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讨论

2017-05-13魏菱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因果关系

魏菱

【摘要】本文对于彭玉生的《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展开理解和讨论。在科学研究的认识论方面,研究问题不能够放弃对于一般理论的追求,满足现有观察经验的描述,同时科学理论也应该经过演绎逻辑和经验的严密的证伪才能有所发展。在方法论上,理论、定性、定量方法各自都有优势和不足,三者不应该割裂开来,而是应该结合在一起运用,从经验观察到理论,再从理论到经验检验。

【关键词】因果问题;因果关系;社会研究方法

展开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的最终的目标是解释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进行理論解释。显然在进行达成探求因果关系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方面,需要正确的认识论的指引,人们的经验观察和理论普遍性存在着矛盾,把握因果联系、下放为纯粹经验概念还是上升为纯粹理论概念关系都到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定位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因果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关系到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因而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之前,有必要理解和把握正确的认识论的方法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彭玉生《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核心思想,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基本问题有所学习把握,并且对作者的观点展开分析和评价。

一、认识论:对于因果联系和科学理论的讨论

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上,作者对于因果关系的讨论引出休谟的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休谟认为,因果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时空联结,第二是时间顺序,第三是必然联系。休谟认为人们得出的因果来源是经验现象的归纳,实际上是不能完全满足因果联系的第三点要求的,因为人们的经验观察始终是有限的,不能得出恒定关联,即经验归纳和普遍理论存在着鸿沟。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显然更为复杂。原因在于,一方面,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加缺乏稳定性和固定性,由于人的主观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偶然随机性使得社会现象更具有随机性;另一方面,社会研究方法上面存在不足,目前实验方法是科学界公认因果推论可靠的方法,但是社会科学存在实验材料收集的困难和社会现象难以复制,同时社会科学中不能解释的随机因素的作用很大,这使得社会研究的精确程度远低于自然科学,经验归纳和普遍理论存在更大的鸿沟。

因此,社会科学更加迫切地需要解决“如何从有限的经验观察归纳出必然的因果判断?”的问题。由于经验归纳和因果联系存在着鸿沟,因而对于因果概念解释的解决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是成为纯粹的经验概念,二是将其成为纯粹理论概念。而作者更加倾向于将因果概念成为理论概念,认为人类的追求与动物不同,人的追求并不满足于经验的积累,而是更加倾向于背后的普遍的因果机制解释,同时他也不赞同将因果概念完全等同于超越现实经验的纯理论概念,因果概念的产生于现实社会,解释的也是现实社会,因此是无法完全超脱现实而独立存在的。

由于因果推论产生于现实,而现实中科学界公认可靠方法是实验,作者总结因果推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论某种普遍性因果关系存在。至于这种因果关系的机制是什么则超出了经验归纳的范围,属于理论解释。作者对于因果机制和理论的关系作出这样的阐释:因果机制解释是理论解释,但并非所有理论都是因果机制的理论,两者是包含关系。人类创造各种理论,来解释经验关联的机制,那么什么样的理论才是更加科学准确地来解释其中因果关系呢?作者引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来阐释,科学理论应该是能够被证伪的。而因果机制的解释理论应该是属于中层理论,一方面可以被验证,另一方面又超越经验,具有普遍性。

所以尽管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局限,人们的有限感官与普遍理论存在相较于自然科学更大的矛盾,对于因果问题的回答,一方面不能放弃一般理论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脱离实际。所用来解释因果机制的理论,应该是经过演绎逻辑,推出具体命题,能够被证伪的科学理论。

二、方法论: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讨论

社会科学因果分析的方法论是本文作者讨论的焦点。对于因果分析的具体操作试验方法,作者引出了密尔对于因果归纳的基本逻辑。他对于因果规律的判断是相对的,因为现实社会中必然的因果现象存在是很少的,所以判断原因和结果的关联性必然要将其他可能左右的结果的因素限定出来。密尔针提出四种方法:求同法,在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关键一致是因果;求异法,总体相同的条件下,关键区别即因果;剩余法,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共变法,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结合。密尔逻辑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核心是控制条件,这对社会科学是困难的,因为社会现象发生是多因的,其研究对象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实验中很多条件是不可控制的。近代统计学家费舍为解决这个问题完善了随机化实验设计,将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和实验组,不可控因素被平均化了,这使得密尔逻辑具备了广泛的可操作性。

实验设计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当中仍然是存在着局限性。社会科学存在实验材料收集的困难和社会现象难以复制,因而难以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作者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统计模型的定量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定性的方法以及叙事法。

