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者朱季海先生二三事

2017-05-15高志罡

苏州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朱先生津贴智者

高志罡

智者朱季海先生二三事

高志罡

朱季海书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伟人、智人、凡人是有区别的。智者,智慧超群,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一个智者,就是文化的一座丰碑。

朱季海是个智者,而且是个大智者。

朱季海

初识朱季海

朱季海(1916-2011)是章太炎的弟子,在经学、训诂学、考据学等多方面造诣颇深。几十年学海沉浮,成就一代国学大师。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正常工资收入来源。1997年初夏,作家王开征到我办公室商谈学会工作,提及朱季海先生目前生活困难,并说境外媒体介绍中国有“两个半”国学大师,朱季海算半个,未被重视。我问,朱先生在哪工作的?王开征说,他没有工作单位,也没有工资收入,但热情支持参与学会的工作,是学会的学术顾问。

我和领导汇报后,市委宣传部周向群部长要我深入了解一下情况。这天,在王开征陪同下,我与同事洪晔一同到观前街东一僻静小巷的两层小楼朱先生家登门拜访。早听说朱先生每天生活很有规律,上午8时出门,手提一个包,包里一本书、一把伞,徒步走到定慧寺巷的双塔公园,在茶室亭柱边打盹到中午。我们在7时58分准时按了门铃,是朱先生的小女儿开的门。进门后只见朱先生正从楼上下来。我迎上去说了一句:“朱老,您好!您昨晚又没睡好吧?”朱先生看着我,转回身叫我跟上楼。事后他曾对我说,“就凭你这句话,我认同你。”这可是极高的“礼遇”,几乎没有人能踏进他的书房。先生的书房兼卧室,四周满满全是书随意堆放着。中间一席在地算是床了,白炽灯用绳牵在中间,四壁和屋顶水印斑斑,南北窗用尼龙薄膜挡着。真没想到一代大儒境况如此寒酸!

多年来,由于屋子南侧的百年老店凌晨3时开灶,锅炉声困扰朱先生休息,下半夜难以入睡,他只能熬到天亮再到双塔茶室倚着柱子打盹到午时,一碗阳春面后就或到苏州图书馆古籍部,或到书店和怡园。

回单位后向周部长作了详细汇报,并草拟了情况报告。部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我向市委汇报。市委主要领导在汇报件上密密麻麻作了批示,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可见,市委领导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关怀。

我奉命向时任平江区委宣传部长王国萍作了汇报,区委商议决定拨款给朱先生修缮住房。修缮房子要十多天,我就安排朱季海临时住到十全街旁边的迎枫饭店。我和饭店经理作了交代,定了较合适的伙食标准。可没过几天,经理就来电话说,“你的客人早餐就点鱼虾吃,这样下去要超标的。”我跟经理说,“你就让他点着吃,标准是可以提高的。”十多天后,房子修好后,我跟朱先生说可搬回家了。

朱先生先是托家人来电,后直接和我说:“房子没按照原样修,我不能回去。”原来工程队把房南窗口下的落水管移换到北窗口,这是根据下水道走向作出的合理改变。朱先生却以修旧要如旧为由,坚决不回。最后不得已,我让工程队把落水管再换到南面。

