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是怎样“炼”成的

2017-05-17丁静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飞鸽单车生产

丁静

从生产到管理再到销售,共享单车的到来为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带来颠覆性改变。

一夜之间,共享单车火了。这股热潮的到来,不仅解决了不少民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让摩拜单车、ofo、小蓝单车等单车企业和投资方受益,也席卷了中国的传统自行车制造行业。

在共享单车发展热潮的初级阶段,单车覆盖城市和单车投放的规模成了行业竞争的关键,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投放更多的自行车,谁就能抢占先机。在这场争夺战中,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自然而然成为了共享单车企业的“军火库”。

这些小橙车、小黄车、小蓝车是怎么“出生”的?这场共享经济狂欢又给传统自行车制造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机遇和挑战?近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探访了天津飞鸽等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探寻这场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盛宴背后,传统自行车企业的重塑之旅。

22秒出厂一辆车

推开生产车间的大门,耳边是轰鸣的机器声,一个个亮黄色的车架被整齐地倒置在传送带上,产品流水线徐徐运转,上百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技工叮叮咚咚地安装零部件。几十米之外,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小黄车“整装待发”,平均算下来,每辆小黄车只需要22秒到25秒就可以出厂。

这里是位于天津市静海开发区的飞鸽自行车生产线。自2016年冬天与ofo共享单车合作以来,车间里流水线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赵锟告诉记者,“现在车间的6条生产线,有4条都在生产ofo。”

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给车胎锁紧辐条时,靠工人用扳手紧条,编条紧度不仅有误差,做工也慢。现在用自动锁紧机,编条更均匀,一个人同时控制两台锁紧机,效率也变高了。”赵锟说,“过去单靠工人上胎,1.5分钟到2分钟才能上1个胎,现在工人用自动上胎机,1分钟可以上2个轮胎,而且这个自动上胎设备能够将内外胎均匀地上到钢圈的指定位置,不‘吃胎,上胎更精准。”

共享单车与传统自行车的加工组装有哪些不同呢?赵锟告诉记者,共享单车从传统的“85装”变成“98装”。“过去生产自行车,15%的工序都是到各大销售门店里再组装,比如原来出厂时,车座座管不用连接。而共享单车由于没有经销商环节,所以要在工厂装好98%的工序,以前专卖店技师的工作现在都要前置到工厂来完成。”

据介绍,从车轮到车架,一辆小黄车需要81道工序才能组装加工成型。其中,轮网线上有13道工序,整车组装共有68道工序。为了让轮胎不容易漏气,工厂里设置了轮胎静置区,将车胎静置48小时后,检查内胎是否有慢撒气现象。

赵锟说,接下来,企业还将继续针对共享单车进行产品研发,比如在防盗方面,针对用户和企业提出的痛点,采取更加专业的设计,有效降低车辆被拆卸、盗窃的概率。

激活传统制造业

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于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是一次市场良機。自行车民族品牌,也迎来新的飞跃。

49岁的王志生在飞鸽厂干了大半辈子。1987年,年仅19岁的他进厂做计量检测,现在是飞鸽车业战略部部长,直接对接ofo共享单车业务,他见证了飞鸽,也见证了传统自行车产业的兴衰发展。

“80年代末是工厂最鼎盛的时期,当时全厂有上万名职工,每天生产上万台自行车。人们凭购买证才能买到自行车,根本不用愁销路。从1989年开始,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厂子成立了销售部,销售人员最多时候达到100多个人。”王志生说,2016年下半年开始承接共享单车之后,厂子产量迅速攀升,好像又回到了80年代末的那种生产盛况。

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瑛说,没有共享单车时,自行车制造行业的淡旺季很明显,现在已经没有淡季了,全年都得开足马力,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去年底工厂就增加了100多人,现在还在招人。

除了飞鸽,凤凰、永久等品牌也在加入这场共享单车盛宴。《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底共享单车用户数将达5000万,其中北京市目前就有约70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人数达到1100万。

席卷全国的共享浪潮,究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什么变化?张金瑛说,首先是思维的变化,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思维,向年轻人学习,管理上敢于用年轻人。

其次,从生产到管理实现了颠覆性改变。“ofo大规模化生产是对企业管理系统的考验,承接大规模生产、延伸到供链端的全方位管理与质量管控,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月内迅速调整管理系统,最短时间达到月出货45万辆以上。”

最后,互联网+思维还倒逼制造企业学会了结果导向的应对能力,为了实现结果,也要协同行业之力。

自行车行业大变革

事实上,传统车自行企业拥抱互联网经济,共享单车并不是第一次尝试。飞鸽相关人士介绍,2015年8月,飞鸽曾联手乐视,打造了一款超级自行车“鵟buzzard”,被誉为全球首台电子一体化的自行车,不过,当时这台超级自行车并没有实现量产能力投放市场。

除了自行车本身的量产标准化难题,阻碍自行车升级的另一个难题来自于市场成熟度,有业内人士称,虽然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化产品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市场,但在自行车行业,这个渗透过程还是慢一些。

随着共享单车的持续火热,这两个关键难题显然迎来解决良机。

“共享是自行车的最优模式。从拥有模式向使用模式转变,未来的自行车市场需求模式将会改变,通勤产品会被共享单车取代,未来市场产品结构会发生大的调整。”张金瑛说,这是个好事,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自行车的覆盖率也会提升,对我们更是一个大机遇。

“未来的共享单车,会成为必需品,这个必需品就类似于过去我们都不会想到用外卖去叫餐,但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刚认为,共享单车如果应用在物联网技术下,将可能作为一个高频入口,开启全新的智能出行时代。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最明显受到这股共享潮流冲击的,是传统的自行车零售和租赁渠道。“现在在共享单车比较普及的地方,自行车的出售都受到不小的影响。小的自行车租赁点也没什么生意。”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说。

而传统自行车制造行业本身,前景也并非一片大好。在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范震看来,共享单车的“造车”热潮并不会持续很久,当共享单车投放争夺战结束之后,“造车”的狂欢也会随之停止,到那时,共享单车的生产就会恢复到更新换代所需产量的有序状态。

在那之前,传统自行车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从业者,都得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猜你喜欢

飞鸽单车生产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Rough Ride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单车三人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时光不老 风华正茂
时光不老 风华正茂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