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偶发事件引导幼儿探究意识的发展

2017-05-10魏飞

关键词:虫虫虫子蚂蚁

魏飞

摘要:都说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天生的发现者、探索者,还有人说他们是天生的科学家,因为他们好奇,好问!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真理!《指南》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而孩子们的世界,往往什么都是那么的有意思!就像那一日,我们在大树下发现了一只红色的大肉虫儿……这一兴趣点引发了许多后续的活动!

关键词:偶发事件;探究意识

一、发现虫虫篇

由于夏季天热,户外自由自选游戏中,我们选择了院里一棵大树下面,然而就在这棵大树下孩子们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新发现,一只超大的红色肉虫,正悄悄的吸引了我们班大部分小朋友的眼球~“魏老师、魏老师!快来看啊!这有一只大虫!”看着孩子们都围着大树边认真的观察着,我也好奇的走近瞧瞧!“呦,好大只肉虫,全身还都是红色的!”看孩子们有的还想动手摸摸它,我下意识的提醒着,“这大虫虫什么颜色的?那么漂亮会不会有毒?蛰人咬人啊?”嘉嘉赶忙说:“老师,它肯定蛰人,我奶奶家的洋辣子蛰人可疼了!”糖糖说:“我不怕它!”随手从地上捡了根小木棍儿就轻轻碰碰大虫虫!旁边好几个小朋友都说:“别弄了,会把大虫虫弄伤的!”看着看着,问题来了:“老师,这是什么虫啊?”“老师,这虫出来干什么来了?”“它住在这么?”“好吧,我还真不知道这叫什么虫,不过回去我们可以一起查查!现在我们赶紧来看看大虫虫出来干嘛好么?”糖糖收回了拿着小棍的小手,大家都认真的看着……

二、虫虫兵蚁大战篇

看着红色大虫的行进轨道,它开始绕着大树坑的石头爬,竟然爬了一圈!爬到树坑右侧时有好几只蚂蚁上了红虫身上,咬的大红虫从石头上咕噜到了缝隙里,可是它还继续爬着,远一点了它身上的蚂蚁也看不见了!同样的路线,它绕一圈又要经过大树右侧,嘉林说:“老师快看,又有蚂蚁来了!”只看许多只蚂蚁不约而同的爬到了大红虫子身上,咬起来!孩子们你们猜猜“为什么蚂蚁都出来咬大虫子?”“蚂蚁想吃掉它!”“不对不对~蚂蚁想把虫子掉回去给蚁后吃!”“哦!有可能!”我想了一下,说:“刚才经过这里时好几只蚂蚁就出来了,现在大红虫又到这里了,又出来更多的蚂蚁出来咬它了!你们猜猜这里会有什么?”露露说:“这肯定有好多蚂蚁!”小旭说:“对,这肯定有蚂蚁洞呢!”我跟着问:“你们说这出来跟大红虫斗争的到底会是什么蚁呢?是工蚁呢还是兵蚁呢?”“我们猜是兵蚁在保护洞穴呢!”韩武麟肯定的回答着~旁边小朋友点点头,还在认真的看着!我故作认真的说:“原来是兵蚁在保护自己家啊,所以才疯狂的和红色肉虫夹咬斗争着呀~!”小朋友不约而同的给兵蚁加油!一起喊“兵蚁加油!”“兵蚁加油!”声势浩大啊!不知是声音大吓到蚂蚁和虫子了,还是大红虫已经远离蚂蚁洞穴了!还是蚂蚁指挥官发布撤退命令了!总之斗争结束了,虫虫身上的蚂蚁消失了……

三、虫虫躲藏篇

绕大树爬行好几圈,我粗略算一下,红虫子爬了三圈半!还有一次上了塑胶垫,它觉得有危险又爬回树坑里了!它爬到了一块儿石头底下,不一会儿从另外一头钻出来了,后来又钻进了一块石头底下,再没有露出头~有几个胆大的小朋友还翻开石头看,可是没有再看到~

不久收玩具时间到了,孩子们依依不舍得回到班!从他们的小眼神里看的出还想再多看看那神奇的大红色肉虫!

四、班级搜索篇

回班后,利用班级“书宝贝”过渡环节这个时间,我们从网上搜索树下大红虫子的相关科普知识,利用网上搜索,很快查出这只虫子叫什么!我很奇怪名字中说的叫木蠹蛾,是属于娥类 !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数娥类都长着翅膀,但是又不像蝴蝶那么漂亮!于是我们搜索到它的生长过程图片,确实如我所想,这个大红虫子长大就是真正的木蠧娥!让我很惊喜的是孩子们竟然能够猜到木蠹蛾的小时候的图片名称,韩武林上前指认了这是木蠧娥的卵,这是我们看到的幼虫等!徐老师和晏晏老师给孩子们介绍过蚕的生长过程,后来班里晏老师活动后,还特意在班里买了许多蚕宝宝养起来~还有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我记得教育活动后第二天,家卫妈妈听宝宝说了许多蝉的知识,还特意买了几只蝉蛹带来!后来放在科学区的昆虫盒里,区域时也经常看到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呢!而且近期在进行蚂蚁主题活动,孩子们也了解了蚂蚁的生长过程,蚁后生了许多卵,卵长大变成幼蟲等等,丰富的前期经验让我们看到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们能自己梳理经验,猜到正确答案,这不正是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迁移么!

五、未完待续篇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来到大树下活动,因为自由自选活动很自主,嘉嘉、依依、辰辰、林林等等好几个小朋友,又蹲那围着大树细看去了!“那个木蠹蛾的幼虫哪里去了?”只听武麟跟旁边小朋友认真的说道。其他幼儿也在找,可是没有找到!“咱们前两天看到的是木蠹蛾的幼虫,没错!但是幼虫会不会变成什么呢?”嘉嘉说:“会的,不是说会变成茧的么!可是它会在哪做茧啊?”“真的有茧啊!会长在哪呢?我也不确定,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吧!”

回班后在孩子们的倡议下,我们利用网络又了解了娥类和蝴蝶的区别,知道了木蠹蛾的生活环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等!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每一次孩子们在大树下好像又多了一个任务似的,总想看看这个木蠹蛾变好了么?还会飞回来吗?它到底藏在哪了?……

六、静观其变,分析篇

观察是探索发现的基础,许多科学的发现和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是从物体变化的细微的观察开始的。好期待孩子们能看到木蠹蛾真实的成长变化,我们一起等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它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孩子们自发的兴趣点而近一步观察,探索!这样的观察,远比专门上一节观察类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不一定是只有活动课才能完成目标,通过我们一起回班搜索也许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网络资源的无限神奇,从而也许在以后,遇到问题了可以尝试想到网络解决问题吧!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做到面对幼儿时葆有一颗发现之心,敏锐的发现幼儿的各种兴趣、发展关键点及可挖掘的教育价值,将科学活动渗透一日生活,让兴趣成为科学探索的起点!因地制宜的常态化进行科学教育。更要充分地利用一日生活,把日常教育中幼儿的随机兴趣点作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活教材,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不断的观察、思考、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加哦!

参考文献

2006年7月,同心出版社,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猜你喜欢

虫虫虫子蚂蚁
幸福的虫子
虫虫涂鸦
吃虫子的花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爆笑虫子
蚂蚁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
蚂蚁找吃的等
虫虫攻略之“屎壳郎”
虫虫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