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作用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

2017-05-13刘兆轶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迁移母语

刘兆轶

【摘要】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互影响一直是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课题,学者们从语法,发音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了中介性差异假设和标记性差异假设等多个教学理论。本文主要从文化,语法和词汇等多个方面探究母语的正负迁移在英文写作方面的表现,并且结合实际论证分析,最后针对相关文献提出的教学对策的不足提出自己教学意见。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迁移;写作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语言的学习研究从20世纪初就已经有所成果。20世纪50年底,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提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发育有关。到了60年底,心里语言学家Lennerberg发现一个重要的临界期假说: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10到12年,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最初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到了20世纪70年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需要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门甚至更多语言,研究两者关系的课题随即产生。L ado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此假说通过分析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异同从而预测学生在习得中介词可能产生的错误。此外一些学者从更多角度解释母语迁移的理论,如中介语假设,标记性差异假设等。其中较为大家接受的是中介性差异假设,此假设认为当学习者的母语中有标记时,容易发生迁移而母语中无明显标记时不易发生迁移。如中文词汇中的“他”,“她”和“它”对应着英文单词中的“he”,“she”,“it”,这两者有明显的标记性,因此易产生迁移,初学者的正确率也较高。而国内的中文学者多从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研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二、二语习得中母语的作用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

1、母语的正迁移

任何一门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去接触了解,母语的发音习惯,语序,词汇构成都对第二语言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这一章节我们主要分析母语的正迁移对英文写作的影响。主要从表达能力,词义理解和语序三个方面探讨。

(1)表达能力和历史文化的正迁移

如何去表达情感,如何去阐述观点,如何描写物体形态,这一切都可以从母语的习得中获得。母语的情感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和第二语言都是想通的。比如和别人说再见的时候要说;“bye”,表达恐惧情感的时候要用“Terrible”,开心的时候需要用“happy”而不开心的时候需要用“unhappy”。这些都是在语言表达和场景运用方面。而在历史文化中,我们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总统,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知道奴隶制度的废除等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在英文写作中都是可以被引用。这些文化知识是从我们母语的习得中获得。相通的历史文化,正确的表达是母语的正迁移表现之一。

(2)语法的正迁移

很多学者表示汉语的语法学习会对第二语言学习造成干扰,但是在很多方面两者仍旧有相似之处。

首先基本语序是相同的。比如主谓结构:中文“我可以游泳”而英语“I can swim”。主谓宾结构:中文“我可以说英语”,英文“Ican speak English”。主系表结构:中文“它是一只狗”,英文“It is a dog”。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可以发现在学习句子基本语序的表达方面,母语对第二语言有部分正迁移作用。

其次是句子的种类,在大多语言中,句子的种类大多分为简单句,疑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例如中文的疑问句:“她漂亮么?”英文同样的意思也是用疑问句表达“Dose she beautiful?”否定句“她不漂亮”在英文中也是用否定形式表达“She is not beautiful。”熟练掌握母语的句子类型,才能在英文写作中有效的表达。

除此之外词意和词法上有着很多想通点。

第一,一词多性:例如英文单词“sit”翻译成座位时是名词,也可以做动词“使就坐”;英文单词“water”可以是名词“水”,也可以是动词“浇水”。

第二,一词多意即一个单词有多个意思:例如在汉语中“美”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你真美”是漂亮的意思,“你想的美”是异想天开的意思;“意思”更是在多个句子中表达含义不同:“你这是什么意思”表示语言想要表达的内容,意愿,“没什么,我就意思意思”表示礼物代表的心意。在英文中:单词“bear”:“a mother bear and her cubs”。在此句中“bear”是“熊”的意思,“He cant bear to be laughed at”在此句中“bear”翻译为忍受;再如单词“book”,“What book are your eading at the moment?”“book”翻译为书本,在“Have you booked a holiday this year?”中,“book”是预定的意思。

第三,相反词,同义词。

在母语中有相反词,同义词的概念,同样的第二语言中也同样的概念。例如中文中的相反词:好/坏、美丽/丑陋,英文中:good/bad、beautiful/ugly。中文中的同义词:帮忙/帮助/协助,英文中:help/do a favor/give a hand。

