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绿意江南 创美丽浙江
——县委书记谈平原绿化

2017-05-16本刊编辑部

浙江林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平原全域绿化

绘绿意江南 创美丽浙江
——县委书记谈平原绿化

编者按:

3月28日,省委、省政府在诸暨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座谈会,这是省委、省政府连续第八年召开座谈会。会上,西湖、桐乡、诸暨、浦江、柯城等5个县(市、区)作了交流发言;淳安、武义、常山等3个县(市、区)作了表态发言;滨江、镇海、瓯海、德清、南湖、越城、庆元、缙云等8个县(市、区)作了书面发言,介绍各自的主要做法,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路线和重点方向。

西湖区委书记 章根明

西湖区委、区政府在推进平原绿化工作中贯彻落实夏宝龙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三步骤工程,全面提升区域绿化品质,积极构建美丽幸福首善之区。2016年,新增绿化面积835.5亩,完成平原绿化整治1950亩,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1.25平方米。全区以峰会项目为抓手,高标准完成杭州南、留下、三墩等8个入城口综合整治,精心打造高品质景观带。同时在乡村整体规划中,努力打造绿色景观村,实现区域绿化与村庄美化的整体融合。改善区域河流环境,重点围绕“五水共治”工作,统筹实施“河道清淤、河边堵口、沿线拆违、岸坡绿化、景观配套”等工程。科学规划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大力推进主要道路两侧蓝色屋面整治工作,结合郊外湿地公园、城区绿地公园、空中美丽花园的立体式景观园体系,努力提高全区的环境品质,提升西湖整区形象。切实加强生态保护,高标准做好海防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工作。抓住“3·12植树节”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2016年全区参加义务植树共计27.71万人次,植树超过100万株。下一步,全区将在落实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保障质与量的双重结合,数量上超额完成平原绿化任务,质量上结合城中村改造、“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美丽西湖行动”,同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不断完善“精细化”长效管养机制,全面提升绿化品质、景观品质和人居品质,为打造“两美浙江”、建设“美丽杭州”作出新贡献。

滨江区委书记 詹敏

高新区(滨江)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始终坚持环境与资源相互支撑的发展之道,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高科技园区,努力建成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2016年高新区(滨江)新增绿地71.3万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9.54%,提前三年完成森林杭州建设考核目标。滨江区以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为契机,按照城市规划发展建设理念,集约高效利用产业用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实现滨江景观资源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同时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从提升水源档级、加强绿化养护、制订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制度、开展义务植树宣传活动等方面,打造绿色宜居的美丽滨江。按照“扮靓入城口、扮靓主干道、扮靓江(河)岸线、扮靓夜滨江、扮靓科技城”的要求,编制“一路一方案”,绘制“一路一特色”,重点实施西兴互通立交绿化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打造樱花大道、紫薇大道、风情河河道综合整治等景观提升工程的建设,努力建设绿化精品新滨江。在完善公园绿地建设基础上,科学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修复工作,通过围挡、填埋、覆土、绿化等方式消纳城市建筑垃圾,还原城市山体原貌。2017年,滨江区将贯彻落实好平原绿化会议重要精神,坚持“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理念,紧抓绿化拆迁留白土地、优化城市河道建设、美化城市道路环境、打造城市公园布局、提升小区生活品质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滨江,实现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目标。

淳安县委书记 黄海峰

淳安县作为全省林业大县,为建设更高质量的绿水青山,实现更有效益的金山银山,从“平原绿化”向“全域绿化”、从“绿化”向“美化”、从“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转变中谋求新发展,积极争当全国践行“两山”理论标杆县。2017年计划完成造林更新7500亩,目前已完成3000亩,义务植树60万株,已完成27.59万株。全县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围绕“三个全域”开展工作,即以全域绿化涵养千岛湖源头活水,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推进Ⅲ类以下水体剿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域绿化水平,加强源头保护,加大绿化造林、森林资源以及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湿地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以全域绿化扮靓扮美淳安大地,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提升城镇绿化水平,同步发展林相改造、彩化农业、美丽田园、最美公路、美丽庭院等建设,提升全域美丽颜值;以全域绿化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将林业绿化和全域旅游结合起来,通过森林湿地公园、森林氧吧等森林景点发展新型旅游产业,形成“湖区观光、城区休闲、山区度假”全域旅游格局,为实现惠民富民创造新途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包括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等新型产业模式。