统计模型定量分析法,是通过抽样调查在自然的环境中调查搜集资料,用多元统计模型来研究经验资料,并通过统计控制来模拟实验室控制。统计分析将数据分割为理论解释的系统模型和不可解释的随机残相,模型部分又由核心自变量和控制自变量组成。这个分析方法的难点第一个是控制变量,应该是控制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同时控制对于核心自变量、因变量都有影响的因素,还有就是介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中间变量,而不应该控制因变量的一部分、因变量的结果;第二个是因果倒置问题,因果定义为先因后果,但是在实际社会现象当中还存在因果互为影响的问题,产生内生性问题。

定性分析包括比较案例分析方法和叙事法。比较案例分析方法是存在于某些宏观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个案,无法运用随机设计的情况下运用的。而个案分析的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是,他不能证明恒定关联,而只能证伪一些绝对命题,同时由于理论指引不同导致对个案的因果问题的解释总结就会存在不同,无法让个案验证理论,更会陷入自我验证的问题。叙事法是对事件过程的分析,常用“反事实分析”,先假设总体相似,再靠理论和常识推理,虚构一个反案例。难点在于,事件发生链与因果机制是有所区别的,事件发生链式具体经验发生过程,而因果机制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经验现象发生链并不能揭示因果机制或者证明因果关系。所以对于经验现象的解释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常识,作者强调:所谓机制解释,是理论解释;机制证明,是理论证明。定性方法虽然存在着固有局限,但是它仍有其本身优势,由于其关注是个案本身,不会受到统计方法的影响,质性研究还能够进行更加深厚的文化阐释,因为文化意义难以直接测量,另外,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论概念创新,深入实地调查,细致分析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

综合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各自利弊千秋,更好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是理论、定性和定量的整合——三点定位原则,从理论、个案研究和统计分析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研究者的假设。从经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到经验。通过个案研究提出假设,再用统计数据的方法检验,如果统计结果如假设相符,理论假设得到一次验证,如果不符,理论得到一次证伪。这样发挥了个案分析理论创新、统计分析结果验证的长处,也避免了循环验证的问题。

三、结语

彭玉生的《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写作目的是讨论各种因果分析方法的共同逻辑和社会科学应用中的误区,澄清理论、因果命题和相关分析方法的联系。作者从休谟的因果问题“如何从有限经验观察推论出必然的因果关系?”开始讨论,引起读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的思考。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作者引出密尔逻辑从方法论阐释因果推论具有条件限定性,随机分组观察法在此基础上发展。针对实验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应用有限,作者讨论介绍在社会科学中更加适用的观察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个案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其各自优势劣势。在科学理论的解释上,作者认为因果理论不是简单的经验归纳而是思想的飞跃,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讨论整合了整合理论、定性、定量的三点定位原则,从理论演绎因果命题,在演绎相关假设,然后用统计数据检验之。

在理论上、对于因果问题的看法中,他认为是理论与经验的结合。他在“如何从有限经验观察归纳出必然因素”问题上不受限与这个问题,而是认为因果机制的归纳不是简单归纳,因为简单归纳只是现象解释,它其实是一次思想的飞跃,即是理论的创造,是否是必然因素则需经过运用证伪。他以迂回的方式回答这个认识论问题,显然在不断的证伪的过程中,理论不断发展更新,有限的经验观察证伪也累积逐渐趋于无限,所产生的理论也逐渐向必然因素靠拢。对于认识论的基础上,他主张发挥理论、定性、定量研究的长处,整合起来,从理论演绎因果命题,在演绎相关假设,然后用统计数据检验,这规避了许多在单个定性、定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研究更加具备科学性。

因而,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当中,研究者应当注意现象解释和理论的区别,认识到理论抽象的重要性,不过分追求万古不变的理论,使得研究更加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研究者的素质更加严格,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准确掌握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这比过去从经验中归纳理论更为复杂,并且在过程中更有可能出错,成本也更高。

【参考文献】

[1] 彭玉生.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J]. 社会学研究, 2011(3):1-32.

[2] 章 奇.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及其分析方法[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3).

[3] 王天夫.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J]. 社會学研究, 2006,4.

[4] 刘 骥, 张 玲, 陈子恪. 社会科学为什么要找因果机制—— 一种打开黑箱、强调能动的方法论尝试[J]. 公共行政评论, 2011(4).

猜你喜欢

因果关系
原因的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探究刑法的因果关系
论过失致人死亡罪因果关系的适用
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论医疗事故因果关系的认定
从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到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英美侵权行为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