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大庆舞美设计作品

2017-05-16孙大庆

演艺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邓世昌舞美设计构思

【摘 要】 以沪剧《邓世昌》、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和《岳飞》三部作品为例,从舞美设计者的角度谈其对自身设计作 品的理解、构思与呈现。

【关键词】 孙大庆;舞美设计;构思;《邓世昌》;《冰山上的来客》;《岳飞》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7.04.012

Appreciation of Stage Design in Sun Daqings Production

SUN Da-qing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Beijing 100710, China)

【Abstract】Take Shanghai opera Deng Shichang, opera Vis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and Yue Fei as examples, from the angle of the stage designers, talking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conception and rendering of their own design works.

【Key Words】Sun Daqing; stage design; conception; Deng Shichang; Vis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Yue Fei

孙大庆,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2016年曾任中央戲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舞台设计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学报社社长、《戏剧》杂志主编,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长期担任舞台设计教员并从事学术研究及艺术创作实践;二十多年间发表戏剧、舞美专业论文逾50万字,如《参照——舞台设计与戏剧的纽带》(1996年)、《新的戏剧语汇探索:重叠与对位》(1996年)、《形式的边缘》(1997年)、《图兰多在太庙》(1998年)、《舞台美术设计:材料》(2006年)、《材料造型与意象》(2008年)、《舞台设计的手工性》(2011年)、《方兴未艾的“学院派戏剧”》(2011年)、《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2011年)、《期待被理解的舞台世界》(2011年)、《戏剧文化比较中的当代性》(2011年)、《舞台布景的比例关系》(2013年)、《“舞美衍生文化”进行时》(2014年)等;出版专业图书及教材,如《舞台艺术》(2000年,译著)、《世界舞台美术1975-1990》(2012年,中国主编)、《世界舞台美术1990-2005》(2014年,中国主编)、《北京高等院校人物造型设计教学联盟活动汇编》(2011、2013、2015年,主编)等。

曾担任《大马戏团》、《小王子》、《银杏树下》、《乾坤带》、《翠花上酸菜》、《爷们儿》、《第十二夜》、《伊沃娜,勃艮第的公主》、《邓世昌》、《冰山上的来客》、《大山里的红灯笼》、《故园》、《岳飞》、《西安事变》、《党的女儿》等话剧、戏曲、歌剧、音乐剧、舞剧、木偶剧等数十台演出的舞台美术设计。

曾获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舞美金狮奖”、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舞台美术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等国内多项重要专业奖项;舞台设计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国内权威专辑,如《世界舞台美术1990-2005》、《中国舞台美术1983-1999》、《中国舞台美术2000-2010》、《中国舞台美术百人作品精选》、《2011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2015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等。

本期欣赏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舞台美术系教授孙大庆的舞美设计作品:沪剧《邓世昌》、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和《岳飞》。

沪剧《邓世昌》舞台设计小辞典

刚接到这部戏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是“舞台空间化”、“视觉当代化”,这也是陈薪伊先生反复提醒的问题。

邓世昌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且有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在先,沪剧《邓世昌》的舞台空间应该如何处理?我在读完剧本并研究了导演阐述后,设置了若干舞美设计的意象起点,整理出隐藏在一个小系统中的词语碎片:

【海底世界】海军军人的精神归宿。

与大漠中的马革裹尸一样,葬身幽深的海底对于从容赴死的海军将士心安理得——所以这样的海底既不阴森也不悲怨,需要的是静谧、凝重,这与“邓世昌”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死有关,所以有壮志未酬的缓慢涌动,更有死得其所的平静。

【残片】残破的、不堪的历史“残片”。

“残片”式多层环幕由特殊材质构成不规则长条凹槽形式,突出“断裂感”,想来对表达挫败、挣扎、抗争、决绝等意象或有帮助。它可以是构成一本残书所能提供的错落方式,在造型上又可以表现层叠的海浪、起伏的群山。

选择“残片”这一意象来做主要造型结构,最初是对于这台戏的总体意象定位,隐含着被撕破的动作“前史”;同时也因为我对它在两个核心场景中的表达较为满意:一是残片断口集中在顶部时的“海底世界”,遥远的舞台空间方位感;二是邓世昌的小家,最前沿的残片高高升起,其后层叠数重山,“大国”在远方,“小家”在眼前。

【套框】一个没有背面的“箱式布景”样式。

几何矩形“套框”与多层特殊材质构成的不规则形“断口”式环幕配合,使环幕的不规则线条结构得以约束,契合沪剧样式的概括、简约,并形成总体造型形象的对比整合。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几何形会带有强烈的、思辨意味的“叙述感”,在贯穿全剧中会起作用:如小景别场次,既可以通过灯光布局弱化,还可以依靠“套框”的局部形成有现代造型画面意味的小景别;在序幕中,沿“套框”内侧的纱幕缓缓升起之前,投影出历史文献的残片。