第四,词语搭配。

在汉语的学习中,经常有两个不同的词或字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组,在英文写作中也经常出现这种固定搭配,例如中文:“新年”对应着英文单词是“new year”,中文“二手车”对应着英文单词是“second hand car”,中文“笑脸”对应着英文单词是“smile face”。这些英文单词的构词方法汉语有相同之处,只有学习者掌握了母语中相应的组合方式,那么在二语习得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写作文时不会出现辞藻贫乏的情况。

由此可见,母语越好,分析理解能力越强,捕捉信息、选择词类词性语义速度和准确度越高。综上都是母语的正迁移在在英文写作中的影响。有积极的影响,就一定会有消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反作用,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给出自己的补充意见。

2、负迁移

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较多差异会给习得第二语言的学生造成一些困扰,增加第二语言的习得难度。本章从修辞手法,语法,文化等方面探讨母语的负迁移因素,并且结合实际给出一些教学政策。

(1)母语修辞手法的负迁移

在写作中,汉语有很多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拟人,比喻,夸张等,在母语汉语的习得中,老师也会强调在写作中多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生动性。但是在我们的英语写作中,如果用同样的修辞手法迁移过来,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例如:在描写在当今世界,有企业社会责任与全球公民作为驱动力,私营领域与联合国之间新的合作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按汉语的喻体写成like bamboo shoots。因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在英语中没有“like bamboo shoots”这样的用法,这是因为英国本土不生产竹子,如果在作文中用到亮亮这样词组会让人不解。由于英国气候湿润,是蘑菇生长事宜的温度,所以有“like mushrooms”形容东西接踵而出,高楼林立。又例如中国人经常形容某个人强壮如牛,因为动物牛是身强体壮代表,用来耕地和做繁重的农活。而限于英国的历史文化,牛并不是主要劳作力,主要用来食用,历史地位并不高。相反马却是人们忠实的伙伴,强壮的代表动物,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所以在很多文章中会出现“as strong as a horse”。

(2)母语的语法的负迁移

汉语的语法和英语在很多方面差异较大,学生会弄混淆或者随意套用,在写作中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语病。在语法上主要体现在语序和词句搭配上,例如:英文有单复数之分,英文中一支笔是“a pen”,多支笔就是“pens”,而中文并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形式。例如否定句表达方式,在英文中主要为助动词后否定:“He is not a teacher”、“He can not swim”,而在中文中否定词如“不”、“别”、“没(有)”等一般位于主语之后动词之前:“他不是一位老师”,“他不会游泳”。如果习得者参照母语汉语的固有思维和语法组织句子,会使语句表达错误。再例如:在特殊疑问句中,英文的表达方式是用WH(where,what,who)词代替疑问内容,并提至句首,加入助动词do(is),并将主语和助动词交换位置,“where did he go?”、“who is coming to take the picture?”而在中文表达中,特殊疑问句的表达方式是:“他去哪里了?”、“谁来取走这幅画?”将这两句的中英文表达进行比较,发现语序完全不同。如果我们用中文的语法套用英文的特殊疑问句,会造成来很大的语病。再例如时态是英文习得中重要的内容,英文中有现在时,过去式,正在进行时等十六种时态,一般过去时中动词+ed或不规则变化,一般现在时中动词单复数变化,一般将来时中与will或be going to的运用,完成时中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进行时中动词+ing的变化。在过去式中,中文表达是“我吃了一个汉堡”,英文是“I have eaten a hamburger”。中文是用一些固定的词,如“着”“了”“过”“已经”“正在”“要”等具体的词体现出一件事完成的时间状态,而英文则不同,英文中体现出不同时间状态的地方不在具体某个词上,而是在动词上,即掌握好动词在不同时态中的变化规律就掌握了时态变化的重点,这也是中英文之间原则性的差异,而有差异的地方则是我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的,因为无法用简单的中英对应完成英文的表达。

在句法中有这些负迁移,在词法中同样也有。由于汉语和英语来自两个不同的语系,构词法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大雾“thick fog”,大雨“heavy rain”,大风“strong wind”。如果只是简单的逐字翻译,就会将“大”翻译成“big”,在写作中出现“big rain”、“big wind”这种完全错误的构词法是。所以机械的逐字翻译,不考虑英语学习中的固定搭配是不可取的。