镇海区委书记 林雅莲

镇海区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把平原绿化作为惠民工程、环境工程,深入开展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建设,持续推进风景大道、平原林带、美丽乡村、植物园建设、生态园区“五大重点”,扎实推进森林屏障、森林通道、森林社区、森林产业、森林保护“五大行动”,2016年,完成平原绿化2400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推进林带提升工程,筑牢城市生态屏障,同步加强平原森林改造工作,优化森林结构,构建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层次分明的自然景观林,同步配套建成绿色慢道,打造宜行秀美的城市休闲带。建设集环境教育、科普展示、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发挥城市中央公园的综合功能,努力打造宁波城市的“绿色客厅”和靓丽新名片。推进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做好村庄“三沿三口”绿化和庭院“五有”绿化工程,推动村庄绿化生态的转型升级,开展美丽森林村庄和美丽庭院创建项目。提出建设“绿色石化、生态园区”新目标,科学编制生态绿化规划,依据“一带隔离、六廊纵横、三心璀璨、多点烘托”的空间结构,提升国家级石化园区的生态景观品质。目前,镇海区委、区政府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集中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统筹联动做到一体推进,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全民参与”原则,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平原绿化,努力构建长效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养护管理体系,助推建设幸福镇海。

瓯海区委书记 娄绍光

近年来,瓯海区按照“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绿满瓯海”行动,全面实施平原绿化扩面提质,努力打造美丽瓯海。2016年,新增平原绿化面积1837亩,营造珍贵彩色森林和林相改造4416亩,完成10.6公里省级绿道建设任务。主要围绕“三个坚持”展开相关工作:坚持以《瓯海平原绿化规划》《瓯海城市绿地规划》等规划为引领,按照“全域景观化、全域生态化”的要求,全面实施绿化改造提升,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坚持以实施“811”美丽瓯海建设行动为契机,动员全区上下迅速行动、积极参与,形成“植树绿化人人参与、美好环境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坚持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以植树造林带动现代都市农业、花卉苗木业、休闲旅游业等绿色产业发展,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走出一条具有瓯海特色的“绿富美”之路。下一步,瓯海区将按照省委平原绿化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四边三化”、美丽田园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全力推动平原绿化再上新台阶,力争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努力把瓯海建设成为全省平原绿化的标杆城区,为建设“两美”浙江作贡献。

德清县委书记 项乐明

德清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浙江”的决策部署,坚持“县委书记抓绿化”,持之以恒、执着坚守,坚持走具有德清特色的“绿富美”之路,全力打造全省平原绿化标杆县。以平原绿化为抓手美化城乡环境,以全域美丽的加快实现,凸显生态建设的新成效。坚持以“多规合一”国家试点为契机,高标准推进环境功能区划与其他规划的无缝衔接,建设成为全省唯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坚持“平原绿化推进到哪里,产业就带动到哪里”,落户了千里走单骑等一大批高端旅游文创项目;发展了阳光生态园等现代林业综合体,同步推进原生态农产品的转型升级。2016年,林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实现了小县域大林业、小资源大产业的目标。坚持既富“口袋”、更富“脑袋”,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挖莫干山森林文化、下渚湖湿地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品,推进美丽庭院、美丽阳台等“美丽细胞”创建,创新开办“绿色银行”,县处级领导带头开展“人人植树、绿满水乡”绿化专项行动,有效推动爱绿植绿护绿融入全民自觉。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平原绿化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绿化就是美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实现产权全面激活,加快百姓多元增收,推动全民生态自觉。下一步,德清县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紧抓平原绿化重点工作,不断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为全省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作贡献。

