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砚一方,书香悠长

2017-05-13

学苑创造·B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房四宝端砚墨色

快快快,拿起放大镜,跟大鸭梨一起探寻课本中的宝藏。本期的放大对象,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5页的《文房四宝》……

主持:大鸭梨 特邀嘉宾:画眉姐姐

这……我还真不知道。姐姐你告诉我吧。

那么大鸭梨,你知不知道文房四宝之首是哪一宝?

看,就是它——

在古装剧里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文人墨客挥毫写诗画画,小书童(当然,也可能是个大美女)在一旁铺纸磨墨。这磨墨,就少不了砚台。所谓“武夫宝剑,文人宝砚”,文人的砚台,就好比侠士的神兵利器一样呢。

砚台不仅是古代读书人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而且它坚固耐磨,能一辈子陪在主人左右甚至传给后代子孙,所以古人又亲切地称它为“石友”,把它看作是文房四宝之首,在它身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愿望,编织了许多传说故事。

据说唐代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一带)有一位梁生进京赶考。考试那天,大雪纷飞,考生们磨出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无法书写,唯有梁生用的是家乡产的端砚,墨汁始终没有结冻。过了一会,墨汁用完了,梁生倒水磨墨,却发现磨墨用的水结了冰。他无计可施,对着砚台喃喃叹道:“砚台啊砚台,都说你是文房一宝,可如今你宝在何处?”谁知砚台竟像听懂了一般,表面浮出一层水汽。梁生大喜,忙继續对着砚台呵气,利用呵出的水磨墨,最终完成了考试。

“严寒不冻”“呵气成水”,听起来神奇吧?然而好的砚台真的就这么神奇。而以端砚为代表的四大名砚,正是好砚台中的最佳者。

这方清代端砚,质地细腻如美玉,更别致的是光洁漆黑的砚身上有一块圆圆的白斑,这叫“石眼”。带有石眼的端砚石非常珍贵难得,如何利用好石眼的位置和形状,对制砚工匠是一大考验。

知识链接:

四大名砚是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河的洮砚和山西绛县、河南洛阳一带的澄泥砚。

可是,磨墨多累啊。现在有了墨汁,又笨又重又麻烦的砚台谁还用呢?

那你可就错了!砚台磨出的墨,有许多墨汁比不上的优点,比如不含防腐剂,不伤纸笔;再如含胶量少,运起笔来流畅,不费劲;更重要的是墨色层次丰富,变化万千,能增强书画家的艺术表现力……

真的吗?我试试……哎呀,我写的字确实好看了许多。爱好书法和国画的同学,你们要不要也试试?

下面我们来学学怎么用砚台磨墨吧。

磨墨的水要干净清凉,水量宁少勿多。热水容易使砚台开裂受损,也会使墨汁起沫,失去光泽;不干净的水则对笔、墨、纸、砚都可能有害。水多了墨块会被泡软,掉下小块墨屑,使得墨色不匀;正确的方式是先用少量水磨,磨浓了加水再磨,边磨边加水。

磨墨的姿势跟拿毛笔相似,要求身体端正,手臂与桌面平行,悬腕,手指把墨块捏正抓平,在砚台中有规律地直推或转圈。

磨墨力道讲究重按轻推,按下去时要稍微用力,磨起来则不要用力过猛,速度也不要太快。磨得重了、快了,颗粒太粗,墨色就会失去神采。

书画家常说“人磨墨,墨磨人”,用砚台慢慢地磨着墨,可以把燥急的性子一点一点磨下去,把平和的心态磨出来,使人全身心地沉浸到艺术的境界中去。

而且,砚台并不仅仅是工具。

不是工具,难道是吃的?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说,你的书包里文具为什么那么多?光橡皮就有七八块。

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橡皮呀,有的漂亮,有的可爱,有的还能玩呢。

对嘛,砚台也一样。能工巧匠运用巧妙的构思,把材质的美和雕塑、绘画、书法等结合在一起,一方方砚台就变成了富有情趣的艺术品——

汉代十二峰陶砚,摆在桌子上就像摆了座假山,古人是不是很会玩?

嘿嘿,我可不是普通的乌龟,我是来自唐代的龟形砚。

宋代人品味高雅,看这琴形砚和蕉叶砚,多有情调。

清代的瓜形砚,线条简洁流畅,造型栩栩如生。

这方清代的菊花石砚巧妙利用了石材的天然特质。砚池好像一潭秋水,池内外各有一朵“白菊”,营造出秋菊映水的美妙意境。

此外,文人志士还会将自己的情怀、抱负融入到砚台里,砚台又成了文化的载体。比如宋代抗金英雄岳飞在自己的砚台上刻了“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大字,用不磷(磨不薄)不缁(染不黑)的砚台比喻自己绝不妥协的决心。

没想到小小的砚台里竟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同学们,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感兴趣的话,就亲身体验一下吧。好,现在大鸭梨磨墨去啦,再见!

猜你喜欢

文房四宝端砚墨色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文房四宝
书签
观音送子图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文房四宝
《花开富贵》画题诗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