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的“四菜一汤”

2017-05-11夏光清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林林鸭梨比喻

夏光清

小学生习作起步,应该关注三个方面问题:一要“缓”——事缓则圆。孩子学说话有“沉默期”,学写作也有“沉默期”——内隐学习。若三年级就开始审题,字数要400字以上,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二要“渐”——循序渐进。以为孩子大了,胳膊粗了,翅膀硬了,开始用大人的语言、道理教育孩子,习作不能根植于生活,就缺乏童真童趣;三要“积”——日积月累。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

孩子读了不少书,习作水平依旧不高,要么是态度问题——读书质量不高;要么是能力问题,不能学以致用,需要区别对待。

习作起步时,思维建构、文字表达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长可做的就是打心眼里重视,先引导孩子做好习作的“四菜一汤”。

第一道菜——看

可以“看形状,看颜色,看细节”,把看到的写出来。要写得出彩,不能停留在“是什么”上,还可以跟“同形状、同颜色”的物体作对比,写出“像什么”。

如《鸭梨》:鸭梨上面小下面大,像一个葫芦娃,穿着淡黄色的小黑点外衣,顶着一根孤零零的长发,远看又像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在碧波中游泳呢。

第二道菜——听

鸭梨又不会说话,怎么写声音呢?难道在桌子上“咕噜噜”滚来滚去?其实,你啃鸭梨时,仿佛听到了“咔哧咔哧”的声音。瞧,加一个“仿佛”“似乎”,是不是声音也就出来了?习作用上一两个拟声词,文字也就有了生气。

第三道菜——做

“我捧着鸭梨,就像抚摸着妹妹的小脸蛋,皮肤滑溜溜的。脱下它的外衣,雪白的果肉露了出来,我忙张开小嘴,轻轻地咬了一口。”习作,就是用文字作画。看,“捧、脱、张、咬”,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静态的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

像鸭子划水、妈妈烧菜等,需要反映事物的动态,先要把“做”的过程写清楚,其次要靠准确的动词来反映。平时,我们既要不断留心观察,还要关注反映事物的动词,只会说不会写不行,写不正确、用不恰当也不行。试试看,你的习作中能否用上三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

第四道菜——感

这里的“感”,不仅仅是味觉、嗅觉,还包括身体触觉、心理感受。例如,写紧张,如果写“我很紧张,我特别紧张,我非常非常紧张”,这样的“菜”是不是色香味俱无呢?

我们来看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同桌说夏老师找我,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我迈着碎步,像蜗牛似的挪到办公室,迎面正碰上夏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和蔼可亲,仿佛充满了责备。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嘟囔了一句:“老师,不是我……”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夏老师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莫非我又犯了什么错?这段文字没有出现一个“紧张”,却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内心的不安,就是因为作者用具体化的文字把人物的紧张表达了出来。

你写“鸭梨”的味道,不可能就是甜甜的吧,只要细细品味,也许“甜”里面透“酸”,“酸”里面带“涩”。这还只是“是什么”,还可能“像什么”呢,是否像品味着果酒呢?可以把这种“像什么”的感觉写出来。

第五道汤——比喻

有的老师会告诉学生,如果你不会写作,不妨试着每篇作文用上三五个比喻。这句话说得没错,“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汤在烹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比喻”则是习作的“鲜味之源”,说不清楚就“唱”,寫不生动就“像”呗。

例如,我们写:林林哭了。不妨变成:林林两眼一闭,几颗银豆豆挤了出来。我们写:今后,我再也不吵着跟在妈妈的后面了。不妨变成:今后,我再也不做妈妈的小尾巴了。瞧,文字是不是多了一份生动。

再如,引导孩子写“石榴”,不能只是简单地问孩子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尝到什么,还要想想看——看到了什么,看到的像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到的像什么;闻到了什么,闻到的像什么;尝到了什么,尝到的像什么。

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比喻,在习作中的作用又如小鸟必须凭借的空气,是作文的润滑剂和清新剂。

(作者系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林林鸭梨比喻
林林的故事
有林林的日子里
梨和驴
哎呦,肚子疼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鸭梨果实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