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润心田 雨润蓓蕾

2017-05-10吕艳华刘靖

关键词:成功关注鼓励

吕艳华 刘靖

摘要:“人各有别,材各有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教育的本意和真谛”。学困生的形成总是有原因的,以往的一句句厉声的呵斥变成温和地凝视,轻轻拍肩,给与正确的方法引导,用心倾听他的想法,助他走出“学困生”。

关键词:关注;鼓励;成功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作为老师亦是如此,能够真诚的走进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不会散发出幽香和芬芳的学困生花朵,都应及时的给予花瓣最温馨的触摸。迎接我们的定是一片快乐,和谐,真情飞扬的天空。那么就让我们把放弃的姿势变成握手,让一句厉声的呵斥变成温和的凝视,轻拍对方的肩膀,给予正确的方法引导,用心倾听……

情景描述

我班夏某,个头不大,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时眼睛总是一眨一眨的,看上去很可爱, 属于有脑子不用那种类型的,但家长整天忙于做买卖,在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根本辅导不了孩子。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在学习上形成一种惰性,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作业不及时交,即使交上也是错误百出,阅读完型、昨文、几乎不写,或者就抄点上来,就是抄也是几个字,就连语文测试的作文也是如此,成绩总是四、五十分,经常卡在60分以内。

原因分析

该生自小很聪明,有较强的自尊心,但是自控力较差,加之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管教他,督促他,使他在学习上形成了一种拖拉的习惯,致使出现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作業不及时交等现象。

转化措施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没有放弃他,而是对他采取了“四愿”加“三关”的策略。和“多鼓励,少批评”的措施,首先是多关注他,在学期初,我班针对学困生实行了“星级评比”,课堂上、作业上、纪律上、值日上只要他有进步,就及时奖励他“星星”,确立他的自信心,使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同样就能得到“星星”,当看到他得到“星星”后的那种无比喜悦的表情,同学都为他高兴。其次,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配合我班“师徒结对”活动,我要求他在班级里主动找两个有责任心的好学生当自己的“师傅”,让“师傅”来管束自己的学习,各科作业等都由师傅检查后再上交。这样他几乎每天都积极上交作业,因为他几乎每次作业都有老师的鼓励或“星星”。他哪能不高兴呢?最后通过“自我打分”加强巩固成果。

效果与反思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如今的他,学习有兴趣了,作业清楚了、上交及时了,特别是日记,以前几乎不写,现在,他能把一天当中发生的一些事较清楚地写出来了,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三四十分提升到七十来分,英语也有所进步。

过程反思

回想着一个学期对他的转化工作,可以概括为“四愿”加“三关”

一、正确的方法引领使学困生愿意学

学困生成绩低下的原因很多,但多数是因为对旧知识的脱节,造成知识、能力上的断层,产生对新知识无法理解,上课时度日如年的感觉。每一篇课文我都是这样处理的:课前预习,要求能读出部分生词,基本的朗读课文,上课时,特别关注困难生。下课又有困难生的师傅、小组长、同桌来帮助他们。所以基本上每个单元的单词、短语盘点、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就让他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而且背前先读熟与理解,然后背。遇到容易写错的词,先教他怎么读,再识记,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贯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础解决了,他能够主动读课文,并且能够理解背诵了。这样在理解上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堂上的特别关注使学困生愿意讲

在课堂上往往一些学困生被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或哑口无言,在一些同学的哄笑声中坐下,这对学困生的心灵挫伤可想而知。如果让学困生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成功的喜悦。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扬,尤其是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更令他们感到鼓舞和满足,而学困生的这种心态则表现得既强烈又隐蔽,这是由于他们的缺点、弱点比正常学生多,经常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嫌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的影响造成的。在教学中,我这样做,好的学生带着学困生说;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说。只要答对立刻给予表扬,这样使学困生敢说、能说。逐渐达到准确、完整、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而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赞扬比起批评对学生有更大的作用。所以我经常会“小题大做”。在学习上经常对学困生进行表扬,而且当着全班的面,让其他同学也表扬他们。有一次,英语我听写十个单词,没想到他居然全对,我当场表扬了他,并询问他是不是在家写过了,让他知道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他高兴地点点头!从这以后,他每次听写错误率都比较低。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三、短期的有效目标使学困生愿意听

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比较强烈。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的理解、有兴趣。学生学习的远大的目标或许很明确,但这些远大的目标似乎离他们很远,他们不知道今天学习与那个远大的目标有什么联系,所以我们老师有必要为他们设立看的到、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一些小目标。这样,他们对学习就会“有的放矢”,有序可循了,也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听写全对后,主动找到我说:我努力还来得及吗?“来得及,只要你努力,就能赶上去。”“真的吗,怎么学,您能给我出招吗!”