南湖区委书记 朱苗

近年来,南湖区以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为建设目标,把绿化造林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共投入绿化资金6.5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面积1.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全区平原绿化主要突出“拆、创、建、改”四大特点:一是“拆”。结合生猪退养、“三改一拆”、公铁沿线整治等工作,大力开展拆违造绿。二是“创”。以各种绿化创建活动为载体,有效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成为嘉兴市唯一一个全部完成森林城镇创建的县(市、区),并成功创建11个省级森林村庄和1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三是“建”。围绕“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总体目标,完成凌公塘至湘家荡、平湖塘绿道、海盐塘绿道等绿道全线贯通提升工程,累计新建提升绿道274公里。四是“改”。始终把通道绿化和出入口改造作为我区绿化工作的重点,投入绿化资金超1亿元。今后五年,南湖区将从“把党的诞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这一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南湖”目标,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作,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促进南湖生态经济共发展。2017年,南湖区将计划投入3.5亿元资金,完成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以上,重点实施“城市客厅”“城市绿肺”“城市绿廊”“城市窗口”“美丽乡村”五大建设,打造美丽南湖宜居城市。

桐乡市委书记 盛勇军

近年来,桐乡市以世界互联网大会环境整治、“四边三化”、“森林桐乡”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全力打造富有江南韵味的诗画水乡之城。2016年,全市新增绿化3200亩,林木覆盖率从2012年初的20.7%,提高到目前的25.15%。主要实施三方面工作,即围绕“世界眼光,现代理念”,把乌镇这个点做精、做靓,高标准推进乌镇环境整治;围绕扩总量、提质量,让桐乡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坚持“多种树、扩总量”与“种好树、提质量”两条腿走路;围绕种得了、管得好,确保工作可持续、长效化。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绿化工作可持续发展。下一阶段,桐乡市将持续深入推进“森林桐乡”建设,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紧扣“一个目标”。对照省、市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做好科学谋划,切实将造林任务落实到田头地块,确保2017年度新增平原绿化面积3500亩。二是坚持项目带动。坚持项目化运作,以“三沿”(沿铁路、沿公路、沿河)绿化提升、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绿化精品、亮点项目,整体提升桐乡平原森林景观品位。三是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增强群众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良好氛围。

越城区委书记 徐良平

越城区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实、靓、优、齐”四大关键,深入推进平原绿化,全力打造美丽越城。2016年,越城区共实施道路河湖、城市门户美化彩化等项目31个;新增高铁沿线、市区重要公路通道绿化26.32万平方米;绿化河道71条56.27公里。目前,全区林业用地面积20.38万亩,森林覆盖率32.01%;现有森林城镇11个,占全区城镇总数的78.6%;市级森林村庄55个,其中省级29个。下一步,越城区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方法,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切实把平原绿化这项优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的民心工程抓实抓好。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绿化重点项目。多部门、多渠道协作,将绿化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重点实施道路、河道、森林游步道绿化美化彩化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档次的精品绿化项目,整体提升平原绿化档次。二是抓绿化改造提升。在努力实施面上拓绿的同时,积极改善老城区现有绿化层次单一、绿化水平较低的现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区绿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三是抓绿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绿化宣传,切实增强市民绿化意识。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每年开辟两到三处适宜地块作为市民植树点、小学生树木科普基地等,鼓励、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植树护绿。

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 张晓强

近年来,诸暨市按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绿色增长,森林拥抱城市、绿色引领生活”的理念,把平原绿化工作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全力争创平原绿化样板,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幸福诸暨,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十二五”期间,平原绿化工作重点突出全域规划、联动建里,产业就带动到哪里”,不断挖掘绿色资源,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坚持以植树造林带动生态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蓬勃发展,有效推动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深入挖掘绿色文化,努力建设生态文化基地,在保护森林文化、绿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群众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有效推动“人人植树、绿满暨阳”理念深入人心。下一步,诸暨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总体部署,持之以恒抓好平原绿化,围绕生态建设总方针,依靠绿色发展新优势,创新建设诸暨的“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文明之城,描绘诸暨“无山不绿、有水皆清、万壑鸟鸣、绿荫护城”的生态新画面。

