、四叶。2016年4月23日,针对小麦上部叶片的衰老程度进行了调查,且参照水稻白叶枯病的标准进行分级。各处理旗叶均完好,倒二叶至倒四叶叶面均有不同程度衰老枯斑。试验中,6个药剂处理的小麦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的枯叶严重度防效都高于对照组,其中以处理5(A3B1)的防效最好,其次是处理1(A1B1)和处理3(A2B1)(表2),说明拔节期喷施的小麦叶片枯斑严重度要明显轻于抽穗扬花期喷施的小麦,2个时期的各浓度ALA处理防效显著高于对照CK,这说明ALA能促进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合成,延缓小麦叶片衰老。

表2 各处理小麦上部叶片枯斑严重度考察结果

2.2 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浓度ALA处理对小麦性状的影响

小麦的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密切,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穗数都高于对照组;同一浓度条件下,拔节期处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总体高于抽穗扬花期;其中编号5即A3B1的穗粒数、千粒重均最多,分别为27.58粒、43.92g。与对照组相比,穗粒数多1.45粒,千粒重高0.51g;同一时期条件下,最高浓度A3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高。

表3 各处理对小麦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浓度ALA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6个药剂处理中4个处理的产量都要高于对照,其中处理5(A3B1)的产量增加最多,高于对照的28kg/667m2;其次是处理3(A2B1)和处理6(A3B2),分别增加18.58、3.38kg/667m2;处理1增产不明显,处理2(A1B2)和处理4(A2B2)的产量低于对照;在同

表4 实收各处理的产量结果

一浓度条件下,拔节期喷施的产量要明显高于抽穗扬花期喷施的产量;在同一时期,最高浓度处理的产量最高,中等浓度处理的产量又高于低浓度处理的产量,由方差分析可知,重复处理间产量的差异不显著(表5)。

表5 各处理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

3 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小麦拔节期施用光合作用促进剂ALA比在抽穗扬花期喷施效果相对较好,因为拔节期施用能延缓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效率的下降,有效地延缓小麦后期上部叶片的衰老,能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②在同一浓度条件下,拔节期施用ALA的效果要明显高于抽穗扬花期,在同一时期条件下,高浓度的防效高于低浓度的防效;③由方差分析可知,重复处理间小麦产量的差异不显著,高浓度的ALA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喷施的增产效果相对较好,且高浓度的ALA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施用的表现均较好。

[1]罗家传,穆鼎,崔晓东,等.ALA在小麦上的生产应用效果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6,(1):57~59.

[2]刘卫琴,康琅,汪良驹. ALA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与抗氧化酶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57~62.

[编辑] 余文斌

2016-11-29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64);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5zy100);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Z270)。

汪芳琳(1965-),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农学和生物学研究,wflcz@qq.com。

S512.1

A

1673-1409(2017)06-0001-03

[引著格式]汪芳琳,胡祖红,孙跃武.ALA对皖江区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6):1~3,12.

猜你喜欢

皖江拔节期叶面积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
正是乘风破浪时——浅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