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魅力语文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017-05-10韩丹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

韩丹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语言的艺术。”语言就是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渠道,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句评价语言的尺度,使它不损伤我们孩子的进取心、自尊心。于是在我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开始注意使用积极语言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肯定、赏识和赞许中自主学习。

关键词:肯定;赞许;兴趣;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热情,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等的学习行为。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总有许多学生课堂上走神,不专心听讲,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家后更是不愿做课后作业,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些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学习能力也很欠缺,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因而,他们的语文成绩就非常令人担忧。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甚至是学习活动中的“看客”“旁观者”,逐渐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在我看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也曾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席话”必得使学生听得清楚且想听爱听,从而爱上。那“兴趣”又从何从来呢?

一、用赏识与鼓励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學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用诙谐与幽默,给课堂带来开心的笑声

语文,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它的知识系统涵括非常庞大,直接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没有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注意力那么集中,于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几乎成了"乏味"的代名词了。经过苦思冥想,我认为还得从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开始,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语文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课堂评价语言也可以变得幽默、诙谐,教师的个性也可以渗透语文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比如有时因气候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 “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 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吃'多美丽'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幽默化的评价语,不仅能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而且有时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记得某次公开课,在让学生将相对应的词语贴在黑板图片上的环节,因为学生积极性过高,没有遵守课堂秩序一拥而上,将写有“蘑菇”的纸片撕掉了一角,学生一起"惊叫"的场面。幸好我立刻反应过来,及时的对他们说:“同学们,大蘑菇被你们一拥而上的咬掉了一口!”听后,学生立刻走回了座位安静的坐好了……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教师表现出不知所措的行为举止,学生们会怎样,估计他们也会笑,笑老师、笑课堂、笑时间的逝去、笑他们自己的“无畏”和老师的无助……结局天壤之别!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扭转乾坤,这不是一句空话。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用商榷与探讨,让学生享受平等民主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的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着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特级教师魏书生不喜欢在学生犯错时大声训斥,让他们哑口无言,而是让他们红着脸为大家唱歌,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这样评价:“说得很精彩,如果声音能再响亮点儿就更好了。”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也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这些评价突出了问题的焦点,语气婉转,却能一语点中的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如何改进有明确的认识。

记得一次的听写过后,我发现班中孩子的字体结构掌握的并不好,于是我把“寞”字写在了黑板上,在肯定孩子写的并没有错的前提下让大家再次观察思考,究竟如何能把这个字写好?“我知道,我知道,下面的“大”字不能写的太大,要不很难看!”王递凯兴奋的说着。“你说的真好,没错,就是这样,“寞”中的“大”要适当收缩,这样才能使整个字变得协调。就像我们在班级中,不正向这个字一样吗,如果某个人太突出不就是一种不和谐了吗?做人就应该个人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你们说对吗?”同学们听后频频点头。

瞧,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不仅使学生兴奋不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还达到了德育渗透的作用,可谓事半功倍。

四、用宽容与理解,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已见、有思想,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然既然是评价,我们就要明白其目的和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而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的优势,提高自信心,如果如是,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是激情燃烧的,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因而教师评价的语言首先应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要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长处和缺点,评价的语言要富于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没有哪句评价语言是放之四海皆适的,而我们教师却容易忽视这一点,一句“太好了”一句”很好”就能走遍天下,對待所有的学生吗?答曰非也,评价应体现教师的“因材施评”;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机智更应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试想有哪个学生愿意接受不真诚的评价?就说我们吧,当我们从别人对你虚伪的评论中听出“端倪”会作何感想?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尔虞我诈,可学生尚处未成年,他们是需要真诚的呀!所以评价的语言要以朴实为主,毋须华丽。因为华丽的外表下面往往寄生着不真实和不真诚,而这些正是与评价目的背道相驰的。

教师充满魅力的积极语言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总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确发挥鼓励性积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爱上语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