浦江县委书记 施振强

近年来,浦江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用于坚持平原绿化,共新增绿化面积2.21万亩,平原区林木绿化覆盖率提高至19.89%,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10个,致力打造最美家园。浦江县坚持平原绿化与治水相结合,全面打响劣Ⅴ类水剿灭战,决战农村渠道、池塘污水,并启动实施浦阳江生态廊道城区段拓宽延伸和沿山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实施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努力实现五大湖库生态补水连通。全县围绕“拓展绿地空间、不留一寸裸土”的目标,全域铺开“四边三化”,从铁路、高速公路向县道乡道、水边村边全面延伸,累

设、狠抓落地、富民增收四个方面,并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18个,拓展村庄绿化面积4780亩,完成平原造林5.5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3%,平原林木覆盖率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坚持把平原绿化与治水拆违、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等有机结合,全力做好“联治、联拆、联建”文章。坚持围绕“平原绿化推进到哪里,风景就展示到哪计完成绿化补植3773亩,新增四边区域绿化面积2388亩;深入推进“裸土复绿”行动,绿化美化抛荒地8120亩,复垦荒田1800亩;全面开展“花漫浦江”行动,累计播种花草籽1.7万公斤,仅2017年春播行动就播种2000余亩,努力打造浦江县各乡村花卉知名品牌。实行党员干部认领“责任美化区”制度,实现村村种起“党员红石榴林”的初级目标,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身平原绿化,累计设立“共青林”“亲子林”“三八林”等义务植树基地30余处,各类认建认养基地242处,种植各类树木35万余株,实现“党政引领”向“全民植树”转变。围绕“种树就是种财富、种发展”的理论促进全县民宿经济井喷式发展。浙江外婆家签约野马岭,力图打造“中国民宿第一村”;盘古文创签约千年嵩溪古村落,打造“我在嵩溪等你”系列民宿院落。未来三年,浦江县将安排150亿元的政府和民间投资,力图把金狮湖打造成集治水、景观、居住、高端科技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并力争在两年内完成21个城中村改造。

武义县委书记 张新宇

自2012年以来,武义县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实施森林城区等重点工程50余项,新增平原绿化1.49万亩、珍贵彩色森林67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2%。“十三五”期间投资8.3亿元,建设珍贵彩色森林18万亩,新植珍贵树260万株。全县结合“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域推进精品村、精品线、美丽庭院创建,在主要乡镇、村庄及重要节点区域,开展珍贵树种基地、大径材基地、保障性苗圃等示范林体系建设,打造美丽镇村升级版。坚持“育、融、转”三手齐抓,努力把绿色之美转化为富民动力。一是以“育”增动力。以“油茶+山稻”一亩山万元钱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林药、林菌、林苗等林下经济,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二是以“融”添魅力。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促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提升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红岩景区、千丈岩万亩竹海休闲体验观光园等功能建设。三是以“转”提活力。围绕“林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有分红”,进一步深化林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为树立全域理念,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森林武义”,下一步,全县将全面实施城市建设“一号工程”,预计投资3亿元启动壶山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投资650万元实施熟溪滨水景观步道系统一期扫尾工程,力争五年内城市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打造“人大林”“政协林”“学子林”等各类主题纪念林,进一步造浓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氛围,全面掀起平原绿化新高潮。

柯城区委书记 徐利水

常山县委书记 叶美峰

柯城区坚持实施“一村万树”工程,利用农村的闲置地、抛荒地、拆违地,一个村以一种树为主,种植珍贵彩色树种,规模达到村均万棵以上,户均10棵以上。全区已有49个村参与“一村万树”工程,种植浙江楠、榉树、香榧、银杏、枫香、紫荆、金钱柳、红豆杉、北美海棠等珍贵树种10多个,规模达到47万余株。累计种下1.06万棵香榧树,预计年收益120万元,户均分红2180元,村集体增收72万元。柯城区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以“一县一带”“一带一树”为链条,通过含笑大道(万九线)、榉树大道(花木线)、水杉大道(苦狮线)三条总长23公里的绿景大道,构画出一幅乡村美景。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种植开发方式。一是民办公助。林业部门或村集体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农户可以在闲置地上自种、自养、自销,未来收益归农户所有;或者将闲置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代种、代养、代销,未来收益农户与村集体按约定比例分成。二是股份合作。农户以闲置地、抛荒地入股,由村集体或村旅游开发公司组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未来收益按照入股土地面积或种植数量进行分红。三是村企联合。针对靠近园区、厂区的村庄,由农户或者村集体提供闲置地或农用地,由园林公司或企业后勤服务公司提供种养销一条龙服务,未来收益农户(或村集体)与企业按8∶2分成。

