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配合高压氧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

2017-05-11张华洋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针刀高压氧疗效

张华洋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高压氧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 方法 收集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小针刀配合高压氧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每组各26例。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keman(H-B)分级对照,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小针刀配合高压氧及营养神经药物可以提高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针刀;高压氧;营养神经药物;顽固性面瘫;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163-04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cooper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and neurotroph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ZHANG Huaya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e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cooper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and neurotrophic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admitted to She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small needle knife cooper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and drugs) and control group (single drug treatment),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n according to House-Brakeman grade control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H-B grade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H-B grade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4.6%,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8.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Small needle knife cooperat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and neurotrophic drug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Key words] Small needle knife; Hyperbaric oxygen; Neurotrophic drugs;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Curative effect

面癱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根据病因,一般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及口角下垂等,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严重影响其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1]。中医理论认为,面瘫是本虚标实之证,发病机制离不开“虚、风、痰、瘀”,多因为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有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手足三阳经筋分布结聚于面部循行表浅易感外邪,以致气血运行障碍,面部肌肉拘急纵缓而成。临床上如果面瘫经过1~3个月的常规治疗后,仍未恢复,就会转变为顽固性面瘫,即难治性面瘫,主要临床体征有鳄鱼泪、连带运动、面肌痉挛、面肌僵硬感、耳鸣等,一般认为顽固性面瘫患者素体较弱,神经损害层面较深并且程度较重;早中期失治误治或常规治疗的效果欠佳,临床恢复过程较慢而迁延难愈。顽固性面瘫由于病程较久,炎性水肿及渗出容易导致面神经功能难以尽早恢复,如果患者只选择中西药物治疗,症状多无太大的改善。本研究采用小针刀配合高压氧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5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52例,其男31例,女21例;年龄27~68岁,平均(45.2±6.5)岁;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32例,右侧20例。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中面瘫的诊断标准,纳入的病例为符合标准的周围性面瘫,并且所有患者经中西医各种常规方法治疗1~3个月以上,且病情无明显好转。全部病例均排除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或外伤及肿瘤引起的面瘫。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House-Brakeman量表评定面神经麻痹程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苏肽生,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409066] 30 μg/次,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用药4周;甲钴胺片(商品名:兆敏欣,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40812)0.5 mg/次,每日3次,口服,连续服用12周。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小针刀和高压氧治疗。小针刀治疗:根据根据病情确定针刀治疗点,常选择患侧或双侧下关、翳风、牵正、地仓、四白、颊车、阳白、鱼腰、颧髎穴等穴位。用甲紫溶液做好标志,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取0.50 mm×40 mm Ⅰ型4号汉章牌针刀,严格按照小针刀操作规程进针刀,保证刀口线与肌纤维走行一致,刺入后缓慢进针刀,行纵向疏通横向剥离,遇硬结行松解。各穴操作要点为:下关穴直刺,可向颊车穴和颧髎穴两个方向行斜向松解;翳风穴直刺,可向颊车穴方向行斜向松解,不可深刺,防止伤及颈内动静脉;四白穴斜向地仓穴方浅刺,不宜过深,忌向鼻根方向,伤及面动脉;牵正穴直刺向下,可向颧髎穴和颊车穴方向行斜向松解;颧髎穴先直刺向下,可向大迎穴方斜向松解;颊车穴选直刺松解,可向地仓、下关等穴方向斜向松解;鱼腰穴向阳白穴斜刺,或顺眉弓向外松解,忌方向向下刺伤眼珠;阳白可向上下左右四方向斜浅刺松解;地仓穴斜向颊车穴浅刺松解。各穴直刺深度和斜刺长度以不超过1.5 cm为度,各方向松解2~3刀即可,忌操作力量过大,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为最佳[4-6],如松解过度,易造成出血和感染。小针刀治疗周期为5~7 d 1次,每次选穴4~6个,以3次为1个疗程。为了让患者配合,术前需要做好解释工作,并签小针刀微创治疗同意书,术中严格按照小针刀的操作要求进行,术后重按压2~3 min防止出血,并告知患者预防感染。高压氧治疗:仪器采用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GY3200D-C型高压氧舱,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病情稳定,按照0.02~0.04 kg/(cm2·min)的速率缓慢加压,每次2 h,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需3个疗程,所有治疗采用间歇性吸氧。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参照1988年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推荐使用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3]。

疗效评定:按照H-B入院和出院时的分级量化,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具体标准如下[4],①治愈:面部所有区域均正常,症状完全消失,口眼端正,鼻唇沟对称,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噘嘴等均恢复正常,无任何不适感,H-B分级Ⅰ级;②显效:面部轻微的功能减弱及轻微的连带运动,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裂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有轻微的不对称,H-B分级Ⅱ级;③有效:面部有明显的功能减弱,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静止时面部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裂用力时可完全闭合,口角明显不对称,H-B分级Ⅲ级;④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裂用力不能完全闭合,口角仅有轻微的运动,H-B分级Ⅳ~Ⅵ级。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病例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并且两组患者均能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3.051,P = 0.002;Z =- 4.667,P < 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H-B分级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 = -3.069,P = 0.002)。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2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例)

