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年级学生《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需要的调查报告

2017-05-10卫春肖军魏钰

关键词:马斯洛教育教师

卫春 肖军 魏钰

一、问题的提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最重要的人本主义理论之一,对于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和家长,如何因材施教以及改善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这套理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呢?对于学生不同层次的缺失,作为教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呢?

二、主题词的界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按重要性依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后来发展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

三、研究对象、方法

1.调查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共65人。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班班主任协助调查。共发65份,回收65份,有效问卷占100%。

四、操作步骤:

理论讲解——完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措施

五、数据分析:

(一)整体分析

学生对于七大方面的需要统计结果详见图1.

从图1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生理方面的需要最为突出,其次是安全及归属方面的需要。看来,高年级学生的需求还处于低级阶段。然而,学生对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又位列第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却缺乏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具体分析

对于生理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孩子还是希望食物、水等基本身体所需的东西得到满足,还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更高层次的需求很少涉及或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涉及到。而需求缺失最明显的几点也是关于他们自身与身心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知识普及。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地成长是最为重要的。数据分析结果详见图2。

安全的需要在七大需求中排在第二的位置,说明学生在环境安全、身体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所面临的稳定性、安全性、保障性有所欠缺,缺乏安全感。由于我校的地理位置,假期装修等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对于校园以及周边的环境缺乏安全感。数据分析结果详见图3。

在归属感方面,由于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可望在集体中获得关注与鼓励,,这样才会有在各个集体中生存的价值。而且从表4中不难看出,学生们都渴望在集体中被同学关爱,被老师关爱,及时的鼓励能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把学校、班级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

数据分析结果详见图4。

从学生对于七大方面需要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小学生对于实现自我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主要还是希望通过参与班级管理,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在学校、班级体现自我价值。

(三)措施建议:

数据整理综合学生整体数据分析:近80%的学生关注到的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这一需求是在人的需求中的层次最低的需求,而又有50%的学生又把目光直接关注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一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上,我们知道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七大需求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循环上升的关系,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也就是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在逐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存在于关注结果,忽略实现过程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经历逐步实现自身愿望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结合72名学生调查问卷中反应出来的情况,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

1、爱学生,要做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爱学生,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就会感受得到,甚至还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教师还没有掌握爱学生的方法,还不会爱学生,还不知道怎样爱才会被学生所接受,才能让他从心里感受到老师的爱。因此爱学生需要智慧,需要用智慧的心灵去探究孩子的心理。爱学生一定要在了解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他所需要的愛。教师爱对于学生不是锦上添花,而要做到雪中送炭。

在学生问卷中,学生对于生理与安全方面的需求最为迫切,有近80%的孩子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这个结果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因为就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不需要至少是不太需要我们过多地去关注。但这却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所以,对于接受问卷调查的72名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学校作为学生除了家以外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应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例如,课间在楼道玩耍时,不用担心地面湿滑会摔倒而不敢游戏;不用担心放学时被来往的汽车、行人刮蹭到而受伤等。当我们为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是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

2、爱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安全感与归属感。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归属感。爱与归属的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亲情和爱情的需要。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始终贯穿始终,而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当一个人生活各方面都无法获得归属与安全感时,那种无根而漂浮的感觉,很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那些不被同伴接纳或是遭到拒绝的儿童通常都是高危儿童。在这些高危儿童身上更容易出现辍学、违法乱纪行为,这种不良的情绪还有可能延续到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甚至是整个人生。 可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安全感与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结合问卷中学生出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可以 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注重了解、学会尊重

一个真正的优秀老师,他一定会是一个十分了解学生的教师。而且对与学生的了解绝不能仅靠班干部汇报,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内心去观察、思考,去充分地了解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个感觉老师对我最好,老师最信任我。

接受调研的学生都是高年級的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队员自主意识强,思想正走向独立,对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现象都有独立的见解,为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把队员们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与成人“平等”的人,在教育主体的和谐共生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活动情境,加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用发展的眼光去去看待我们的学生,用赏识目光看待我们的学生,为尊重学生的选择,甚至是犯错误的权利。建立师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和谐局面。为学生大家成长的平台,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

比如每次开展少先队活动时我们可以把活动的指挥棒交给孩子,鼓励队员充分参与队会的准备过程,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提出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对于不同的方案辅导员要多肯定,少批评,对特色鲜明、可行性强的要大力推广、奖励;积极采纳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创设情境让队员们在活动中施展才华,使学生人人都有服务锻炼的平台,让学生人人都有锻炼、出彩的机会。这种做法不仅满足了队员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还能够起到强化学生归属感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开展“手拉手”等活动,以此实现群体互动和同伴互助,体现团队关爱,促进共同成长。这些队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从而增强少先队员的少先队组织光荣感和归属感。

(2)建立师生互动的管理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师生互动的管理模式。集体的事大家做,集体的是争着做。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工作,建立班干部轮换制,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同时在班委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为同学服务”的竞争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集体需要我的付出,感受到我为集体的付出是有意义的,这个集体就像是我第二个温暖的家。使学生感受到为自己的家付出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快乐。

3、爱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

审美需要是人们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它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 审美意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乃至对于培养对于学生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问卷来看,学生在审美情趣上是有一定需求的,比如他们会关注到自己的校服的颜色、式样、他们甚至还联想到运用中国元素来装饰自己的校服等等,但是从学生所涉及到的审美角度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审美的认识理解较为肤浅,只停留在表面,只关注形式而忽略内容,缺少是非观,欠缺一双发现美、寻找美的眼睛。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发现美、关注美、评价美的平台,引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

结合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实践为途径,根据学生的学段要求, 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培养,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在文化承传发展过程中营造审美文化,在学校教育仪式活动中突出审美精神、在艺术教育中提升学生审美品质等,为学生提供认识美,感受美的平台,还可以充分利用少先队这一阵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在课余休闲活动中探究美,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拓展美。

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关注自身的言行,从古到今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衣着打扮、精神气质、理想境界、个性作风等,必然直接影响着学生审美品质的形成。同时,教师作为审美教育的施教者,必须加强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包括审美精神、情趣、品位、能力等的提升,使自身成为审美教育的涌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六、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生活在不同情境下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还有个体差异性。班主任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共同需要和个性化需要,不断地制定、调整教学策略,在不断地调整、反思、提高的过程完善我们的教育策略,适时适度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马斯洛教育教师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敲石工人的话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marriage view based on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