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路诗刊

2017-05-17

作品 2017年4期
关键词:伊沙水笔稿费

赶路诗刊

一种现在进行状态,信仰行知哲学。

《赶路诗刊》第三期封面

《赶路诗刊》第五期封面

《赶路诗刊》第六期封面

1 民刊名称:《赶路诗刊》

2 创刊地点:广东省佛山市

3 ?创刊时间:2004年7月

4 出刊形式:不定期出刊。

5 创刊人:任意好

6 主要同仁:任意好、老德、

张建新、庞华、陈坚盈、

阿斐、水笔、如风、

蔡根谈、李晓水、高标等。

作品·观察

2004年,《赶路诗刊》创刊,倡导“新锐、朴素、大气、震撼”,立志打造中国最好的诗歌刊物。尽管“赶路诗群”中各个个体写作风格有比较大的迥异,但其本质特点上都具备一种“典型性”。“典型”在这里作为一个名词存在,它首先代表着一种精神和立场,她的核心美学大抵可从“尊严、真诚、省察”这三个词中得到判别和体认。说到底,“典型”即一种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的“中庸思想”。在诗歌写作方面,她表现为“尊重物质,正视生活,追求高贵,敬畏生命,崇尚自由、宽容和爱”。赶路大力倡导“典型”立场,立足诗歌,剑指中国文明重建,企图为二十一世纪的汉语找回尊严与自信。

办刊理念

1.用金钱堆积的高度。2004年开始对个别栏目发放稿费,2005年抛出“用金钱堆积诗歌的高度”的“口号”,再到2008年“建设诗坛第一交易中心”的构思,全面践行“在物质内部对抗物质”的意识。我们深知诗歌不可能被物质所抵达和改变,但我们确信,在惟物质的社会里,只有在物质内部对抗物质,才能表达诗歌另一种意义上的尊严。2.着力发掘和褒奖那些被所谓“主流”忽略的、沉潜而低调的民间杰出诗人,鼓励有潜力的新锐力量。3.探索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的物质伦理和精神信仰,为汉语诗歌的同步世界推波助澜。

“御鼎诗歌奖”获得者伊沙在发言

“御鼎诗歌奖”获得者沈浩波在朗诵

大型诗歌刊物——《赶路诗刊》

2004年《赶路诗刊》创刊,倡导“新锐、朴素、大气、震撼”,立志打造中国最好的诗歌刊物。尽管“赶路诗群”中各个个体写作风格有比较大的迥异,但其本质特点上都具备一种“典型性”。“典型”在这里作为一个名词存在,它首先代表着一种精神和立场,她的核心美学大抵可从“尊严、真诚、省察”这三个词中得到判别和体认。“尊严”意指二十一世纪的汉语具备独立的自尊,内不屈服于传统诗词的压迫,外不接受西方文明的矮化;“真诚”是不在汉语诗歌中充当好人或坏人,只坚持做一个心智健全、体魄强健、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正常人”;“省察”在于警惕一切伪道学,抵制高高在上的“伪大师”脸孔,回避自绝于世的虚假艺术情调,拒绝动辄以道德棒杀诗歌的卫道士,同时反对以诗歌作为幌子或护身符随意践踏人性,对抗一切以“老大粗”自居的“低贱”思想和意识。说到底,“典型”即一种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的“中庸思想”。在诗歌写作方面,她表现为“尊重物质,正视生活,追求高贵,敬畏生命,崇尚自由、宽容和爱”。赶路大力倡导“典型”立场,立足诗歌,剑指中国文明重建,企图为二十一世纪的汉语找回尊严与自信。《赶路诗刊》重点栏目设置有:刺破青天、绝对推荐、淘尽黄沙、赶路收购、银河群星、争鸣共振等,对入选“刺破青天”栏目的作者授予“赶路三星级诗人”荣誉称号,从2004年部分栏目发放稿费到2005年全部发放稿费,成为中国首家发放稿费的民间诗刊。

最为火爆的诗歌论坛——赶路诗歌论坛

赶路诗歌论坛创办于2003年,赶路诗歌论坛前身是落户在西陆网的“云逸轩”文学论坛,之后改名为“赶路”文学论坛,于2003年搬迁至乐趣园论坛,不完全统计,担任过版主的有:任意好、阵风、肖雨、张建新、如风、房东、阿斐、庞华、老德、水笔、花枪、懒人笨人、三个A、陈坚盈、唐纳、马梦、路亚、张后、孙慧峰等几十位诗人,论坛汇聚了一大批实力诗人交流、探讨诗艺,构建赶路诗群。

赶路诗歌论坛开放、包容,倡导“好诗主义”, 以“新锐、朴素、大气、震撼”的风格海纳各路英雄,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诗人。通过开展“赶路诗歌周评”等活动,发现和挖掘优秀诗人,推介其优秀作品,成为当时人气最为火爆的诗歌论坛之一。

