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2017-05-13王昱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程设计

王昱

【摘要】在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能在学习西方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儿童学习的现状,寻找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孩子和老师的教育之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教师的最重要工作。本文由最早的儿童教育起源讲起,简述了作者对于现下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经验和改革理想。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启发式教学;课程大纲;课程设计

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分为两种:1、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图片、实物、模型等为刺激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方式表达绘画主题,这种绘画方法在当下的美术教育中被认为是相对先进的,我们的小学教科书采取的就是这种教学方法。2、模仿临摹式教学,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表演绘画过程作为示范,或者直接给出范画,让学生进行临摹。这种美术教学方法在当下已经被认为是落后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然而,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如果只是针对儿童认知发展,启发式教学肯定是较为有利的方法,然而,当就美术教学这门课程性质本身而言,临摹从来就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众所周知的大艺术家们,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丢勒早期都有相似的学徒生涯,在其师长的作坊里,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临摹。实际上,临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即使是以启发式为教学主要手段的教学机构也不能完全躲避这个环节。我这样说,当然不是鼓吹临摹式美术教学的复兴,而是希望能在两种教学方法里面寻找到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

在寻找新方法的过程中,先追寻下两种教学方法的来源。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新兴,其实最早的原始人类就是这样绘画的,认真的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细节、样貌、动态,以虔诚的心灵去绘画,原始绘画的强烈写实倾向也是我们所公知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逐渐演化成专门的学科,先辈大师的作品多如繁星,临摹大师作品、学习已经成熟的绘画语言,显然要比一样一样的去仔细观察大自然,总结、发现自己的表达方式绘画语言要有效率的多。直到当代欧美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们以学科交叉的形式对儿童美术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大讨论,启发式教育成为了新宠。当代欧洲对于美术教育的观点总体上可以分为工具论和本质论两大派别,工具论以英国美术教育家里得和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费得为代表。工具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本质论以美国教育家艾森那为代表,强调科目中心,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自身价值。启发式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儿童自身的发展,儿童的不同年龄、类型所应该接受的美术教育应该是不同的,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儿童的工具而存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显然是符合现当代社会思想体系的。

然而注重儿童认知情感成长,注重绘画过程,这种思路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愉悦的绘画经验,其绘画作品的最终结果却不见得是会被认可的。因为缺乏表达经验、缺乏绘画语言积累、缺乏的作品的提前设计、技巧选择,绘画作品的结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儿童的成就感备受打击,且不说中国家长对于艺术写实倾向的普遍认可,儿童自身也有强烈的写实表达需求。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上,最终作品的不理想比平时在家进行绘画游戏的绘画作品不成功个更具有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很可能成为儿童降低绘画兴趣的诱因。

诚然,不同阶段的儿童需要的美术教育是不同的,可是美术课程本身的设计也是不同的。难道两者除了对立,没有可以共存的方法么。当然是有的,近几十年的中国美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更加有利的结合方式方法,实际上,“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广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对于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冲击。

该如何结合,自然要从教学目的讲起。在“素质教育”推行这么多年的当下,大部分家长懂得重视孩子美术素养的培养,其中主要以美术批评,美术欣赏,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培养为主要诉求。美术批评与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主要以美术欣赏课程,艺术史讲解,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为主。而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的提高则要以具体的绘画课来实现。

罗恩·非得提出,以儿童为中心,要注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根据自身认知为引导,教师给予孩子们绝对宽松的环境教学,拒绝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当代西方得到普遍认可。实际上,北欧的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完全没有美术教科书,课程完全尤任课老师自行设计。这种完全以儿童为主,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制课程的方法当然是非常好的。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对师生比例也有绝对的要求。在河南,这种没有教科书的教学只会让家长和孩子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即使美术老师有其“雄心壮志”,为自己的学生设计课程,在绘画课堂上,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让其任意表达,如前文所述,这种没有专业控制的绘画过程其结果,也是让河南的学生们感到失望的。“我画的不好”“我画的不像”“我画的不整齐”,近几年,大多数城市的美术老师都主张“像”“整齐”是非常不重要的,更有甚者,一旦有家长指责孩子“画得不像”“不整齐”,就会有非常有职业道德的美术老师跳出来指责其外行。难道“像”“整齐”就真的不对么?我们来认真观察一下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画吧,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用小手握着笔在努力的去表达自己看到的人和事物,他们在尽其所能表达“像”!

所以,我认为在河南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教科书、课程设计应该是必须的。但是,因才施教不可不予理会,制定符合学科发展的课程大纲,在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大纲设计课程,这样的教学想法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以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程为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应该处于罗恩非德所指出的“图示期”,即样式化阶段,是指,儿童的人物、空间已经形成最初的明确概念,基本定式,使用基底线表达空间关系,懂得随类附彩,客观使用颜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其想象力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敢于用绘画去表达自身情感。从美术学科发展上,则要求他们学习早期美术史,发展基本造型能力,培养对于色彩、空间的敏感度。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教学大纲应该是以培养造型能力,基本绘画方法,步骤为主。譬如,基本的绘画步骤,提前构图,对写生目标进行简单几何概括,发现表达细节,最后完成画面,涂色,色彩工具的选择,基本涂色技巧。同时,在具体的课程设计里面应该加入以他们生活经历为原型的想象画,回忆画,创意画,帮助他们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具体课程内容则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老师自身专业特长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参与进来,很多难度、教学目的平行的课程,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如,让学生想象放学回家的路、以前游泳的经历、过年的经历、设计未来城市,这样难度平行的课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商量选择。这样的上课形式,既是有计划性、指导性质的,也是给孩子们更多发展空间的。既能保证在绘画课程上,孩子的自身发展需求地位,也能保证课程结束后的作品质量。一学期大约十五次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六到九次基本学科课程,剩余九到六次可以选择发展孩子能力的课程。在与孩子们共同选择课程时,也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得自主性。

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课下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下,学生除了要复习老师教授的学科基础课程,同时,应鼓励孩子做画画日记。在完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这种完全靠自己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画画形式,是绝对以儿童自身为中心的。这种绘画形式也更能逼迫孩子去感受生活,绘画情感。绘制画画日记的习惯一开始以作业的形式出现,慢慢的会形成习惯,这种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们去体验生活,抒发情感。当孩子把画画日记拿来给老师看时,最重要的,是给予鼓励,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日记,都是日记,学生能刨析自己的生活,展示在教师的面前,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除了鼓励學生外,应就构图,表现材料,表现形式与内容的相关性上予以指导。同时,更加应该根据孩子的画画日记,对学生所处于哪个认知阶段,是否发生变化,进步或者退步给予评价,调整课程。

总之,时代在不停前进,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适合我们孩子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罗恩菲德, 著.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2] [美]艾洛特.w.艾森那, 著. 《儿童视觉与知觉的发展》[M].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3] 杨景芝, 著 《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4] [美]Joan Packer Isenberg, 著. 杨宁, 译. 《创造性思维和基于艺术的学习——学前阶段到小学四年级》[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