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树种由谁选

2017-05-11李松梧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治沙自然界水土保持

李松梧

就荒山绿化来讲,首先遇到的是一个树种的选择。若树种选择科学,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病虫害轻,生命力强,保存率高,水土保持效果好。

水土保持树种到底怎么选,由谁选呢?结合基层水保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无论是由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选择,还是由专业技术人士选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盲目性。而最科学有效的办法则是问计于自然界,让自然界去选择水土保持树种。

正像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康芒纳所说,“自然界最懂得自然”,让自然界去选择物种是最合理、最公正、最有效的办法。自然界选择物种就是指在一定的土地上,不同植物群落从无到有的生物群落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规则,那些被淘汰的,就是不适应的;那些留下的且能顽强生长的,便是适应的。自然界这种留优去劣的选择能力和精准程度是无可比拟的。自然界最懂得“适地适树”和“适地适草”的道理,经自然界选择出的树种最适合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也最适合保持水土。

让自然界选择水土保持树种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围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封山育林。通过围封让自然界自行选择出适应性强、保持水土好的树种。这类树种其实就是那些原本存在、后因人为破坏而消失的树种,也称为乡土树种。人们要做的仅仅是帮助消除影响树种重生的破坏性因素,譬如:建章立规,搞好管理,阻止人和牲畜对重生树种的损害。让自然界去选择水土保持树种,就是将“有为”变“巧为”,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最优的水土保持效果。

让自然界选择物种的例子不少,比较典型的是中科院蒋高明研究员所在的治沙课题组的试验。

在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试验区,以蒋高明先生为首的治沙课题组,十年间先后采取了“有为”和“巧为”两种治沙模式,结果发现,“有为”的治理尽管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却收效甚微,而通过围封保护的“巧为”而治,仅仅两年的时间,“这里的草层高度就达到了1.43米,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自然萌生的两年生榆树苗达321棵每平方米。”(蒋高明,《生态恢复应尊重自然的选择》,中国环境报,2010年4月30日2版)而此场景则恰恰是老人们记忆中的场景。这说明,那些经过自然选择原本存在的草种,经过两年的围封,又回到了人们的眼前。

从浑善达克沙地试验区“人退沙退”的实践,人们惊奇地发现,要恢复或重建草原生态,人类在自然面前少作为,反而更好一些。而多作为,则效果不佳,甚至帮倒忙。

以上虽是个草原生态恢复的例子,但对水土保持树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它告诉人们,自然界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相比之下,人們的作为往往是笨拙的、盲目的。为此,人们应该相信自然、尊重自然、学习自然。

让自然界去选择水土保持树种,符合自然规律,投资少,工作量小,无破土(植树则需要破土),效果好,建议在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广为推行。

猜你喜欢

治沙自然界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自然界的一秒钟
水土保持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例说“自然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