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一涛教授运用心神共调法治疗心系疾病经验总结

2017-05-11张营薛一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张营 薛一涛

[摘要]临床上很多心系疾病患者常伴有心烦、心悸、焦虑、不寐等心神不宁的表现,因此,薛教授在治疗心系疾病中重视心神共调,根据辨证论治,给予益气养血、养心安神;活血祛瘀,养心安神;豁痰醒脾,安神定志;清热泻火,养阴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安神;平抑肝阳,清心安神,每获良效。

[关键词]心神共调;心系疾病;薛一涛;临床经验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神明,心藏神,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神有所归,神明神安则心能发挥主血脉的功能,使气血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协调;若心神失常,则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而病证百出。故心系疾病易出现心神不宁,反之,心神不宁易加重心系疾病。近年来,人们工作学习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心神失调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临床中薛教授重视心神共调法治疗心系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心神失调与心系疾病

心系病症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证为痰、饮、火、瘀等阻滞,加上七情扰心。病机主要是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失调。

1.1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清明,反之,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心藏神,气血充足则心舍神,若因先天气血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养,气血生化乏源,或气血耗损,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无所主,出现心悸、不寐等表现。

1.2痰饮、瘀血阻滞,心神不宁 痰饮、瘀血等有形实邪,阻滞心脉,心失所养,或瘀血、痰饮扰心,均可影响心藏神的功能,出现心神不宁的表现。

1.3火热扰心,心神失调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因情志、饮食导致火热内扰,实火,或虚火,可直接扰乱心神,出现心神失调,或惊悸,或不寐,多兼有口舌生疮、眼红目赤、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症状。

1.4七情扰心,心神不调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若七情过极首先影响心神,有心系疾病的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或烦躁,或悲伤,或抑郁;情志异常,心神不调又会加重心系疾病。

心主血脉与心藏神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血脉本身。《证治准绳》日:“心血一虚,神气失守,失守则舍空,舍空则痰入克之,此惊悸之所由发也。”心藏神,心精化神,心血养神,一旦心血、心精不足,不能化神养神,瘀血、痰饮、寒邪等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影响心的功能,从而出现心神不宁的表现,或心悸,或怔忡,或失眠不寐,或情绪烦躁。张景岳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心神统率魂、魄、意、志诸神,是精神活动的主宰。心神不调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异常则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正如《灵枢》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出现一系列全身表现。反之,人体脏腑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会导致心神失调,加重心系疾病,对胸痛、心悸等形成与预后产生影响。说明心神失调对心系疾病的影响占重要地位。

2.心系疾病心神失调的辨证论治

心神失调是心系疾病重要的病机,临床上很多患有心系疾病的病人都有心神不宁的表现,或失眠,或情绪暴躁,或忧郁。针对这些表现可用心神共调法以恢复心神统领和协调功能。

2.1益气养血,养心安神 针对气血不足的辨证,当应用益气养血,养心安神之法,薛老在应用炙甘草汤或养心汤基础上,佐以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五昧子等养血养心安神之品。

2.2活血祛瘀,养心安神 瘀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出现心神不宁,治以祛瘀通络,活血安神,薛老以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方为主,加丹参、桃仁、琥珀等活血祛瘀之品,佐以炒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之品,以达到瘀祛通络,心神共调。

2.3豁痰醒脾,安神定志 痰饮阻滞经络可出现心系疾病以及心神不宁的表现,治以豁痰醒脾,养心安神,薛老在基本辨证基础上应用半夏、茯苓、炒白术、陈皮等豁痰醒脾之品,同时加远志、菖蒲化痰安神定志。

2.4清热泻火,养阴安神 火热往往影响心神,又会耗气伤阴,薛老应用当归六黄汤,重用生地、熟地,加栀子、丹皮清热泻火,心肾不交者加用黄连、肉桂取“交泰丸”之意,黄连清心火以坚阴,肉桂鼓舞肾水上清心火,交通心肾。或用黄连阿胶汤清心火、养肾阴,安神定志,或加用百乐眠胶囊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2.5疏肝解郁,健脾安神 肝气郁结,可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或郁而化火,出现失眠、烦躁,薛老常在辨证治疗应用柴胡舒肝散或逍遥散的基础上,加用合欢花、百合疏肝解郁安神,或加用疏肝解郁胶囊。

2.6平抑肝阳,清心安神 肝肾阴虚,肝阳独亢,或肝风内动,治以滋补肝肾,平抑肝阳,平肝息风。薛老在应用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用龙骨、牡蛎、磁石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珍珠母、天麻、钩藤、全蝎平肝息风。

3.病案举隅

患者,年7旬有余,女,2015年11月19日首诊。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另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可。近1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痛,为胀痛,为进一步治疗遂来门诊。现症见: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有盗汗。纳可,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年余,最高血压180/90mmHg,平素口服“拜新同”,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辅助检查:心电图:多发室性早搏呈二联率,sT段下移。颈部彩超:双颈总动脉内膜增厚并右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右颈总动脉血流量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粥样斑块形成。诊断为冠心病;并高血压病,辨证属胸痹(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气机郁滞)。治以益气养血,养阴清热,活血行气,心神共调。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如下:黄芪30g,当归15g,生地30g,熟地30g,黄连15g,黄芩12g,黄柏12g,炒枣仁30g,柏子仁15g,丹参30g,川芎15g,砂仁9g,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5年11月26日复诊:患者服药期问心慌未出现,胸痛、后背痛较前减轻,腹胀减轻,现偶饭后心下阻塞干感,纳可,眠一般,入睡困难,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辅助检查:2015年11月26日心电图:ST-T改变。处方:上方加夜交藤30g,合欢花15g,7剂,水煎服。2015年12月2日三诊:患者自述眠好转,精神状态较好,心慌、胸痛、后背痛基本已愈,偶食后胃胀,纳可,眠好转,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滑。处方:上方加焦山楂15g、厚朴9g,7剂,水煎服。继以丸药善后。

按语:上述病例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气机郁滞,并具有心神失调的表现,治以气血同调,心神失调,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方中黄花、当归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生地、热地养阳清热安神;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养阴安神;丹参、川芎活血祛瘀、养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合欢花解郁安神,诸药共奏养血益气、清热活血、养心宁心、安神定老之功。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心慌、胸痛等不适症状基本已愈。可见,心血、心气充足则旋化神养神,神明神安心则心能发挥主血脉的功能,使气血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协调。因此,在治疗心系疾病时运用心神共调的方法,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

4.小结

心主神明,心藏神,人之气血阴阳不足,致心无所养,神无所归,或瘀血、痰饮、水湿,阻滞血脉,影响心神,皆可出现心神不宁。心神失调,神无所主,失却协调脏腑的功能,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調,气机逆乱,进一步影响心系疾病的预后。薛一涛教授在治疗心系疾病时强调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心神共调,或活血祛瘀,养心安神;或益气养血,养心安神;或豁痰醒脾,安神定志;或清热泻火,养阴安神;或疏肝解郁,健脾安神;或平抑肝阳,清心安神,使气血充和,气机条畅,心有所主,神有所归,失眠、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神失调的表现有所缓解,则心系疾病可好转,脏腑功能可协调,身心可达到良好状态。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张介眉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伍光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