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能源公司项目管理经验

2017-05-15张镇

风能 2017年2期
关键词:风电发电新能源

文 | 张镇

产业

浅谈新能源公司项目管理经验

文 | 张镇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技术进步及环境污染影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发展迅猛。2016年,全国风电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全年新增风电装机1930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49亿千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这其中,作为产业的下游角色,新能源发电投资运营企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除了初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后期成本低、投资回报慢外,还具有点多面广、竞争激烈、建设周期短、现场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给新能源公司的项目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后来者,通过近五年的探索,新能源公司在新能源项目管理上取得了一些经验。通过采用“三级管控”模式、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论证电力消纳、高度重视送出工程建设、控制好工程造价与把握好工程进度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落实公司“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采用“总部-区域分公司-项目公司”管控模式

针对新能源行业“点多面广”等特点,为提高管控效果、降低管理成本,新能源公司逐步探索实行“总部-区域分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控模式,根据项目布局及未来发展要求,陆续设立了多家区域分公司。

新能源公司作为板块总部,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并聚集了一批行业高端人才,主要承担制度建设、投资决策审批、计划制定、业绩考核、宏观开发、技术支持、关键人事等宏观管理职能;区域分公司作为公司的派出机构,设立于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有助于集中管理、市场开拓、队伍稳定和降本增效。在公司的授权范围内,区域分公司代表公司开展相关工作,以前期开发为龙头,抓好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对区域内各项目公司承担日常经营管理职能(即“多个项目、一套人马”的管控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未来也将是区域生产集控中心;项目公司作为具体项目法人单位,在项目前期和建设期是项目的实施单位,主要承担前期手续办理、现场工程管控、生产准备等职能,项目前期及工程管理人员以分公司派出为主,新招聘人员主要是生产准备人员;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公司作为生产单元主要承担运行维护、安全保卫职能,公司经营管理职能由区域分公司负责,现场只设置生产运维机构、保留生产运维人员。

表1 新能源项目前期十大颠覆性因素排查表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既复杂又不复杂,不复杂是因为工程建设难度相对较低、工期短、见效快,复杂是因为新能源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占地面积大,涉及面广,稍有疏忽就会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甚至导致整个项目终止。

一、认真排查颠覆性因素

新能源项目占地面积大,开发过程中,涉及土地、林业、规划、环评、接入、跨界、军事、文物、压矿、水利等多项颠覆性因素。上述任何一个因素无法排除或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都将会对项目推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此,公司制定了新能源项目前期十大颠覆性因素排查表,要求项目单位在前期开发过程中逐一予以排查。

这方面的案例数不胜数,如2013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局通报甘肃省永昌县清河滩1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违法占用林地,该项目自2012年5月以来未办理征收林地审核(批)手续,非法占用国家级公益林地944亩;2014年4月,青海省共和县某单位未经批准擅自修建光伏园区道路,占地面积883.26亩,均为天然牧草地;2014年9月,某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涉县某村耕地建设办公楼和维护站,占地面积6.56亩;2015年5月23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叫停郑州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黄河滩地建设的200MW光伏电站项目。

二、认真做好资源评估

风电、光伏均“靠天吃饭”,即高度依赖风资源或光资源的禀赋。因此,做好风、光资源的评估十分重要。公司高度重视风/光资源评估,按照《GB/ 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和《QX/T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等国家相关标准,依托专业的设计单位认真开展风/光资源评估,结合设备技术进步推进项目开发。

在风电项目风电机组设备确定后,认真做好微观选址工作,在兼顾成本与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每一台机组都能发挥最佳效益。在风电场宏观选址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微观选址条件的不同,相同型号的风电机组的发电量存在较大差异;风电场的微观选址,直接关系到机组部件损坏与机组寿命,在实际运行的风电场中,已有不少风电机组因微观选址不当而造成机组部件损坏。

在光伏项目设计阶段,结合项目区位和现场地形,做好光伏板排布,确保每组光伏板尽可能多发电。特别是在山地光伏项目中,光伏阵列的布置将对整个场区征地面积和发电量大小起控制作用。

