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班级家庭情况分析,以心育心,促进学生阳光心理品质的养成

2017-05-10李颖魏兴慧

关键词:心理品质

李颖 魏兴慧

摘要: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依托班级入学情况分析,学校聘任家长式班主任,实施六年一贯式家庭式班集体培养教育措施,改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缺陷、半缺陷教育现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心理品质;以心育心;家长式班主任;家庭式班集体

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品质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创造力、自制、坚持、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与乐观等。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就是敏锐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引导他们发扬身上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的心理品质,使之愉快地度过人生的起步时期,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伴随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产生和产生的。父母对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成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力量,社会应当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沃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各个方面的努力。

一、学校2012级个例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21名同学,因父母离异造成单亲和再婚家庭的学生7人,而且其中相当部分的孩子被家长留给了祖辈抚养,很长时间里都看不到爸爸,或者妈妈,更谈不上情感上的沟通与生活上的陪伴。因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留守的学生2人,一两个月和父母见面,存在物质上的满足,情感上的缺陷现象。1名同学父母亲均为聋哑人,1名同学性格极其孤僻,一问话就哭鼻子。一个21人的班级,这样的特殊群体就11人,占了全班人数的52.4%。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加具有根基性的启蒙教育。但是,由于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婚率飙升,引起了大量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半缺失状态。2012级的这个班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班级。

二、家庭教育缺失可能造成的危害

(一)隔代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据资料显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离异而形成的由父亲或母亲一人抚养的“单亲家庭”或由祖父母代为抚养的孩子的“隔代教育”现象是一种严重的教育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这些隔代直系亲属来抚养,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使之不能在日常的生活接触中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人格的培养。很多这样的家庭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这些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至于学习、性格发展等处于无限制状态。

(二)情感缺失严重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父母离异或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情感极其脆弱。专家分析极易造成以下七大心理问题:

1.自闭:家庭的破裂,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2.自卑: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

3.自责: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在工作和学习的失败经常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

4.焦虑:单亲的孩子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5.抑郁: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等情绪。

6.妒忌: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很容易妒忌心理。

7.逆反: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极容易造成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

三、以心育心,大胆尝试,促进学生阳光心理品质形成

基于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基于对这样一个特殊班级的招生情况摸底,21人的班级,半数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最缺少的是关爱与陪伴,是持续的鼓励和认可。如何对这些孩子的小学生活负责,对他们的童年负责,人生负责,学校作出了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聘任優秀的教师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式班主任,聘期六年”。也就是在这样的决策下,魏老师一直陪伴了这些孩子六年,今年这些孩子已经步入了六年级,即将毕业了。回顾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魏老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做出了如下大胆摸索尝试。

(一)班主任位置上的多角色转换

六年的时光中,魏老师的教育是在与同学们的陪伴中,多角色的转化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的。

首先,老师就是老师。在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中,一天内她就熟记了学生的姓名;一周内对所有孩子的家庭背景了如指掌;一月内11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她都一一进行了走访。六年中她秉承“知识、习惯补短,个性特色扬长”的教育实践。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为教育困难的家长补课,制定行为习惯养成评价机制,评价导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精心设计班级志愿服务岗位,让每一名学生拥有“服务班集体人人有责”的意识,推荐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的平台进行锻炼,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一向胆小的烁烁同学,魏老师就常让他去其他办公室、教导处完成一些小任务,特意培养他的沟通能力和胆量。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呢。作为语文骨干教师,她鼓励学生加大阅读,推荐名家名篇,和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儿童读物,并进行阅读分享,这在语文学科改进意见出台之前就已经很好地在她的语文教学中实施了。在课堂上,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培养中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中心。作为班主任,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对症下药。自己的电话时常是热线,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以便及时帮助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

其次,老师还是朋友。师生之间朋友关系的建立不取决老师想把学生当朋友,而取决于学生是否把老师当朋友。教师是行为的先行者,尊重、信任、理解都是和学生形成朋友关系的先决条件。四年级一次口语交际课上,以“感受身边的温暖”为主题展开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孩子们面面相觑,两眼茫然,无话可说,使魏老师陷入了尴尬的僵局。一个不懂感恩的人,生活中哪会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呢?内心照不进阳光,生命之花怎会绽放呢?这可不是小事啊!她开始为每个学生建设“心语手册”。起初,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与她进行心语沟通,她都会每天和不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心语和故事。“小然,昨天是重阳节,本来好几天前,我就记得要回家和老人一起吃饭,给他们一个惊喜,昨天一忙,全都忘到九霄云外了,直到晚上才想起来,赶紧给他们打了问候的电话,今天我一定会好好为他们过一个节日。”像这样,魏老师和同学分享的心语故事很多很多。一次,两次,时间长了,同学们慢慢认可了魏老师这个大朋友,通过“心语手册”分享他们的感动,诉说他们的困惑与忧伤。“老师,今天家里收玉米,放学了家里人还没回来,我第一次独立给家人蒸了米饭,炒了圆白菜,爷爷眼里闪泪花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这就是当老师的成就感啊!六年中魏老师还积极践行我校的赏识教育理念,“放大学生优点,包容学生的不足,不求人人都优秀,但求天天都进步”,21名同学每天都在努力着、进步着。

