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最好的自己

2017-05-10李瑾

关键词:爷爷奶奶交流儿童

李瑾

他,是一个特殊的男孩,让老师与家长曾一度想放弃。他,又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不经意的言语让人漠然产生对他的喜爱。

有一天,他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我也更加了解了他。他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自出生后大部分时间和爷爷奶奶生活。上学之后周一到周五会在爸爸妈妈家,周末会在爷爷奶奶家度过。他说在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和老师都会经常催促他“快点”,令他很烦恼,说到这一点他明显变得有些焦虑不知所措。他表达上会有前后不太一致,逻辑混乱的现象。在绘画中,他绘制了一幅能够代表他心情的自画像。画像中的孩子没有身体,有长长的腿和手,手指很长。面部表情显示嘴巴是横线表示的愤怒。愤怒来源于老师和家长的催促以及体育课上身体柔韧度不达标的苦恼。

他的数学计算能力基本符合当前年龄段发展水平,但是绘画和写字的动作协调性较差。在课余时间以玩手机为主要活动。孩子本身适应外界环境的节奏相对较慢,然而父母和老师没有跟随他的节奏而是采取不理解的态度,催促的应对方法,打乱了孩子内在的节奏,出现了情绪波动和不知所措。对于爸爸,孩子画出了两种情况:吃饭时爸爸是平静的水,在饭桌上,爸爸和孩子挨着,但描述说在心里和爸爸隔着30公里远;写作业后爸爸检查时是一团大火,而自己是一团小火。对于妈妈的形象也是关于写作业时妈妈是一团大火,会骂自己。在和爸爸妈妈的相处过程中,孩子往往会选择压抑自己内心愤怒的小火和想办法讨好的方式来避免火势更大。

孩子的情绪不够稳定,思维有时清晰有时混乱。这在于和父母缺乏沟通、课余时间以单独玩游戏为主,缺少同伴间的沟通交流。孩子父母带孩子参加了智力测验,测验结果显示孩子由于不配合,智力水平稍弱于正常。

针对这个孩子,怎样让他摆脱情绪困扰,学会沟通与交流,让他的老师和父母重新接纳他,悦纳他呢?

一、积极改变家庭环境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家庭环境、父母的思想言行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重要。

我和他的父母积极沟通,谈论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父母觉得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与其他人的沟通问题及做事拖拉学东西慢的问题。但进一步沟通了解到孩子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完成任务。我初步确定并和孩子家长反馈了孩子沟通/听课效率存在一定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爷爷奶奶的带养方式上,更多时候规则性不强,且替代孩子完成本年龄段本该自理的任务;第二、在家父母的催促会进一步打破孩子内在的节律性,慢上加慢;第三、爸爸不恰当的否定指责的沟通方式,让孩子生活中缺失父亲角色的榜样功能;第四、课余母亲放纵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这些活动让孩子缺少和他人的双向沟通。针对这些原因孩子父母表示认可,并接受了我给出的建议:第一、停止玩手机,看电视时间缩短;第二、去爷爷奶奶家的频率要做出调整;第三、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把“做事丢人”“你真笨”等语言换成要是我我就会……最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成员要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家庭规则。

儿童健康成长,做父母的首先就要时刻注意创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用健康文明的言行给儿童予以良好的影响。

二、接纳孩子,悦纳孩子

家长和老师曾一度想放弃孩子的学习,觉得他可能智力有问题,家长还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了鉴定。当家长和老师拿着鉴定结果找到我时,我看到了他们的无奈与期望的眼神。我跟他们解释到,孩子由于不配合稍弱于正常,如果配合呢?而且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智力水平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孩子刚刚二年级,如果我们放弃了,也就放弃了他的一生,我们要像对待智力正常孩子一样对待他,况且由于孩子不配合,这个鉴定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家长看着我,高兴的说:“我以为孩子是弱智呢,我以为孩子什么都不会呢?只要不是,我会一如既往的要求他。”老师也说:“我们在学校对孩子积极关注,让孩子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我也给他们讲了过程很重要,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结果,每个孩子都是不完美的小孩,我们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跟他们聊了一些针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技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儿童更是如此。家长和教师多用表扬和鼓励,這样可以使儿童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这就是提倡赏识教育的道理。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关注孩子全面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精彩。

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平等、独立的人格,人人都需要尊重和平等,儿童也不例外,这些要求是与生俱来的,是符合人性要求的。任何不平等的言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长大成人后就很难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了。所以,平等交流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像对待朋友一样友好。说话要多用平等的口吻,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事先要和孩子多商量,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要多给机会让他自由选择。

三、学会沟通,调整情绪

我引导孩子用形象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愤怒,他说像气球,快要爆炸的气球,然后他在手里画了一个代表愤怒的气球,我引导他体会愤怒带来的身体的感觉体验,体验后他在画上放飞了愤怒的气球,愤怒的直线的嘴变成了上扬嘴角的开心的心情。接下来就具体的体育课上的事件做了自我暴露,我们共同提出几个不同的应对这个“困难”的办法,经过排除,筛选出了可行有效的办法。

聊天的过程中,孩子会给我出题,但所出的题目不具有逻辑性,在沟通后自己调整了出题方式。并且我发现孩子说话时也基本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不会正视我,没有眼神交流等。我给了孩子反馈后,孩子开始放下手里正在从事的活动,和我认真交流。孩子主要表达了关于爸爸不允许自己去爷爷奶奶家的情绪,表达的情绪明显低落。在共情的基础上,我和孩子共同交流了如何解决目前的情况,我们共同提出几个方案,并且去除不可行的方案,让孩子做出了选择,孩子选择和爸爸沟通,和爷爷奶奶视频通话。围绕孩子心中的爸爸和妈妈的形象,了解孩子眼里的亲子关系。我将上次爸爸希望孩子能快乐而不是非要考高分时,孩子的眼神非常惊讶,并且和我反复确认。我引导孩子如何灭火,孩子说用水而不是用火灭。我引导孩子今晚试着和爸爸用我教的方法做沟通:把眼里看到的爸爸的生气模样告诉爸爸,把自己的恐惧/生气也告诉爸爸,并且是平静地告诉。孩子高兴的点点头。

有一次,孩子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主动要求在纸上画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在绘画过程中,我和他沟通交流了这一段时间的情况。孩子回忆了和同伴的游戏。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变得很温柔,爸爸也不批评自己。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与改变。他说会偶尔去看爷爷奶奶,也适应了这种节奏,做作业很自主也比以前速度快了。在学校和在家都会得到表扬,还经常与老师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他自己感觉很快乐,不经常发小脾气了,而且和同学也慢慢有了交流。

看到孩子的改变,我由衷的高兴。我只想说,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灵深处的钟声。人生是诚挚的,人生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又有太多的喜怒与悲欢,太多的烦恼与惊喜。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当你投身自然的一刹那,你只要能坦然面对,宁静至远。让微笑伴随你,走出冬天的心情,积蓄着所有的力量,如同一只曾经受伤的雄鹰,怀着对天空的渴望,展翅飞翔,我们没有理由选择放弃,既然选择了远方,向前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孩子,在人生路中,只做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爷爷奶奶交流儿童
如此交流,太暖!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看望爷爷奶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压岁钱
“六·一”——我们过年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