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基于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组织

2017-05-12卞志荣

物理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物理教学内容

卞志荣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1)

·名师论坛·

刍议基于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组织

卞志荣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1)

教学内容与静态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是有区别的.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把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更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全程,实现学习内驱力的提高,将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实现有效教学.

学生兴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在冯晓春和金立成先生翻译的德国希尔伯特·迈尔所著《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把学生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笔者对之深有感触,不禁反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教学?重温教育学书籍使笔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学就是一种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的社会作业,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一个相互交换与互动的过程.这个道理听起来并不难理解,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长期积淀下来的传统教学思想,使人们比较注意“学对教”的适应,而忽略“教对学”的适应.如果学生的学习存在问题自然归咎于学生本身,而不在于教师;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唯有用功、用功、再用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并采取有效策略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课堂生长.要使教学有效进行,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采用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 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观兴趣是指针对课程的不同的个人需要、观点和想象.它可以被意识到并且作为行动目标,它也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引导人们的行动.主观兴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会随着课程的进行而体现,并且与其他观点和看法融合在一起.在现有的生活条件下,许多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之中不愿意或者完全拒绝表露自己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在经历了多年的学习生涯之后慢慢懂得:在学校传授的知识和他们私人的需要及爱好之间横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的世界观已经私人化了,在课余时间的活动以及梦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然,调查研究高中学生的兴趣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坚持教学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做法仍然是有意义和极其重要的.教师理应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是一门课的教学内容越固定,教师就越没有兴趣去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倘若使用“你们对什么感兴趣啊”这样赤裸裸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调查,一般只会得到一些混乱的、充满了老生常谈和偏见的答案,即便如此,我们也绝不能因此放弃对学生主观兴趣的了解.学生的兴趣不仅仅与学习内容相关,还牵涉到欲望和情感等各方面,这些都应该在课堂上被重视.教师应该赋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兴趣的权利.因为他们在刚开始接触一个新主题的时候,是很难完全确定自己对什么有兴趣.所以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学内容尽量用实验来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还要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有趣、有用;练习、考试不要太难,让学生通过辛苦付出,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在评价中坚持以表扬为主鼓励同学们不断进步,稳定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审视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最根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它不同于静态的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是一个与教学情境有关的动态、开放的系统,包含预设的成分和生成的成分.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许多老师只关注教学参考书、教案和考试大纲,对课程标准研究较少,很少研究如何将课程内容以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出现了备课和上课中的内容确定只以教师为中心、不以目标统领教学、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片面追求知识本位等现象,导致课堂讲得好,学生却学得低效或无效.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得好:“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在钻研教材和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尊重学情.因为成人和孩子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获取知识在先,看待教材内容是俯视,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局限,学习知识是仰视,所以同一内容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还有可能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教师认为简单的内容,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最好能回想起自己从学生走过来时,经历的一些艰难的历程,遇到过的学习困难.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教学内容,往往会偏离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反而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在教学时,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努力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原型,把它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科学而合理地确定好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静态和动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不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在立足于教材施教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对教材加以增删、修改、调整.我们只有在研究、考虑了多种因素之后,才能设计和开发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3 学习兴趣是教学内容确定的出发点

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生成,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谓古已有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起则“思”通,就是指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实际教学来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主要偏向于显性的操作层面,诸如创设情境法、实验法、问题法等,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相关性比较隐性,教师不仅研究较少,而且极易被忽视,甚至有教师强词夺理道:“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好了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只管执行好了”.殊不知,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用教材,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重组甚至创造.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最有评判的权利,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权威部门曾对高中学生做过“你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的调查统计显示:“最喜欢的”和“实用性最差的”没有物理,“最不喜欢的”“压力很大的”“内容偏多的”物理均位列第二,“内容太难的”物理排第一.究其原因,一个方面可能是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正在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可能是物理教师主观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足.然而,靠什么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毋庸置疑,应该靠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来感动学生,而不是靠物理学之外的东西.要让学生学而有趣,学而有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的精髓,这就需要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用自己的科学激情去点燃学生热情的火花.

比如说,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现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整合,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量”和“度”.在“量”上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在“度”上注重体现物理学思想和方法,而非深奥的知识演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课程内容的生机与活力.不顾学生实际而一味拔高教学内容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不能获得学生好的评价,长期这样学生怎么可能不畏惧物理呢?

老师们都知道,这个问题涉及励磁和非纯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显然已经超出了中学物理的范畴.像这些内容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究,在日常教学显然应该回避,尤其是新授课.

思考之余,我们不妨设计下列两种不同的教法: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是探讨上述问题;另一个教师则利用挂图、照片、实物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实际,感受物理知识是有用的.那么,学生会更喜欢哪一个老师的教法?谁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呢?

通过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我们可进一步理解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能预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上课时能关注学生的感受,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变得有效、有趣、有用,只要执教者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激趣方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在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微笑中累积、升华为一种情怀,物理难学、难教的局面就一定能逐步改变,物理课堂一定会变得生机盎然,教学也一定会变得更加有效.

[1] 希尔伯特·迈尔著,冯晓春等译.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卞志荣.透视有效教学内容确定中的几个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4).

名师简介:卞志荣(1962— ),男,江苏句容人,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物理特级教师,主要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校本课程开发.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物理教学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只因是物理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处处留心皆物理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