常山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浙江”的决策部署,把“筑牢生态屏障”作为基本要求、把“生态多作贡献”作为重大追求,“十二五”完成平原绿化1.77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3.2%。2017年,常山县将继续全力推进平原绿化、抓好生态转化,建设全省“生态屏障、美丽门户”。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弘扬植树情怀,壮大绿色“祖宗业”。要求各级在推进工作中坚守“环境第一、生态首位”的理念,强化“书记抓绿化”的硬杠杠,县乡村三级全力抓好“生态报表”。坚持抓氛围,合力做到强宣传、强创建,领导带头开展全民绿化活动。二是全面扩绿提质,打造山乡“高颜值”。重点提升城市休闲空间、道路绿荫空间、滨水景观空间、乡村安居空间。三是着力于国际慢城、万亩金柚、绿色油库三方面,拓宽转化通道,打响发展“金招牌”,在平原绿化中实现“兴绿”和“富民”的有机统一。四是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全民参与机制、创新管理养护机制,建立从投入到参与到养护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解决权、责、利等问题,保障平原绿化工作持续深化。常山县将努力打造浙西“小北欧”,让千年古县焕发蓬勃生机,让千里田畴展现美丽画卷。

庆元龙头山杜鹃花观赏区

缙云三溪乡村

庆元县委书记 蓝伶俐

近年来,庆元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载体,坚持山地造林与平原绿化同步推进,着力构筑优质生态屏障,全力打造多彩庆元,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6%的高位水平,森林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有效改善,成功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在此过程中,庆元县全面实施新一轮30万亩绿化造林计划,深入实施“美丽县城”建设三年百亿行动;结合环境治理、城市道路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对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美丽村庄进行绿化彩化提升;深入实施“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打造多彩庆元。进一步深入推进林权IC卡改革,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推进“一亩林万元钱”林技推广行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民宿经济,坚持绿色富民。坚持把山地造林和平原绿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形成统一领导、各方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有效推动“人人植树、绿满菇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爱绿、护绿、植绿的良好局面;将平原绿化工作纳入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近三年投入各项绿化工程资金2.82亿元,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绿化工作中来。下一步,庆元县将坚持以“生态立县”为引领,加快全域化绿化彩化提档升级,将全力推进山地造林和平原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缙云县委书记 杨秀清

缙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两个过万、三个超百,建成6大景观、2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7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目前,缙云县锁定“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牢固树立“好生态以林为先,美缙云从树开始”的理念,全力推进平原绿化行动,重点围绕三项举措种好“书记林”、三大行动打造“富民林”、三美融合共建“景观林”等三项工作助推建设美丽缙云。各级书记带头推进“3+100”书记示范林建设行动;通过完善“缙云林贷通”林权抵押贷款,引导企业、工商业等社会资本投资绿化;同步全面推进“党建+绿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引领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绿化造林工作。与此同时,全县将逐步完善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知名缙云林业产品品牌,实现“聚木成林、点山成金”。从产业基地建设、珍贵树种进村入户、森林旅游养生产业培育等三方面工作,加快实现林业产业富民。全面推进“规划美、文化美、家园美”三美融合,建设山川秀美森林缙云。抓好美丽规划,全面推进城乡休闲林、通道景观林等六大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全县城乡绿化工作水平;倡导美丽文化,持续开展“森林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培育和倡导浓浓的森林文化;建设美丽家园,切实落实绿化示范标准化项目。未来,缙云县将持之以恒抓好平原绿化工作,真正使缙云大地绿树成荫,绘制山水如画新缙云,以实际成效为建设“两美”浙江作贡献。

猜你喜欢

平原全域绿化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朱屺瞻《绿化都市》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