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自杀产生原因及应对办法

2017-05-10刘妍

关键词: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刘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杀行为已经开始向低龄化发展,小学生自杀行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笔者对本班学生的调查和社会上小学生自杀事件的研究,总结出三点主要原因,并通过基于笔者工作经验的研究与相关专家的分析,列举出几点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生自杀;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导致自杀行为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小学生生命自杀事件屡有发生。因此,作为教书育人之所,学校就理所应当的要在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而且此行为已刻不容缓。

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他的著作《生命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几年,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生命教育”一词也被不断提及。反思当今的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学校几乎都被“升学”这一阴影所笼罩。我们习惯性的利用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让学习成绩突出的“精英”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考试的分数成为衡量某一位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的达成了么?种种原因导致教育者完全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者不再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将教育的重心放到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珍爱生命,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口号的提出,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波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发展,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在。

在讲授《我从哪里来》这一课时,最后的内容便是有关生命教育的。当我讲到小学生自杀的案例时,我的学生听的聚精会神。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调查作业,内容包括:1.你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2.遇到挫折,你是否无从下手?是否会选择类似于自杀的极端手段?3.面对父母或老师的批评,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感到很委屈,你会如何应对?我本以为平时嘻嘻哈哈的学生是绝对不会出现有自杀心理的,但看完学生上交的调查问卷后,我惊呆了:全班共上交了35份问卷,其中有10名同学写下了“产生过自杀心理”。结合本班学生上交的资料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原因:

1.无法直面挫折,导致学生走向极端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来自学校或家庭不公平对待的情况。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每个家庭几乎只有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一个孩子转。这种人员构成就导致了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任何事情都尽量顺着他们的意愿,不让他们受一点儿委屈。在这样一种不科学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们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变得比正常情况弱。另外,对于来自老师一句不起眼的批评,在孩子内心,这句再正常不过的批评就会被反常的放大,他们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自己会被老师看不起、身边的小朋友们也会因此离开自己,不再和自己玩儿……在种种消极心理的驱动下,他们便可能由于一时冲动而做出类似于自杀的极端行为。

2.学生压力过大,导致学生走向极端

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成年人的压力很大,他们要照顾父母、要养育孩子、自己要生活。但事实上,孩子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他们承受着来自学校学习的压力、来自生活中父母施加的压力,虽然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这些压力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把这些压力施放到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身上,他们面对压力时处理问题的能力远不及成年人,这些压力可能要远大于成年人所承受的。在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她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且特别懂礼貌,对于老师交给她的任务也能及时、圆满的完成。可她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因此要求很严格。此外,她的家长在校外也给她报了很多学习班,目的就是为了让她每门功课都能在班里数一数二。有一次考试,她除了一门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外,其他的科目成绩都是满分,而且不太理想的那一科成绩也比平均分高出很多,这本来应该很令人骄傲了,但是她却特别焦虑,甚至不敢回家了,在老师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回家。后来老师发现了她写的一张小纸条,上面赫然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没有考好,给你们丢脸了,我也不想活了。如果我不在了,我知道你们就不用再为我操心了,就能过的更好了。”看完小纸条后,老师一阵后怕,立刻找到了该名学生进行劝导。如果不是當时老师及时的劝说,恐怕又该有一条鲜活的生命离开我们了。

3.社会环境复杂,学生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上、电视上,有积极向上的,同时也还有很多有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自杀”信息:某市几名同学相约自杀、某学生因为考试不合格自杀等等。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较差,如果让他们过多的接触有关“自杀”的思想,他们极有可能在失败或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去效仿他们所接触的信息里的情节,白白浪费父母给予的生命。

分析过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原因后,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和心理专家的建议,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如何实施生命教育,纠正学生自杀心理:

1.发挥课堂优势,开设专项课程

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还要回归到课堂上去。可是中国学校几乎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学校,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开设此类课程,让生命教育尽快出现在学生课堂上。放眼世界,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学校都已经在多年以前设有有关生命和死亡教育的课程。如据网上报道,在英国的一些小学的课堂上,校方会邀请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医生对小学生讲解人在面临死亡时或死亡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如家人的反应等。有时还会让学生以角色表演替换的方式,轮流模拟一旦遇到长辈因车祸或者其他事故失去生命等情形后的应对方式,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失去亲人的感觉。这门课程意在帮助学生体验在遭遇失去亲人时的复杂心情,并且锻炼学生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像开展德育教育一样,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比如可以利用心理课组织学生观看一段真实的录像,内容可以为一位母亲从怀孕到孩子出生的过程简介。通过直观的刺激,让他们由此了解到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的艰难,父母的不易,进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

2.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我们除了可以开设先关课程之外,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生活去亲身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此类活动中,教师设置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与现实生活情景相对吻合的活动中去,并在此类活动中去体验挫折、体验失败,在遇到不顺时学会正确的选择,并形成有关生命的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3.督促社会与家庭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一提到教育,人们便不约而同的想到“学校”、“教师”等,而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除了受到在校老师教育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三字经中也曾说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隋”。因此,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要积极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且回到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关专家曾经提到:“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作为家长,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把孩子当成全部,对他们百依百顺是完全不可取的;而且也不能完全遵循古代“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家长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当的伸出援手加以帮助,但不能一手包办;可以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溺爱他们。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一直出于顺境之中的话,对他的发展极其不利。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孩子想要健康的成长就离不开逆境,生活中就必须出现挫折,只有面对挫折了,教师或家长再加以正确的引导或教育,才能使孩子能正确的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进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在挫折中总结失败的经验,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很多孩子一直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不到挫折,等到长大以后,遇到一点点的不顺就会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沒有了活的念头,最终走向极端。这都是在成长阶段没有在逆境中加以锻炼的结果。由此看来,我们应该适当地创造一些挫折,让学生在逆境中成长,在失败中成熟。

另外,社会也要为儿童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如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将社会上的信息进行分级:适宜孩子观看、需要家长陪同观看、不适宜孩子观看等等,这样一来,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能有效的得到控制,而且家长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教育。

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代表了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成长,祖国才有可能富强,因此生命教育将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我们要善于利用资源,放宽眼界,不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命,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全人”。

参考文献

杰·唐纳·华特士(美) 生命教育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年06 月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