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的家庭干预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7-05-10王好生

关键词:心理素质子女心理健康

王好生

摘要:家庭教育的影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基础,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干预功能,又要有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干预,同时还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的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立体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不但应该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应该使孩子拥有健康、积极、丰富的人生。这要求为人父母首先应注重自身发展,树立良好的做人榜样,应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成为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导者,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中学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家庭干预;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的影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基础,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干预功能,又要有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干预,同时还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中学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一、家庭对子女教育误区的分析

现在学多子女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父母压在子女身上的精神负担实在太重。而相当多的父母朋友还未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相当部分中小学生父母的自身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相适应,出现许多教育的误区。

(一)对子女的智商和成绩的要求过多、过高,而对伦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塑造、合作意识的教育、挫折体验教育等太少。

(二)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对孩子的能力、愿望和适应性考虑少。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进大学,最好还能读研究生、博士生等。

(三)回报心理过强。父母经常把自己的付出反复说给孩子听,从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四)不够民主,为子女包办的过多,不愿倾听子女的意见、感受和建议,没有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

(五)父母不主動了解孩子的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个性,不能换位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

(六)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严重不足,部分父母制要求子女不停地学习,而自己却整日沉溺在舞场上、麻将桌上,不思进取。

(七)父母过于感情用事,错把宠爱当成父爱或母爱,对孩子的需要关心过度,百依百顺,盲目满足孩子要求,孩子做了坏事、错事也不批评,常把孩子的一点优点挂在嘴边表扬不停。

(八)教子方法简单,不够耐心、科学,常以训斥、威胁、打骂等简单的方式代替过细的思想和心理工作,以一味要求子女多做练习,多请家教多补习灯代替科学地开发子女的智力和潜能。

(九)父母自身心理变化无常,态度不稳定,一会训斥,一会表扬,一会冷淡。今天叫这么做,明天让那么做,这样使孩子缺乏是非标准,有一点事便不知如何是好,常常心神不宁,犹豫不安,做什么事都没有连续性,有时会因为怀疑一切而撒谎、封闭,甚至背叛朋友、亲人等。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自然有助于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析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自尊与互尊教育等。

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等。

5.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对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等。

6.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复习与遗忘规律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等。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

三、父母实施积极家庭干预的策略分析

家庭的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要求为人父母首先应注重自身发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做人榜样,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状况和心理变化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适当的权力,实施积极的家庭干预。

(一)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能否教育好子女以及能否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节奏都很紧张,家长要完自己的社会工作,还要料理家务,进行家庭教育,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家长必须要有良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持久的耐性和丰富的生活情趣等心理素质。为此家长要注重自身的提高,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加强自身心理维护。

(二)父母应该积极以身示范。从孩子出生,与之关系最密切的便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无不在其心理上产生或左或右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心理异常的父母,能教出一个人格优秀的孩子。由此,父母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与子女的心灵沟通。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孩子密切的接触、谈话、交流情感去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规律。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谈话,这就要求父母通过谈话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最关心的事件,跟孩子谈真实的感情,而非日常生活的寒暄敷衍,从而了解情况,为其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其心理健康生长。

(四)营造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一个平稳和谐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而一个不安定、不具安全感的家庭,孩子怎么会受到很好的关心爱护,一个幼小的心灵又怎么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必须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即便是离异的家庭,也应当充分地关心孩子,让其有充分的自信,感觉到自己永远是父母最爱的人,这样才能使其心情愉快地学习,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五)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两种对立的状态,坚持和动摇,僵硬和温柔,父母坚持用温柔的态度,孩子易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稳定的情绪;摇摆的温柔,孩子易学会钻父母的空子,利用父母管理的差异,形成狡猾的心理;坚持但方法僵硬;孩子处于两难和无论如何都是错的境地。天长日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就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良好的教育方式也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很好地完成其学业。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培养。父母要注重对子女进行积极健康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做人,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进行必要的耐挫折教育、培养良好意志品质教育,积极的合作互助、责任心和爱心教育等,促其身心健康持续发展。

(七)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是复杂的,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免具有大众化的一面,针对每一个孩子又有其特殊性,父母与子女接触是最多的,根据平时的观察可以发现更多在其成长中的不同阶段而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父母通过采用积极认同和理解的方法,而非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把精力用于学业。

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学生的成功源于父母的启蒙和教育。因此家庭干预是孩子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基础,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子女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Tomb-sweeping Day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