《赶路诗刊》纸刊创刊后,与赶路诗歌论坛形成了互动,纸刊选稿都在论坛上进行,坚持公开、透明、公正的办刊思路。“御鼎诗歌奖”的评选活动也在赶路诗歌论坛上进行,将候选作品贴到论坛上,由大家品评优劣,作为获奖的重要依据之一。《赶路诗刊》曾别出心裁地将论坛帖子以原貌形式印到诗刊之中。著名诗人伊沙称:赶路论坛以其包容的特性和大气的胸怀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中心现场”,中国当代诗歌的风吹草动总是能在“赶路”最先表现出来。

2011年,随着乐趣园论坛的关闭,赶路诗歌论坛暂停。

“赶路十年诗典”丛书出版

2012年,由任意好、伊沙主编的“赶路十年诗典”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展示十名杰出诗人的十部作品:

《逐客书》(宋晓贤 著)

《晚点的列车》(唐欣 著)

《最伟大的诗》(阿斐 著)

《生活不会限速》(巫昂 著)

《语话诗》(唐煜然 著)

《雨的安慰》(张建新 著)

《本色演员》(老德 著)

首届中国御鼎诗歌高峰论坛会场

任意好到地震灾区捐赠

《病火车》(水笔 著)

《交易》(如风 著)

《梦》(伊沙 著)

设立“御鼎诗歌奖”

从2007年开始,《赶路诗刊》设置“御鼎诗歌奖”,每位获奖者颁发奖金一万元及奖杯,为当时奖金最高的民间诗歌奖项。同时,上届“御鼎诗歌奖”获得者自然成为下一届“御鼎诗歌奖”评委,有推荐“御鼎诗歌奖”候选人的权利。历届“御鼎诗歌奖”获得者:

首届:唐煜然 张执浩(2007)

第二届:宋晓贤 沈浩波(2008)

首届 “御鼎诗歌奖•十年成就奖”:伊沙(2009)

第三届:唐欣 巫昂(2010)

首届“赶路致敬奖”:沙马(2010)

第四届:殷龙龙(2011)

第五届:在评委投票中,阿斐胜出,因其为赶路编委且为往届评委,经2012年度“御鼎诗歌奖”评委会的认真斟酌,觉得这一结果有悖于此奖评选的程序与初衷,且该年度的候选稿虽不乏优秀之作,与往年获奖作品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评委会决定,该年度“御鼎诗歌奖”空缺。(2012)

第六届:秦巴子(2013)

其它出版

1. 2007年,《赶路诗刊》编辑出版《赶路:湖北诗歌专号》;

2. 2008年,《赶路诗刊》编辑出版《赶路:江西诗歌专号》;

3. 2008年,为纪念汶川地震,《赶路诗刊》出版《伸出所有的手:诗祭5•12四川大地震》专刊。

4. 2010年,为奖掖“御鼎诗歌奖•十年成就奖”获得者伊沙,为其出版《无题诗集》。

活动及影响

2009年1月2日,在佛山举办“首届中国御鼎诗歌高峰论坛”,参与诗人、评论家有陈陟云、伊沙、宋晓贤、沈浩波、张执浩、徐江、荣光启、小引、丁成、唐纳、乌鸟鸟等,以及《赶路诗刊》编委任意好、老德、阿斐、张建新、如风、水笔等近百名国内一线诗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微时代的《赶路诗刊》

2016年3月14日,《赶路诗刊》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同时,赶路诗歌微信群建立,探索微时代《赶路诗刊》,目前关注人数已有千余人。微信公众号暂设置“赶路月度诗人推荐” 、“赶路收购”两个栏目,“赶路月度诗人推荐”已刊发老德、刘一君、秦风、张建新、还非、离原、毛子、庞华、斑马、蔡根谈、水笔、衣米一、杨晓芸等13位诗人,并结合微时代特点,根据阅读量和点赞、转载、评论发放稿费,同时,入选月度诗人的作者均为本年度“御鼎诗歌奖”候选人。“赶路收购”已收购17位诗人作品,收购过程采取从自然来稿中选取候选作品交由公众投票,目的是扩大参与面,引导诗人多写诗、写好诗,对成功收购作品发放稿费,最低收购价366元每首,最高达到666元每首,也创造了微时代诗歌单首稿费最高记录。

猜你喜欢

伊沙水笔稿费
我用稿费献爱心
充满友谊的水笔
“稿费”的由来
白桦生北国
戴黄帽子的小袋獾
稿费“行贿”
自来水笔的发明
太甜的事物必甜到哀伤
我的第一笔稿费等
原来伊沙还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