【龙旗】国运、军势的信号旗。

多次以不同吊挂高度出现的“龙旗”是对国运、军势的隐喻,如赌场中“龙旗”拖地、形同帷幔,表现猥琐败坏的不堪;以及“冲向吉野”中在劲风中剧烈伸展的壮烈,还有行辕中的腐败体制气息等。

【纵深】澎湃、汹涌情感的深远起点。

在舞台纵深方向的结构空间中,沉默的中华民族艰难走来,暗邃的星空斗柄翻转,是冥界海底遙望的现世,是军人坚毅地直视却看不透的宿命——从那里,“邓世昌”们的血肉身躯冲向吉野。

沪剧《邓世昌》的舞台设计就是由这几个关键词构成的。

当代戏剧的观念艺术

《冰山上的来客》的舞台设计,其主体造型是一个三面投影幕围合的投影结构;中间主体形象是特殊树脂材料制作的“透明的冰山”,强调装置的材料感,突出当代风格的空间理念;地面采用中国传统造型观念的“散点透视法”,以展现“大中华”万里河山的意象。

这些多层次的特殊树脂材料说起来也算是材料的新“科技”,未来类似的材料、科技的使用也是必然趋势,但问题是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前提,那就是前文提到的文化意义的生成。

这个设计的关键是,我的出发点完全不是“科技”的概念,而是揉皱的“塑料袋”:在80年代,那个不停坐火车求学的年代,我经常性地长时间滞留候车室,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农小心地从怀中取出一个装着他的证件、粮票、钱物的小塑料袋进行整理,我惊异于那个小塑料袋的质感,它一定被很仔细、很珍重地使用了好多年,磨得发白、“包浆”初挂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我父亲从40年代保存下来的一个旧钱夹,里面有两张黑白小照片,一张是他1956年终于有了正式工作时和同事们的合影,以纪念他终于和他们成为同志,另一张是1966年他母亲去世百天时他的蓄须纪念照——老农的小塑料袋让我想起了父亲那个旧钱夹相同的质感。

设计这台戏的布景时我看到桌上超市塑料包装袋揉皱的质感就想起了这些。

那种质感竟然与我想象中的“冰山”很接近,于是我就用最基本、最古老的舞台方式之一,即悬吊方式,将塑料袋吊挂了起来。我认为我们60后对塑料有比较完整的认知,从新奇、稀有、高科技再到寻常物,我们用过了,我们看到了,我们感受了。

观念艺术形式的创作思维似乎源远流长,在阐释本身成为显学之前,好像大家只是不这么表达而已。

西方“体积”造型与中国传统“平面化”造型的接驳

岳飞,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中华男儿;怀着捍卫中华、抵御外辱的坚定信念,在战争中与他的战士们一样杀红了眼,背负着母亲刺在背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浴血疆场,北望中原——岳飞不顾皇帝的政治,不顾招来杀身之祸的十二道金牌,因为在他眼中只有破碎的山河,只有为保持中华纯正血统、抵抗异族初夜权而悲愤绝望中“摔头胎”的苦难中原人民——据说直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Y染色体组成调查中,汉族人的血统之纯位列前茅。

鲁迅先生的名句或许是岳飞心中激荡洪流的写照:“我以我血荐轩辕”;意志坚定,铁血柔情,胸怀广大,视死如归——这就是中华英雄岳飞。

空间造型核心原则:现代空间感的宏大歌剧;强烈的材料质感、抽象的造型比例,突出当代艺术的面貌;中国元素的当代解读,突出西方造型艺术的“体积”概念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平面化”的接驳。

总体结构是一张灰白色翻卷两次再向前甩出的巨大条幅,中段可断开,前部斜平台可向前运动约2米,断口处从动态左右插入平台。第一幕可从断口处缓慢流出“血浆”;左右各两道可以向画幅方向插入的平台,动态进入;“钢网框架式”的剑形流云条,与翻卷向前的画幅相对,从两侧向台中插入。第四幕画幕中心依次动态升起“背鼓式”山体形象;画幕中心依次动态升起三排“背鼓式”山体形象,在画幅背面顶起来(观众将看见一种最抽象的南宗远山的形象);在古曲《满江红》音乐中剧终。

猜你喜欢

邓世昌舞美设计构思
邓世昌的『红绿灯』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新课改初中作文教学的创新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从《风雨》浅议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浅析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
邓世昌的悲壮里带着些让我说不出的齿冷
邓世昌是怎样牺牲的?
邓世昌抗倭战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