(3)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两个不同的语言会有很大的语义语境上的差异。中国学生如果不了解国外文化,一味的将中国的语义语境套用在英语的学习中就会造成很大的笑话。例如外国不喜欢别人问“How old are you?”等方面隐私问题,中国人打招呼常说“Where are you going?”外国人会生气,问“Have you had supper?”他们会误以为你请他们吃饭。这些语言交际错误,就是不了解英美文化而造成的。在回答问题上,由于中英文的文化差异,也会产生母语负迁移现象。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今天你吃过晚饭了,对吧”“是的,我吃过了。”(“不,我没有吃过。”)而在英文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you can not pass the exam,can you?”“Yes,I can。”(“No,I can not。”)

综上所述,在英文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法,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固有的汉语思维会加大我们习得第二语言的难度,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甚至会让习得者学习到“中式英语”,在英文写作中表达不恰当,产生大篇幅的语病。

3、教学对策

上一章我们谈论了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英文写作会有哪些影响。优势显而易见,劣势也不可否认。针对这些劣势,同时结合一些国内外学者的文章和研究成果,本章节提出一些补充对策和意见。

在期刊“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研究中,作者提出了“加强背诵输入”、“扩大词汇运用”和“加大语篇结构分析”这三种对策。作者指出背诵输入符合语言输入原理,学生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而且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加词汇的学习,背诵词汇,理解單词的词义色彩和固定搭配。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加大文章的语篇分析,研究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而不仅仅注重在单个语句中。

很多研究主要研究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并强调负迁移的给第二语言学习带来的诸多不便。其实正如本文第三章指出的应该客观的看待母语给第二语言带来的影响,一味地强调负迁移会带来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负担。正负迁移同时存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在外语学习中,要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习得中出现的征服迁移,对促进学习者正迁移心理的形成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在学习第二语言中,虽和母语不尽一致,但要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借助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和帮助他们认识和接受新的语言,在母语的基础上去学习新语言会让学习者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去开口表达自己,从而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从而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除了期刊“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提出的对策,针对母语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现象,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

首先将母语和第二语言中文化,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一一比较,仔细分析这些差异以及如何造成错误的原因。正视差异,分析异同,比如将特殊疑问句的中英文语句放在一起比较,将不能逐字逐句翻译的固定搭配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语序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分析的时候需要结合两个语言的文化差异,表达习惯。在教学中多适当的对比分析,使学生逐步地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英语思维。

其次大部分的研究结果都会让学习者加强词汇背诵和文章读写,而并没有侧重研究一味的加强输入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大量的词汇背诵和文章阅读可能会让习得者厌烦,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应该要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增强习得者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在不被动学习的基础上同样可以习得第二语言的表达方式,特有词汇。例如将语言的输入方式变得有趣,如电影,音乐或者歌劇话剧等有意思的输入途径;尽量给学生创造全英文地道的环境,使用全英授课,英文对话,英文写日记等多种途径。

再其次,写作虽说一种书面表达,但也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要向习得者强调文章不仅是单纯的书面表达同样也是一种交际工具,教学者不要仅仅要注重语法的教学,更需要注重情境教学,流利的交流是写好英文作文重要的一步。如果习得者只会写文章而不会和他人交流,那我们的教学对策就是失败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习得者多了解外国的历史,人文,地理等文化,让在学习环境中随处英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定期举行“国外文化交流”活动。如果对他国的文化足够了解,文章中就不会出现“雨后春笋”的比喻,更不会出现打招呼问人年龄,问别人去哪等私人问题的段落。

三、结语

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互作用一直都是国内外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优劣两个方面谈论并结合实际做出分析和比较,在文章的最后也结合实际研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补充意见。不足之处是没有结合数据,实证分析。下一步可以收集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常犯的语法,文化,修辞等错误的数据,统计出错误类型,使得分析结果和教学对策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王 蕾, 陈 俊.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J].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7(4).

[2] 裘姬新, 凌 斌.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探讨[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4):94-99.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迁移母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