再次,老师也是家长。有人说,美国因为两本书而强大,《圣经》和《宪法》,《圣经》代表爱,《宪法》代表规则。教育也如此,人生以爱为入口,以敬畏规则为出口。爱的教育源自于母亲,而规则的教育源自于父亲。六年中魏老师正是在父亲与母亲的角色转换中,上演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剧情,以心育心,以爱育爱,遵守规则,合理竞争,以家长之心做老师,引导着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罗森卡尔说过“最高明的教育家都是大骗子。” 魏老师说,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就不断地“骗”学生——她利用一切机会给予孩子表扬,在班级里夸,在学校外夸,给同学夸,给任课老师夸,给学生父母夸。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种舆论,在这个强大的舆论氛围中,被夸的孩子觉得自己本就如此,自然而然就会做得更好。所以,这种“骗”不仅不会伤害孩子,反而更激起孩子的自信。当然,魏老师说这种“夸”也是讲究策略的,少用形容词,更多地要通过描述过程来实现。这种教育方式与“在妈妈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如出一辙。只不过,魏老师的教育在爱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智慧在其中。当然对于忽视规则,违反纪律的行为,她是绝对不会姑息的,会像严父一样批评和教育。这就是魏老师宽严有度的家长作为。

(二)构建家庭式班集体

这个有21人组成班集体在魏老师的带领下,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深处其中你就会感受到浓郁的家的氛围。“小帅、毕毕、玉、烁烁……”这些称呼是那样的温暖,我们的父母唤我们的名字也不过如此吧。“**姐,我这道题不明白,你快给我讲讲吧”;“作为班里最大的姐姐,我要对咱们班所有人说,我们要学会感恩”;“这次运动会,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论成败,他们都是我们家庭的骄傲”;“老师比一比,看我比您都高了”。家庭成员的温馨对话就是这样的吧。

不管是文艺作品,还是一个集体或是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物,班级也是一样。而班级的灵魂人物就是班委会。这个班的灵魂人物是全班公认的两位“姐姐”。她们在班级中的角色,不是老师的跟班,也不是老师的代言人,她们是班级的领军者。她们(其中一位就是留守儿童)不但自己学习好、兴趣广泛,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积极上进,公正无私,勤奋刻苦,最为重要的是能够严格自律。也正是在她们的带领下,“家”中很多成员不论是学习,还是守纪方面都实现了由他律向自律的的转变。

四、六年教育效果

2012年入学,2018年即将到来,这些可爱的孩子就要毕业了。魏老师说,孩子们在课内外乐表达、善表达,在各种展示才艺的活动中多次获得市、区级团体、个人一、二等奖的佳绩,很欣慰。如今班里孩子们格局大,站位高,他们把 “只要我光明,中国就不黑暗”的信条迁移到“只要我光明,学校就不黑暗”“只要我光明,班级就不黑暗”为行事的准则。早自习无老师看管,却无一人喧哗,孩子们都在潜心研究学习;公共场合文明有禮,何时何地见到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放进垃圾桶;班内不在值日生服务岗了,因为谁有空谁就主动承担起值日生的职责,从未出现班级脏乱现象。

目前这是全校上下公认的好班。许多任课教师上公开课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展示。因为在他们身上充分的体现了灵动与儒雅共存,自信与谦逊同在。在区德育活动课评优中,听课的专家无不夸赞“这才是真正优秀的班主任,这才是真正优秀的班集体”谁曾想到这是一个具有庞大特殊群体孩子组成的集体啊。现在,他们有的是区级科学小记者;有的是学校升旗仪式的金牌主持人;有的是校园了不起的足球小将;有的是学校有名的小画家、小作家;有的早已超越同龄人的厨艺水平,能为辛劳的爷爷奶奶做一桌子饭菜;就连一问话就哭的那个孩子现在也是班级当中“跑腿”的优秀勤务兵,能交流,会表达。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断迸发的暖暖的阳光。六年的时光,他们摆脱了 “道理我懂,可是我做不到”的困境,让“知行合一”已成为他们最美的标签!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遇到了困难勇敢地迎上前,碰上了挫折依然充满自信,失败了依然执着于既定的目标走,这些都是健康,是心理的健康。碰到同学教师学会微笑问候,他人有了困难学会热情帮助,与同学老师有了矛盾学会友善相处,这些也是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随手拧紧哗哗流着水的水龙头,自觉将废弃物丢进垃圾桶,这些更是健康,是道德的健康。健康是财富,健康是理念,健康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依托班级情况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以心育心,促进学生阳光心理品质的形成,用六年的付出为孩子的终生负责,我们做到了。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从发展路径探讨如何培育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
谈父母控制与4—6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孙彩平:儿童心理品质的养成重在实践
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及相关因素研究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培养策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