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伴学生健康成长

2017-05-10张素艳

张素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它是以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活动内容,以学生深刻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提高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助和助人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关键词:确定活动主题;设计各种活动;重视内心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活动为主的一种上课方式,或直接叫做心理活动课。它是以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要和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活动内容,以学生深刻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提高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能够自助和助人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那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学生一课一得,课课受益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活动的主题。确定的主题必须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比较困惑而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的问题,通过辅导能达到解惑并助其成長的目的。只有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有密切关系,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因为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如:学生现在这个年龄段正在想什么?谈论什么?做什么活动?关心什么?喜欢什么?受什么困扰?要表达什么?他们对班集体和老师的期望是什么?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希望从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获得什么?……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学生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活动的主题具体化,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升华,确定活动目标,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超越性。

我在教小学中高年级时遇到了异性交往的问题。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刚好十一二岁,这时他们开始逐渐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来临,孩子体内一场蓬蓬勃勃的变化正在发生。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有了新的发展,对异性的一种朦胧的好奇感和接近的欲望在悄悄地萌发。在某些班级里,过去从来没有的“男女界限”划分出来;还有的学生在下面暗暗传播:谁和谁好,谁和谁是“一对儿”……这些都是青春期心理萌发的象征。于是,异性交往出现了问题。我知道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和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这时候,如果教师为孩子们组织积极的、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多接触,增进了解,那种悄悄“探索”对方的意念会得以“淡化”,男女同学之间的神秘感会消失,而且还能够培养孩子们昂扬向上、爽朗乐观的开放性性格。因此,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安排了“男生棒、女生棒、男女生合作会更棒”这样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地谈感受,既体现了心理健康课活动课的主要原则,又营造了热烈、欢快、自在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不同的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活动主题的选择不宜过大、目标过空,否则会对主题挖掘不深、不透。如:我设计的《友谊》一课,其主题过大,涉及的内容较多,哪一个内容都没有挖掘透。还要避免选择学生不易公开表露或涉及到学生隐私的主题。

二、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各种活动

在活动主题确定后,就要围绕主题选择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教学有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从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自觉的探索和学习。这就使心理健康课变成了一种多向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心理健康课充满了情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及评判中碰击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深的发现,从而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及改造能力,发挥个人特长和潜在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因为游戏是青少年生命的需要,游戏将会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游戏方式适合21世纪的学习方法。马斯洛的需要阶梯告诉我们:青少年成长是要由生理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而团体游戏恰巧满足这些需要,也可以说青少年喜爱的各种团体游戏,都含有现代学习所签订的生理、心理、情绪、开发智能等系统,而传统的学习却刚刚缺少这部分,所以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游戏教学,并把它作为现代学习的一种策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其中自发地合作地赢取健康的自我发展的胜利。在心理健康课中需要的是交互式的健康成长性的游戏,而且带领的重点应该重在游戏的历程,使成员在过程中探究、感受、体验、顿悟、分享、成长,而不是重在游戏的结果——特别是竞赛性强的游戏。

如:我设计的《男生棒、女生棒,男女生合作会更棒》一课。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由结合,将全班分为两组,并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使学生之间产生争论,引起辩论:男生说男生好,女生说女生优秀。接下来整节课由三个游戏串联起来:你好我好、你追我赶、蚕虫行。通过这三个游戏,使学生认识到:男生很棒,女生也很棒,男女生在一起合作会更棒;男女生在一起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做到相互信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集体更加优秀。最后,男生、女生牵手共同欣赏歌曲《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集体就像一个大的家庭,同学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本节课以“你好我好”、“你追我赶”、“蚕虫行”三个逐层递进的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你好我好”这个游戏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一个集体中,男生很棒,女生也很棒,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你追我赶”这个游戏主要让学生感受到:男女生在一起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蚕虫行”这个游戏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要相互谦让,多为对方着想,出现不和谐的现象要以友好的态度去解决,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友好相处。各个活动虽然都以竞赛的形式出现,但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感受。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始终都紧扣主题,为主题的展示服务,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课有所得,课中受益。

此外,活动的设计思路应清晰有序,每一个步骤紧紧围绕主题的需要。教师的思路是通过活动来呈现的,思路清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紧紧吸引住,不知不觉间就跟着老师的引领进入了活动的“胜境”。在心理活动课上,教师应经常采用不同的活动,如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等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营造某种心理氛围,将心理理论和操作技能灵活运用于课堂,将音乐、美术等请进课堂,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增辉,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参加整个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但所选择的活动不宜过多,在《神奇的魔板》一课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较高,但活动后,没有真正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烙印”,热闹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过多的活动冲淡了主题。

三、参与各种活动,重视内心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亲身实践,教会学生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活动中,应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在体验中感悟、分享,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交流分享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感受并不独特,別人也有同样的感受,从而化解对问题的担忧,增加与集体的一体感;二是让学生互相学习,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要把真诚的表达和领会别人的表达培养成一种生活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成长。

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接纳和鼓励。不能用好不好、对不对、合适不合适等标准来要求和评价。记得我在上完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后,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最喜欢上心理健康课,在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是心理健康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另外,活动结束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终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和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活动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加以反馈和强化,比如在“优点大轰炸”活动中,让学生谈谈听到别人对自己优点评价后的感受。还要在活动后把大家对每个同学的优点评价加以汇总并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比如卡片、谈话等)反馈给学生。针对活动中个别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老师要通过个别辅导等方式加以处理,必要时及时与其班主任联系沟通。

在活动结束阶段,回顾大家经历的快乐时光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文化课的课后小结一样,复习总是叫人印象深刻的。但心理健康活动课主要是情绪和情感的回顾,回顾大家经历的最激励人心的时刻,让大家重温那种心情愉悦的感觉,再一次在自己心灵的变化、成长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种体验会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行为动力,持续支撑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行为。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要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在活动中,教师应多用“你认为怎么样?” 、“为什么?”等句式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用“你应该……” 、“不要……”等句式来教导学生。当教师进入到活动当中,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调整自己的表情,倾情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情感。

总之,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应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比较困惑而又对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活动的设计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也就是说辅导活动的切入点要小,要具体,不要面面俱到,要切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触动其内心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些启示与感悟,并使之内化成自己认知的一部分。只要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能给学生以启迪,能引起学生对辅导主题的思考,就达到了辅导课的目的。学生心理的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