表3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與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面神经为混合型神经,由感觉神经根和运动神经根组成,位于脑桥下方小脑下脚与橄榄之间的隐窝处,经内耳孔进入颞骨岩部,走行于面神经管中,自茎乳孔出颅后支配面部的表情肌及颊肌。面神经麻痹即所谓的面瘫,是神经外科外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确切病因至今仍未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面神经管内急性水肿导致面神经受压或者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致,致病原因多为病毒感染、中耳炎或乳突炎等,多数面瘫患者经合理有效的治疗,可在发病的2个月内痊愈,但临床中仍有15%~20%的面瘫病例由于忽略做某些相关检查或者病情严重且延误治疗导致数月不愈,慢慢发展变成顽固性面瘫[5-6],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发病距离治疗时间越短,治疗后恢复越快,反之越长。

现代医学认为,顽固性面瘫由于面神经损伤平面和轴突变性的程度较高所致[7],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口癖”范畴,顽固性面瘫是由于气血虚弱,内蓄痰浊,风寒之邪侵袭经络筋肉之间,阻于头面经络,经隧不利,经脉失养从而引发面瘫的临床症状[8],如鳄鱼泪、连带运动、面肌痉挛、面肌僵硬感、耳鸣等,而且本病临床恢复过程较慢而迁延难愈。由于顽固性面瘫影响患者面部形象,因此部分患者自尊心受损,甚至烦闷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面瘫的方法很多,如口服中西药物、肌肉注射给药、静脉给药及针灸按摩[9-13]等。近些年来,我们对于非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这种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用于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处理,因为面神经损伤后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以改善神经代谢及血管供血情况。而对于难治愈的顽固性面瘫患者,由于大部分患者已经接受过各类中西药物治疗,此时再给予药物治疗已经失去了治疗时机。因此,本研究提示,顽固性面瘫在单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小针刀和高压氧治疗,在治疗上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疗效确切,治疗周期缩短,临床治愈率提高,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其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神经生长因子、高压氧和小针刀三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发挥治疗作用。首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的神经元进行修复,其中,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可营养脑胆碱能神经元及儿茶酚胺神经元,用于治疗神经免疫变性疾病、神经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病變等,病理状态下,可对受损神经细胞的生长、恢复活力起到较好的作用。甲钴胺是内源性辅酶B12,易于转移至神经细胞中参与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促进受损轴索内骨架蛋白的运输及轴索形成,促进神经元髓鞘的形成,恢复受损神经元上神经递质的传递,临床上常用于周围神经病的治疗。其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应用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高压氧的应用可以迅速改善受损面神经的缺氧状态,增强有氧氧化,能量增多,酸性代谢产物减少,细胞内外离子失衡得到纠正,水肿现象从而得到改善;而且,高压氧可以抑制厌氧菌和病毒的繁殖,从而降低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也从根本上清除病灶,改善水肿;同时高压氧还可以加速毛细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促使神经纤维和髓鞘的修复[14-16];另外值得肯定的是,高压氧治疗还可以促进血管的收缩,减轻受损面神经的肿胀和面神经管对面神经的压力,使受损的面神经较快地恢复;此外高压氧还能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提高营养神经药物的吸收,促进瘫痪肌力的恢复。由于顽固性面瘫较难治愈,因此本研究在药物和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又配合应用针刀疗法,明显提高了治愈率。配合小针刀的方法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过程中可谓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因为在治疗顽固性面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面神经的炎性水肿及渗出物容易引起面神经管周围组织的粘连,从而导致面神经受压,其功能很难尽早恢复,应用小针刀恰好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小针刀还可以通过松懈病灶,起到通经活络、加速血液循环、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患者针刺时间长后,会产生肌肉疲劳及针感不强的现象,因此慢慢的反应会比较迟钝[17],在治疗过程中,针刺最好不要过于频繁,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伤及穴位附近的主要动脉及静脉,尽量选择较细微的针刀进行仔细的操作。最后,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尽快采取手术治疗[18-20]。

综上所述,顽固性面瘫病情重,且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本研究除了给予常规营养神经药物,还配合小针刀和高压氧辅助治疗,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可尽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此种方法可尽早促使面神经功能恢复,是顽固性面瘫早期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强.中医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 Chee GH,Nedzelki JM.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 [J]. Facial Plast Surg,2000,16(4):315-324.

[4] 宋阳春,孙奎,朱俊深,等.针刀配合肌力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2,24(9):20-23.

[5] 雷庆凯.小针刀配合医用臭氧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9(7):114-115.

[6] 张玉华.小针刀治疗肩周炎2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38.

[7] 刘明清,刘俐,黄启嵩.电针评价与H-B量表在周围性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5(2):46-47.

[8] 杨加顺.加味牵正散配合隔姜灸治风寒型面瘫45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71-74.

[9] 李刚.针灸与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9):116-117.

[10] 葛风,徐融.针药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面瘫[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170-171.

[11] 贾莹梅,高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47-1149.

[12] 赵学君.探究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中药,2016,79(16):222.

[13] 武俊.经筋透刺结合闪罐耳针治疗面瘫38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30-31.

[14] 张军,林春,周岩,等.认知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40-43.

[15] 徐晓华.高压氧治疗骨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1):6596.

[16] 张香菊,王强.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8,37(9):1559.

[17] 王希琳,蒋吉刚.三联外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9-70.

[18] 唐朝颖,韩维举,张纪帅,等.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4(2):176-180.

[19] 方瑾,潘军燕,陈晓红,等.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15例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2):296-299.

[20] 罗其中,包映晖,董斌.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与修复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2):49-52.

(收稿日期:2016-12-16 本文编辑:张瑜杰)

(本栏目主编:张天民)

猜你喜欢

小针刀高压氧疗效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