朱季海书法

只认信封不认钱

在修缮房屋期间,部领导要求采取务实措施,改善朱先生的生活条件。经研究,决定聘请朱季海先生为市社科联顾问。以此可每月发津贴给他聊以补助。

这天,向群部长专程到迎枫饭店会议室,我们正儿八经印了大红聘书,带了首次补助津贴。到会议室后,我去房间请先生,事前已和他说过此事,他也同意的。穿着背心的他见我进来,就站起来双手伸开,说:“给我穿件衬衫。”我给他穿了衬衫,扣好扣子,走向会议室。没想到他一只脚穿着自己的鞋,一只脚穿着饭店的拖鞋。入座后,向群部长赞扬了朱老先生的国学造诣,并对他的学术贡献一一列举,希望老先生多关心支持苏州文化事业发展。接着向群部长给朱先生颁发了聘书。正准备继续谈谈苏州文化发展的想法时,没想到,朱季海先生站起来说,“我先回房间了。”径直走出会议室。我赶紧跟上去,朱先生说,“以后我就跟你联系。”我顺手把顾问津贴交给他,他二话不说接了过去。当我转身返回会议室时,朱先生在后面大喊一声,“你回来!”我回身问朱先生有何吩咐?他说,“我答应当市社科联的顾问,没答应当市委宣传部的顾问。”我一愣,这怎说呢?朱先生说,“你给的津贴用的是市委宣传部的信封,我不能拿。”我一时真晕的,说“只要里面的钱是真的就好了呀”,他坚决不肯。我随即叫洪晔找了个市社科联信封装好后交给了朱先生。

自此,每月津贴按时发给,开始是送去现钞,隔了几年,都用银行卡,就划款到卡。有一天我接到朱先生小女儿电话,说朱先生叫她问一下,这个月的钱怎么还没到账。我问明情况后,对其小女儿说,是会计外出没及时划款,现已划出,请查收。心想,看来这微薄的津贴朱先生还挺在意的哦。

“我才不会抱头鼠窜而去”

俞明先生是我尊敬的老领导,是苏州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散文很有特色,书法也很大气潇洒。第一次阅读他的散文集《姑苏烟水集》就被其文采吸引,而此文集开篇《书痴》写的就是朱季海。文章结尾处写到文革时,朱季海在怡园看书,一群红卫兵冲进去找被追赶的老干部,见朱季海手捧古线装书,书中标注有红圈等符号,红卫兵以为是通敌密电码,就抓着朱先生。正在此时,另一路红卫兵高喊“走资派在这里”,朱季海乘势脱跑,俞明文中写此景为,“朱抱头鼠窜而去”。

在一次市三槐堂研究会理事会上,我把此事告知朱季海,朱老说,“作者我不认识,文章写得不错,就是最后有一句话写得不对。你想想看我朱季海怎会抱头鼠窜而去呢?”我听后才知,俞明写此文时,还没见过朱先生。我记着此事,要找机会让两位智者相见才好。

1997年6月30日傍晚,我骑自行车到俞明先生东小桥寓所,带着俞先生到迎枫饭店。进屋见朱先生正在看中央领导抵达香港,参加次日香港回归祖国庆典的新闻。我陪朱先生在餐厅见了俞明先生。两位智者相见恨晚,边吃边聊,朱先生讲了经学、训诂学,还讲了量子物理,不时还讲几句外文,令我敬佩他的博学。而俞明先生也认为朱季海是有骨气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我的楷模”

朱先生搬回家中,二楼居室有了明显改观,时任市文化局长的高福民经局务会议讨论决定,给朱先生购置书橱等文具,以苏州博物馆顾问的名义给津贴。苏州科技学院在院刊上开了专栏,按期刊发朱先生文稿。朱先生还是每天早上出门,到双塔休息,下午去古籍部或书店,有时去怡园走走。

2005年左右,我接待来苏考察的原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黎智先生和夫人赵慧,赵女士任湖北省社科院方志所党委书记。在陪同考察期间,我介绍了朱季海先生,并说朱先生一生敬佩闻一多先生,如黎书记不介意,能否抽时间看望一下朱先生。在黎书记首肯后,我在第二天上午10时许,径直带黎智夫妇俩到双塔公园。朱先生已小休片刻,我说明了来意,他乐意见面。当他们握手言欢时,我想朱先生能同偶像的后裔见面,也算是令他欢愉的一件好事。分别前,我们4人合了影,这是我第一次和朱先生合影。黎书记回武汉不久,我收到赵慧女士邮寄来的两套《闻一多全集》。赵女士特地写明,感谢与朱先生的见面,请转送一套给朱先生。遗憾的是,几个月后的一天,我收到赵女士发来的讣告,黎智书记走了,我潸然泪下。

朱季海先生崇敬闻一多,真令我赞叹!

时下,国家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朱先生若健在,那该多好啊!

猜你喜欢

朱先生津贴智者
智者说
智者说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图表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悼朱光潜先生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老先生扮演病人为哪般
智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