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感恩,健康成长

2017-05-10张瑞娟

关键词:日常生活感恩小班幼儿

张瑞娟

摘要: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针对当前普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感恩教育的缺失,提出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教育。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很强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个体生命早期的发展状况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关爱”呢?以下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日常生活;小班幼儿;感恩

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在幼儿园开展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会感恩对幼儿的一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主要时期,我们应十分重视在其幼小心灵播种爱的种子。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为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太多的关注和爱,可是人们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爱心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里对子女的爱太多、太泛滥,使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之存在着爱子有余而教子不足的现象。在许多幼儿心里,认为父母或别人帮助自己,关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不知道充满一点感激之情,更不知道关心别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的事情:两个幼儿打架了,询问理由时,幼儿会这样说:“我妈妈说谁打我,我就打谁”。公共汽车上幼儿与家长坐在座位上悠然自得,而对站在旁边的老人熟视无睹等等。这些现象使我们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缺失而感到忧心。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到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少儿们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应当引入幼儿园,作为一名小班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我的做法是:

一、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教师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小班孩子爱模仿,抓住小班孩子特点,我就将“谢谢”常挂在嘴边。如孩子吃完饭后看到我收拾碗筷,擦桌子,慧慧小朋友就主动拿起擦布帮助擦起来,一边擦一边笑着说:“老师,你多累呀,我来帮你”多好的孩子啊,我激动地说:“谢谢你,慧慧。”我的一句谢谢虽不起眼,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了孩子们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孩子们会在这种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如午餐时,是培养幼儿说“谢谢”的好时机。我给孩子们盛饭是必做的。大多数孩子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梓恒小朋友却总是会在我给他盛好饭后说句“谢谢”,我也会不适时机地说句“不用谢”并及时表扬到:“最喜欢给梓恒盛饭啦,他每次都很有礼貌。”简简单单的一句赞语,让更多的孩子无形中学会了感恩。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不失为我们班的一道风景线。

二、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生活即是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利用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我们收集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故事,如《一点点爱》、《朋友船》、《我的爱有世界那么大》等儿童作品,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 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 心灵得到净化, 促使幼儿感恩情感的养成。

2、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幼儿學会感恩。

在小班幼儿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中,我通过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如针对“三八”节我们设计了我的好妈妈的主题活动。请幼儿对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为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邮寄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给妈妈系列活动,让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来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也让孩子深切的体会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我们可以利用移情法,它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欣赏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替别人着想。小班幼儿年龄小,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物,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正确运用移情、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控制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谦让等积极的行为,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 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并培养了幼儿的爱心。

又如某天早晨的户外活动中,我班的李畅小朋友采摘了花朵,我对小朋友说:“我听到有谁在哭,你们知道是谁吗?”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都说:“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是小花的妈妈在哭。她说,她的一个漂亮的花宝宝不见了,她在找它的花宝宝呢!你们谁看见了她的花宝宝?”好多的小朋友说不知道。只有李畅小朋友一声不吭,把手藏在背后。“小花宝宝可能是找好朋友去玩了,我们帮小花妈妈找找。”我边说边走到李畅身边,“哦!原来小花找李畅做朋友了呀。”我指着小花说:“小花你怎么了?怎么耷拉着脑袋呀”我把花放到自己的耳朵边,“哦,小花说,离开了花妈妈就不舒服了。以后我们不要让漂亮的小花离开妈妈,好吗?”小朋友都说好……。漂亮的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喜爱,并随即采摘。在这次随机的教育活动中我把小花当成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赋予它生命让它会哭、会笑有自己的情感,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它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它、关心它、保护它。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4、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三、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感恩教育的培养奠定基础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感恩教育及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确实,一个生活都不会自理的人,又如何去帮助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如学做值日生为他人服务,这样,既锻炼幼儿做事的能力,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能力。然而,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实践中,我们巧用拟人、游戏、儿歌、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幼儿出色完成时,我们及时表扬,予以肯定,强化行为。但由于幼儿缺少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弄湿衣裤等,面对这些,我们也总是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以保护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同时让幼儿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久而久之,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恩之心。

四、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正如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看成人怎样去引导了。让孩子们学会做人,远远比教会小孩子把握知识来得重要。学会感恩,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都会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从小学会感恩,对孩子的一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孩子时时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对孩子从小用心的去培养,融入到一日生活的点滴中。因此,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兒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总之,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还有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让孩子们带着感恩之心成长,使自己成为建设温馨和美丽的和谐社会的未来一代新人。就像歌曲中所唱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参考文献

[1]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同心出版社,2006.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

[3]《幼儿教师知识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占兰 主编.1994.4

[4]《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王坚红 主编. 2000.1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感恩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