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推进新课改,重塑教师新形象

2017-05-13杨喜军满正直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新课改研究

杨喜军+满正直

【摘要】教师角色转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起点,改革教学就先要从改革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角色转化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科学依据;教师角色转化是提高教师素养、促进学生全发展的有力保障。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形象需要重新塑造。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研究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理念,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条件下,每一位教师都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须率先转变角色,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守护神,是学生良好品德的促成者

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关系,也融洽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多学校、老师毫无疑问地将改革的重心聚焦在课堂之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研究就植根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其实教师的角色定位远远超出课堂之外,“育人”,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才是教育事业的根基之所在,也是教师角色的重中之重。抛开“育人”,教育就是一具没有思想和灵魂的空壳。

一个孩子从三四岁开始进入学校,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在教师的陪伴下一路走来,直到参加工作步入社会。教师就像孩子人生的第二个家长,不光见证了孩子身形的发育变化,更见证了孩子思想的成长经历。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给自己所带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不仅真实记录了孩子身体的发育状况,而且详细记载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思想的发展变化。适时宜人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梳理,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教师,无疑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航标和灯塔,引领其茁壮成长。教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见证人和陪伴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师和矫正师,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神。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促进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发展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掌控全局的优秀导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更加包容和开放,教师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与学生平等对话,零距离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经历了从“满堂灌”到“问答式”的变革,但学生接受知识还是被动参与,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问题,学会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领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未来学生需要的不只是“鱼”,更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渔”,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

三、教师职业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可塑性很强的未成年孩子,学生在老师这儿获取的除了知识,更有做人的品质、处事的能力、生活的技巧,凡此种种,无不来自于老师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

學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指标,而要看他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的着眼点不是局限于学生眼前的成绩和分数,不是为了造就一大批高分低能的“畸形儿”,而是要把目光放得足够长远,教师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底色。教师必须把育人放在工作首位,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高尚、高雅、健康的人生基调。

四、教师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综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观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貌似戏谑的话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教师角色到底该向专业化发展,还是向全面复合型发展?《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不能在知识和技能上存在死角或盲区。教师应该具备甚至超出学生需要的知识范畴,学科渗透,文理渗透,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具备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教研能力,教师更应该具备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的能力,使教师由学者型向研究型转化,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学习,不只在业务知识的提升,还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对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学习运用。

五、教师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更是新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者,要有广阔的自主创造空间

原有的“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而且规定了详细的教学程式及授课时数,这无疑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与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新的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课程对教师教学与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具有弹性的,给教师的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机会。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

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全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旋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文中这样论述:“在教育活动中准确地自我表现定位是教师观的核心。教师应意识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要为人师,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民族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改革教学,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首先要从改革教师开始,因此,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与每位教师角色的转变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宛 蓉. 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4(2):84-86.

[2] 钟 昱.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探索, 2006(4):116-118.

[3] 黎琼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塑[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4):44-46.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新课改研究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