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病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研究与初步应用

2017-05-17曹海昌

科学种养 2017年5期
关键词:诱剂玉米螟天敌

曹海昌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确保农业增效、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2016年,采用各类以非药物防治为主的夏玉米病虫综合全程绿色防控配套集成技术,在商丘市的6县2区开展了近1万公顷次的示范性研究应用与推广,并对其综合防效和实用性进行了调查评估。该集成技术7年来在商丘市夏玉米应用面積突破4万公顷次,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了粮食安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

一、集成技术的路线选择

结合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以保护环境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在病虫测报基础上,以非化学防治为主,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病虫综合防控办法,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并结合必要的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提出科学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新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病虫综合治理。主要防控路线:压低病虫基数,减少病虫初侵染源→采用诱杀寄生技术,控制虫害发生数量→科学选用农药,防早打小,确保最低危害。

二、集成措施的运用与研究

1. 农业综合措施

①优选抗病虫玉米良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抗倒能力强、株型紧凑、适宜密植、脱水快、适宜机械收籽粒的玉米品种。

②合理密植、施肥,增强植株抗性。根据商丘市地力水平,紧凑型玉米品种适宜密度在4000~4500株/亩之间,这样玉米长势好、田间通风透光好、抗性强,在等行距60厘米播种情况下,一般株距以25厘米左右为宜。常选择51%(26-15-10)玉米控释肥每亩40~50千克一次性底施,或底肥选用40%(30-5-5)普通复合肥每亩40千克,大喇叭期每亩追施40%(30-5-5或28-6-6)玉米配方肥每亩40千克。

③清除小麦秸秆和除草。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行间残余的小麦秸秆、铲除地埂杂草,破坏害虫生存环境,能有效降低玉米苗期食叶性害虫、地下害虫和二点委夜蛾的发生量。

④实施玉米秸秆返田。在玉米收获时,利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然后深耕25~30厘米,能有效消灭玉米秸秆上的玉米螟,减少其越冬基数。

2. 趋性诱杀技术的应用

①黄色板诱杀。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每亩悬挂25~40张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虫。

②性信息素诱杀。性诱剂不但能诱杀玉米螟成虫,也是预测其发生盛期的测报依据。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一般于7月初,每亩放1个性诱剂盆(放置在高于玉米植株30厘米处)诱杀雄成虫,诱捕的玉米螟成虫应尽快处理,并注意及时给水盆加水。

③食诱剂的示范应用。将食诱剂如650克/升夜蛾利它毒饵剂等作为其他胃毒农药的添加剂或助剂,在田间以形成诱集带的方式使用,成虫发生期可大量诱杀玉米螟、金龟子、地老虎、棉铃虫等害虫的成虫,从根本上降低田间落卵量,达到防治后期虫害集聚发生的目的。使用现有的轻便背负式喷雾器即可轻松完成操作。在每次成虫发生期,防治人员根据作物密度,将食诱剂添加到选用的胃毒剂(5~7.5克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中,每15亩用食诱剂1千克对水2千克,于傍晚每隔50~100米施于玉米叶面上,害虫发生量较大时,可间隔1周再施1次。

3.“生物导弹”的大面积投放应用

“生物导弹”杀虫卡,利用寄生蜂寄生玉米螟卵块并携毒传播病毒,降低玉米螟幼虫发生数量。投放时间应与玉米螟产卵期吻合。在虞城县1代玉米螟成虫发生盛期(7月16~18日),向田间投放赤眼蜂病毒卡,即“生物导弹”杀虫卡,以寄生玉米螟卵块,降低玉米螟幼虫发生数量,每亩用“生物导弹”杀虫卡4~6个,挂于玉米叶片背面主叶脉上。

4. 化学农药的保护性应用

①应用“吡虫啉”拌种技术。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克,加水150毫升,拌5~7千克玉米种子。使用后玉米出苗整齐,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对地下害虫、蓟马、灰飞虱有一定防效,粗缩病发病率也有所降低。

②防早打小,做好预防性施药。坚持病要防早、虫要打小的原则,结合调查和病虫测报,在农业、理化和生物调控都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时,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控,并注意不同农药交替使用。玉米3~5叶期,亩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10毫升对水30千克,对玉米心叶喷雾,防治玉米螟、甜菜夜蛾等;玉米大喇叭口期,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毫升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克,加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20毫升防治病虫害。

三、集成技术的防效与结论

1. 采用性诱剂诱杀(见表1)

表1 7月份单盆诱杀玉米螟雄虫量

注:日平均=单盆诱杀总头数÷31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0-2016年玉米螟发生期,利用玉米螟性诱剂6年来平均每盆每天诱杀玉米螟雄虫4.11头,每亩每月平均减少雄虫发生数量123.4头,大大降低了玉米螟雌雄交配产卵量。

2.“生物导弹”的投放应用(见表2)

从表2的调查结果看,2010-2016年对2代玉米螟的平均防效为79.6%,对3代玉米螟的平均最终防效为62.8%,每年的防效与7年平均防效相比波动不大,说明“生物导弹”对2代、3代玉米螟的防效7年来表现较稳定。

另外,在利用“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的同时,又保护和利用了天敌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鸟类、蛙类和蚜茧蜂等自然天敌数量明显上升,大大增强了以虫治虫效果。

以2016年调查各处理区百株玉米天敌情况调查为例(以瓢虫、蜘蛛、草蛉总数计):从表3可以看出,“生物导弹”区较化学防控区天敌数量分别增加138.3%、49.6%和36.0%,较空白对照区分别增加33.0%、5.8%和稍高,可见“生物导弹”对天敌的保护作用明显。

注:化学防控区每亩用1%甲维盐15克+3%辛硫磷1.5千克,用药时间在食诱剂使用后5天,即2代玉米螟卵孵化期左右。

3. 食诱剂的示范应用(见表4~6)

食诱剂(每15亩用1千克)在成虫发生期大量诱杀玉米螟、金龟子、地老虎、棉铃虫等的成虫,2016年示范效果见表4:15亩玉米施药3天共诱杀到各类成虫621.0头,平均亩诱杀虫量41.4头,诱杀效果特别明显。

表4 食诱剂诱杀蛾量

食诱剂区施药后1天、7天田间落卵量调查: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选定后加左右各相邻两行玉米,即每点查相邻5行,每行选20株,每点调查100株,合计每区调查500株,查玉米螟落卵量。

2代、 3代玉米螟虫量及防效调查:2代、3代玉米螟进入老熟期后和玉米收获期,分别在8月3日、9月5日、9月22日调查各示范区的百株虫量。

从表5可以看出,食诱剂区施药后1天和7天玉米螟落卵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区减少44.0%和50.0%,比化学防控区减少15.4%和40.0%,有效减少了成虫发生期田间落卵量。

从表6可以看出,食诱剂防控区、化学防控区在8月3日、9月5日、9月22日相对防效为80.4%和77.2%,74.9%和67.7%,64.0%和62.7%,食诱剂对玉米螟的相对防效在64.0%~80.4%之间,高于化学防治效果,基本能达到开展玉米螟防控的目的。

4. 结论

该集成技术以全程绿色防控为主线,以简便易行、方便大面积推广为研究方向,通过多年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了省工省时、绿色安全、防效明显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虞城县农业局 邮编:476300)

猜你喜欢

诱剂玉米螟天敌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