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和探索

2017-05-10吕洁

关键词:适度身心发展自然

吕洁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初期,又受农村经济文化限制,易出现异性交往的烦恼。经过问卷发现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有退缩性、过度羞涩、性别差异小、功能失调等特点。本文从学校、家长、教师三方面阐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交往,把握“自然”、“适度”两原则,鼓励学生在校内集体活动中大方自然的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异性交往;青春期初期;退缩;功能失调;自然;适度;身心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初期,有些同学对异性产生不安、害羞、好奇、渴望的心理变化,但在心理防御的影响下,他们出现的反向行为是相互排斥、相互攻击,挑剔异性,这导致学生无法悦纳异性同学的同时也不能悦纳自己的性别特点,造成异性交往的烦恼。在我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男女之间的交往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青春期异性交往认识上有许多误区,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成早恋,是不务正业等等。特别是农村小学,地处偏僻,视野闭塞,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教育和行为指导缺失。学生们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和相应的经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希望能指导男女生培养异性交往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人格完善。

一、研究对象和工具

采用系统抽样法,使用的试卷是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学生异性交往问卷改编过来的。对xx中心小学的五六年级58名同学进行测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高年级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退缩性人格发展趋势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四大类型的平均得分顺序是:退缩性人格发展趋势>交往失调>过度防卫>偏执。当前小学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在退缩性人格发展趋势上得分较高。从数据看此类型的影响因素,发现过度羞涩分值最高。16个因素中过度羞涩平均得分最高。16个因素中高分段比较,过度羞涩所占比例较高,仅次于功能失调。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特点、中国的教育特点和社会特点。从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特点看。青春期初期是异性排斥期,大多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这个时期的男女生因生理变化,特别是第二性特征出现而萌生的对异性交往感到害羞、不安甚至讨厌的心理变化,从而不愿或不好意思与异性交往,其实这是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这个时期,出现过度羞涩、退缩性人格发展趋势现象是容易理解的。从教育特点看,中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限制多于自由,专治多于民主,尤其在异性交往上,教师和家长都很敏感。外界给予他们过多的限制或“保护”,使他们觉得和异性交往是早恋、不正常的交往,是不被看好的。社会环境特点也是影响退缩性人格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社会舆论和社会氛围等因素与小学高年级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相关。教师、家长、社会大众、网络、学校交往氛围对男女生交往的心理问题还有预测作用。

2.小学生高年级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性别差异小的特点

从统计数据看,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男女生平均分与四大类型、十六个因素的平均分都相近。看来小学生高年级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性别差异不大。这是因为农村小学生相受外界影响较小,比较单纯。另一方面,男女生刚进入青春期,懵懵懂懂青春期困惑问题才开始出现。男女生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心理烦恼都很相似,差异不是很大。

3.小学生高年级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功能失调的特点

十六个因素中高分段比较,“功能失调”所占比例最高。因为农村学校受社会传统观念的禁锢和影响

更深,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长处和积极作用。这和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异性交往心理教育和指导时,要注意学生的“功能失调”问题。

三、方法指导

根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系统抽样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发现,结合学生青春期初期异性排斥的性心理发展点,筆者探索从如下几方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

(一)学校强化制度建设

在对待异性交往的问题上,学校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理念,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性心理和发展特点,学校有意识地把异性交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和教学计划中,使异性交往教育落到实处。

1.学校要求教师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学科文化渗透以及其他教育形式(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对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初期学生开展性健康、异性交往教育。

2.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在校职工和家长的青春期初期性健康教育观念、异性交往、知识、方法的培训。使学校性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保障这一教育在各层面开展的一致性。

3.学校组织丰富多彩活动、艺术节等,为广大学生增加在群体性活动中与异性交往时机,异性男女生在集体活动中大方自然的交往中优势互补,身心愉悦,扩大交往范围,提高社交能力,促进人格逐渐完善。

4.学校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简历教育档案、咨询热线、少男少女信箱、咨询室,积极开发和建设性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作品等教学资源,同时注意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小学异性交往教育实施效果。

(二)家庭教育配合

家长通过学校宣传,积极参与学校性健康教育活动的培训,观察孩子的变化,营造宽松、自由、祥和、平等的家庭氛围,鼓励学生适度与异性大方交往,交往中多学习异性的优点和特长,从心理和行为等多层次完善自我。家长还要不断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改变传统观念,对孩子异性交往的困惑给予建议和指导,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实施的性健康教育。

(三)教师指导教育

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异性交往指导教育中,采用丰富的学习方式,可开展讨论情景模拟表演、游戏、实践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正确的异性交往,获得如下体验。

1.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1)利用异性交往,丰富自己的个性

随着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上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男生往往性格开朗、活泼好动,逞强好胜,做事果断机智,不拘小节,有时显得骄横粗暴;女生性格内向,温柔文静,感情细腻,有时显得多愁善感。在学习上,男生擅长抽象逻辑思维,概括能力强,空间想象能力强;女生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语言能力、知觉速度较强。男女生适当交往,就会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学习成绩会更理想。

(2)异性交往,可促进身心发展

每个青春期的学生,在异性交往中,为了使自己能在异性面前呈现更完美的形象,不管男生女生都易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镜子,有意识约束、控制自己不恰当、不完善的言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潜力,以引起异性的关注、尊重和肯定,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在异性交往中,男生说话更文明,举止更优雅,学习更认真,更具有男子汉的气魄和魅力;女生言谈更风趣,举止更大方,学习更刻苦,更富有女性的修养和涵养。经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是这个道理。异性交往能促进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正确认识异性交往,也有效解决了男女生异性交往中“功能失调”的心理问题。

2.正确把握异性交往原则

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初期学生进行异性交往时,要遵循“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

“自然”原则,就是在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要真实坦诚、仪态大方、文明得体、自然顺畅。不过分夸张、盲目冲动,也不扭捏做作、闪烁其词。“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克服羞怯和退缩的心理,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同学关系,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的加入和存在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适度”原则,则是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既不在异性交往过早萌动情愫,也不因为回避或拒绝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不过多地参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拒不接受异性的热情和帮助。青春期异性交往中,言行要留有余地。如谈话中涉及两性的敏感话题要尽量回避,交往中要尊重对方,保持适当距离,既不轻浮,也不过于拘谨。有时学生们也不必过多考虑外界的接受程度,只要做到自然、适度、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3.对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初期异性交往的建议

交往的对象提倡是同班同学,不提倡跨班、跨校、社会人员交往;交往的场合提倡是在校内,不提倡校外、公园、娱乐场所等;交往的范围提倡是在集体活动中,不提倡男女生单独交往;交往的内容提倡主要是積极健康向上、琴棋书画、学习方面的,不提倡停留在吃喝玩乐这些内容;交往的形式提倡提升精神境界的,提高修养方面的,不提倡低级庸俗、攀比享乐方面的;交往的举止提倡文明得体,自然大方,不提倡动手动脚、打情骂俏;交往的指导提倡多听听老师和家长建议,不提倡背着家长和异性单独交往;交往的虚实提倡异性在现实世界交往,不提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交往,防止上当受骗受到伤害。

青春期初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逐渐发生巨变,对异性的关注和向往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学校、老师、家长都要解放思想,正确的看待异性交往,对学生要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校内公众场合大方得体的交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磊,黄盛,李晓伟,王玫.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问卷研究[J]理论界,2009,(12):204

[2]王磊,陆信礼,江宏春.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发展特点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3]李玉英.青春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3)

[4]权克均.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浅探[J]广西教育,1996(10)

猜你喜欢

适度身心发展自然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彩票市场需求调控探析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