三、严格论证电力消纳

风电和光伏的最终产品是电力,在经济下行、部分地区弃风弃光严重的形势下,做好电力消纳市场分析十分必要。我们要求,凡是在限电地区开发的项目均需要作消纳专题报告,其他项目也要做消纳分析。

表2 2016年风电并网运行统计数据

2016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742小时,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其中弃风较重的地区是甘肃(弃风率43%、弃风电量104亿千瓦时)、新疆(弃风率38%、弃风电量137亿千瓦时)、吉林(弃风率30%、弃风电量29亿千瓦时)内蒙古(弃风率21%、弃风电量124亿千瓦时);2016年,西北五省(区)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1151小时,弃光电量70.42亿千瓦时,弃光率19.81%,其中新疆、甘肃光伏发电运行较为困难,弃光率分别为32.23%和30.45%。此外,宁夏弃光率7.15%,青海弃光率8.33%,陕西首次发生弃光限电情况,弃光率为6.89%。

近几年,鉴于弃风情况恶化、弃光情况加剧,在新能源项目开发思路上,公司把新能源开发的重点转移到中东部和南方电力消纳良好的省份,在“三北”地区主要关注特高压外送配套项目,同时加大对开发用电量大、信誉较好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力度。

科学决策、快速决策

新能源项目建设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同时项目投资风险也需严格把控,传统行业的决策机制不完全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决策。根据行业特点,结合集团实际,公司制定了新能源项目投资决策制度,规范了决策程序及流程,使之尽力符合新能源项目投资决策的需要。

在项目投资决策上,公司将项目投资决策分为三个阶段: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可研评估及风险评估,分别由内部专家及外部专家审查,通过审查后的项目再由公司审批决策,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随着新能源投资成本的降低,近几年新能源项目上网电价频繁下调。如果项目决策缓慢,进而耽搁工程建设,导致项目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前并网发电,则项目轻则降低上网电价,重则失去补贴指标。这将会严重降低风电、光伏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或者给项目的经济收益分析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以光伏项目为例,项目备案并取得补贴指标后,最迟要在下一年的6月30日并网发电,否则将失去项目补贴指标。

控制好工程造价与把握好工程进度

高度重视送出工程建设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工期较短,而电网送出工程涉及面广,特别是近年来征地、青赔协调难度很大,导致电网送出工程建设进度往往滞后于电源建设进度。

但送出工程是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没有送出工程的同步投运,无论吊装多少台机组、安装多少块太阳能电池板都只能晒太阳。面对强势的电网公司,统筹协调电源与电网建设进度,提前谋划新能源项目的送出工程尤为重要。

当前行业内,新能源项目配套的送出工程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一、电网公司投资建设。这种情况下,项目单位需要与电网公司密切沟通,督促送出工程的审批、投资计划、施工进度等,做到送出工程早投运,不耽误项目并网;二、发电项目业主自建。这种情况下,项目单位需要将送出工程、升压站和发电场统筹考虑,管理好送出工程施工单位,按期完成工程建设,尽早通过调试预验收,确保送出工程不耽误并网投产。

我们常说,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出身决定终身”。即,由于风光电项目运维成本较低,而初投资很大,在资源禀赋确定后,决定项目投资收益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工程造价与把握好工程进度。

在控制工程造价方面,公司按照“批复可研-执行概算-采购计划”三个层次,严格控制项目初投资。也就是,在集团批复的项目可研投资的基础上,公司内部再编制项目执行概算,同时审批项目采购计划,从紧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发各部门及项目单位严格执行相应流程,从严控制变更与调整,从源头上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尽可能提高项目投资收益。

把握好工程进度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工程延期导致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增加,影响项目收益;二是新能源项目电价还有抢电价的需要,即在国家设定的日期前投产就能享受较高的电价。因此,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把握好新能源项目的工程进度尤为重要。

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公司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初步掌握了新能源行业的一般规律,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公司将紧紧依靠集团支持,抓紧爬坡、实现做大、快速发展,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努力。

(作者单位:中核汇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电发电新能源
“发电”
柠檬亦能发电?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重齿风电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