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管理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管理实践初探

2017-05-12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刘微刘佳琪刘鑫张超张陆萍

航天工业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成果重点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刘微 刘佳琪 刘鑫 张超 张陆萍

基于知识管理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管理实践初探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刘微 刘佳琪 刘鑫 张超 张陆萍

知识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兴起的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在组织中构建起包含一个人文与技术的知识系统,并将组织中的知识与信息通过获得、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分享、创造等过程达到不断收集、创新和运用的目的,从而使隐性知识不断显性化,显性知识不断规范化,将个体同组织的知识不断积累,逐步形成组织的智慧资本。知识管理的优化,加快了企业技术、管理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通过采用数据库、知识检索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知识共享问题;同时既要注重知识的分享,又要注重知识的创新,只有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组织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排头兵”,随着我国军工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军民融合理念的不断落实,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我国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等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试验数据,形成了诸多发明专利,拥有多项自主产权。这些知识的积累是宝贵的财富,必须运用科学的知识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验室的特点和特长,将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筛选、整合、集成,并结合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使实验室成员均能共享知识,提升能力,在“知识创新—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拓展,引领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和推广。

笔者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为基本要求,结合自身发展,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为确保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能够运行好、管理好、发展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在技术基础类管理中的应用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技术基础类知识管理主要围绕“瞄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开展。围绕实验室核心任务,制定实验室技术发展路线图,从顶层谋划实验室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梳理关键技术,理清发展思路,并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流通、传承和管理。

为了便于已有技术的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模拟试验与验证数据库系统,涵盖数据管理、文档管理、报告管理、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将已有技术成果固化并进行用户扩展,提供便捷的、网络化的检索服务,实现了知识的共享与集成,极大地提高了技术管理的效率。

在重大项目申请方面,加强顶层谋划,强化科学问题提炼,重视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梳理与整合;精心组织,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主动及时与有关机关加强沟通,争取支持。

在预研成果转化方面,注重科学研究与背景需求紧密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机结合,突破国防任务相关关键技术,并尽快转化到型号应用,使其有力地支撑型号研制。

在对外开放交流方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努力推动实验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表高水平论文,参加高水平会议,实验室内定期将相关成果汇总发布,将知识整合、传承;积极引进、集体开发国外智力资源,加强国际间的专业交流,必要时可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发展空间,通过开放交流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研究试验能力,向国际一流实验室迈进。

二、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实验室能够更好运行,更好地将管理经验、知识体系传承,知识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规范运行的依据,所以要按照上级部门对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建立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除上级部门要求的规章外,针对实验室联合运行,重点实验室先后建立了规章制度19项,内容涉及实验室建设、学术委员会、联合运行、人员培训、工作人员考核、财务、设备管理、保密管理实验室运行的各个方面,使实验室正常运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依托单位相应的机关部门根据规章制度要求,对实验室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根据实验室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修订。实验室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中,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更好地将日常管理经验收集、将个人的积累与组织的知识成果保留下来,形成组织的智慧资本,为实验室的运行提供了保障,也使得实验室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更加规范化。

三、在军民融合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逐步实施,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必须探索新的运行模式,切实建立有效的军民联合运行机制和联合运行模式,摸索并建立了“工作一体化筹划、力量一体化使用、难点一体化攻关、资源一体化保障、成果一体化共享”的科研工作模式,科学统筹、合理规划、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真正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验室军民融合战略管理中。

在实验室孵化军民融合项目时,多次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为军民融合项目的孵化营造和谐氛围,在实验室头脑风暴活动中针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探索,面向公众、市场的开放平台选址等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紧密围绕“打造一流平台,孵化一流技术,培养一流人才”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深入探讨了对标国际先进领先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实验室的规划,“借外力、请进来、走出去”,“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新思路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加速成果转化和应用,面向军方需求,军地联合策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真正实现了从需求牵引、技术推动、验证评估、成果转化到作战运用的最短研制链条,推动了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知识的创新。

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才是组织的核心,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规划,将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提高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实验室针对缺乏有影响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问题,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做好人员人力资源前期规划。为了更好的补充实验室的科研队伍,在招聘时重点招聘知识型员工,从国内知名高校招收高水平的博士、硕士数名,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实验室的研究力量,使得实验室的整体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重视青年骨干的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和人员分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压担子”、“重视研制过程监控”等多种形式为青年知识型员工的成长提供相适应的环境和机会,并通过“老带新”等措施将实验室老员工的知识经验更好的传承下去;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课题设置上不把技术指标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鼓励创新,允许失败,促进青年知识型员工快速成长;在薪酬待遇、晋升职称等各方面向知识型员工倾斜,建立起了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培养,员工的知识、技能等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快速发展的一年间,实验室新增学术带头人6人,优秀中青年9人,实验室人才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五、评估经验总结和管理

为了维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先进性,上级部门需在一定周期内对实验室开展综合评估,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级部门对实验室的综合评价,能够促进上述各项管理工作的完善和进步,是实验室在综合管理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尽管在前一个评估周期内,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均是在保证知识积累、知识传承的前提下进行的,但随着评估要求的不断提升、评估检查的不断严格,实验室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开展评估工作,持续提升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对照相关要求及标准,针对科研任务、科研成果、研究队伍、人才培养、仪器设备和资源共享、办公条件、学术交流、运行管理以及联合实验室的考察等9个方面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形成了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指南。以科研任务评定为例,在任务统计、任务类型等方面均详细梳理了审核内容、佐证材料、认定标准和责任部门,对标评估手册制定出详细的落实方案。同时对评估专家意见进行顶层分解,意见落实后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经验总结,使管理经验、技术经验等得到最大的传承,极大地提高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评估准备工作的效率。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通过将知识管理融入组织的管理体系,在最新一轮的评估期内实验室的科研任务、科研经费、重大项目数量显著提升,科研环境明显改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立了良好的联合运行机制,联合运行成效显著,为军地共同推进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通过构建的良好运行环境和机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军地联合实验室的优势,在装备预先研究中发挥了需求牵引、创新研发、设计验证、检验评估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成果重点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重点推荐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