对此我帮他制定了一个学习阶梯目标,并帮他认真修改,项目很细,每天每节课要坚持认真听课,记几个单词,,总结重点笔记。第二周要力争每节课回答一个问题,要写几句英文句子。第三周要在课堂上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而且要能提出一个问题,我定期检查。第一周他做到了,上课也安定了,当他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他那激动的红脸蛋儿上也显示出几分得意的微笑。

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学习上有了内动力,上课认真听讲了,由回答一个问题变为踊跃举手,而且由解题变成质疑。对此我帮他不断制定新的阶梯目标,循序渐进向高峰攀登。他成功了,由不学无术变成各科能够及格。

另外我特别注意到他的体育较好,因此我就让他每天带操,因为很久没人重用过他,他做的非常认真,而且到位,还得到了体育老师的赞许,会操比赛结束后,我们班得了第一名,他还获得了个人最佳表演奖。领奖时我让他上台领奖,当他捧着奖状对我说:“原来我也能上领奖台,也能得奖状。”我趁机告诉他,是啊,只要付出就有收获。他非常高兴。学困生每天有“师傅”帮助、鼓励,还有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也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四、采取有效的强化机制使学困生愿意做

第一、加强“过程监督”,给学生不断加“压”

学困生往往都是意志薄弱者,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突出难题是“学生的心理往往缺乏持续不断的进取性,是惰性让他们放弃了进一步努力的欲望,从而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俗地讲,就是“三分钟热度”,这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曾遇到的难题。针对学生心理的这种变化,我实行“过程监督”,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依据其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心理等诸方面的不同表现,持续地施加压力,让他们感到时时刻刻有压力,时时刻刻有前进的动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以表扬、鼓励为主,这实质上是“恩”于学生,但在“过程监督”中,只有“恩”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在学生心理中就会形成一种“迎合心理”,在你面前是“优秀生”,一旦你走开了,他又“恢复原样”,所以,在“过程监督”中, “恩威并用”,要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前进,就像从海绵中挤水一样,要持续不断地压,才会有水不断流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反复,他们已经逐步改善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会得到巩固。对此我让他坚持每天给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打分,作为对自己一天的总结,要求他尽量纪录打出分数的原因,如打分高了,是什么原因;打分低了,又是什么原因,并对每天得分进行比较、分析。他的师傅、同桌和我充当他的监督员,要求他每天放学后把“自我打分表”交给先交给师傅、同桌审核通过,再交给我。这样,通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打分表上的数值越来越上升,起伏越来越小了。

第二、加强“闯三关”给学习质量不断加“高”

要解決好学困生成绩提高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我们班主任的事情,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一问题放到整个班级、家庭中去解决,或许会收到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闯三关:第一关是家长签字关,包括读课文、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语以及单元测试,都必须家长签字;第二关是师傅关,所有的作业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师傅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上交;第三关是学习委员关,所有的作业,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作业,学习委员要检查。

第三、强化运用“错误记录仪”,定期改正,提高学习系数

每名学困生都有一个改错本,我及时让他们把错题记在改错本上,每周都要把改错本上的题重新做一遍,这样,记住错题的同时也养成了定期巩固的习惯。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他与以前判若两人。上课能积极地举手发言了,读书的声音响亮,字也渐渐地写端正了。我常常给他两颗星。他高兴极了,每次作业就更认真了。尽管有时还会反复,但是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继续关注这个学生,尽一个老师职责,为他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人各有别,材各有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副生动的画卷。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教育的本意和真谛”。为人师者。我定会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雨露更多地滋润着迟开的蓓蕾,让更多的各种各样的学困生搭上前进的风帆,同舟共济,乘胜到达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成功关注鼓励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