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你平和,促你成长

2017-05-10雷智慧

雷智慧

摘要:本案例是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一例三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解、分析,从家长、教师两个微系统出发,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进行干预,经过9次咨询,学生问题行为得以改善,辅导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多动;行为问题;行为矫正方案;微系统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浩(化名),男,9岁,三年级学生。该生头脑灵活、生性活泼好动,身体发育良好。智力水平正常,成绩中下,无重大身体疾病,无家族精神病及遗传病史。

(一)主述

自己在班级中不讨人喜欢,同学都觉得我爱捣蛋,我也总惹同学和老师不高兴。上课的时候我会自己看书或者玩玩具,或者下座位去找同学说话,经常因此受批评。下课别人不会主动陪我玩,所以我就会主动找他们,比如随便拿同学的东西,或者动同学的头发,他们会追着我要或者不理我。我不喜欢别人管我,他们看不起我,所以管我我就会翻脸。

班主任现在不太信任我,有时候和同学闹矛盾,老师调查完情况会说是我的错,我虽然很委屈觉得不公平,但也不会跟老师说。

爸妈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他们总是打我或骂我,他们其实并不理解我。

(二)他人觀察和反映

1.班主任观察及反映

该生从二年级开始,出现上课随便下座位、随便讲话的情况,有时会突然发出声音引起别人的注意,严重干扰上课秩序。下课会破坏班级公物,和同学发生多次冲突。

小浩的自理能力也一般,平时桌洞、小柜子物品总是很凌乱,常常因此给班级扣分。班级的小干部提醒他,他也会顶嘴,不服从管理。

小浩的学习在一年级还不错,喜欢看书,知识面很广。不过他不太喜欢写作业,尤其是语文作业,我多次针对作业跟他提过要求,后来他干脆不计作业了。从二年级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这跟他上课不认真听讲有很大关系。虽然我也常常鼓励他,但是效果不明显。

针对他的问题,我时常找他聊天,最开始说了他会自责,然后保证改,但是过段时间还会犯。再后来发现问题找他询问,他会撒谎不承认。所以现在行为上自控能力越来越弱。

2.家长描述

孩子一年级还稍微让我们省心点儿,学习上问题不大,也不经常招惹同学,虽然作业需要我们费心督促,不过基本都能完成。到了二年级行为习惯上总是出问题,每次老师跟我们反馈他的情况,我们都很着急。他爸从前是军人,对他比较严厉,有问题了就会打他。我虽然不打他,但是太着急了就会冲他吼。写作业字潦草了吼,做错题了吼,与同学闹矛盾了也吼,孩子现在跟我们的关系也不向以前那么好了。我也觉得这样对待孩子不好,但行为上总是按耐不住。到了三年级班主任跟我们反应孩子总是出问题,还爱撒谎,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引导他了。

3.同学描述

他经常捣乱上课纪律,下课爱招惹同学,还爱动手打人,每次打的时候手还特别重,所以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欢和他玩。

4.来访者作品分析

小浩的作业字迹不公正,下笔比较重,写字常常出格。显示可能有感统失调,待进一步医院诊断确认。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评估与诊断:

小浩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好动,包括上课离开座位、大声说话,做小动作,下课招惹同学;自控能力差,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结合医院诊断,小浩本身未患有器质性疾病,身体健康。

虽然小浩有多动行为,但结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小浩没有先天器质性生理疾病,同时发生时间不是从出生开始,因此排除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根据非精神疾病心理紊乱性系统分类诊断标准,小浩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经医院针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显示,小浩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为大肌肉及其平衡失调和触觉过份防御。

结合上述分析,最终判定小浩是由感统失调、自身性格特点及外界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一般行为问题。一般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两种[1],一种是非适应性的行为过度出现,即过度行为。在小浩身上表现为多动、爱招惹别人、撒谎。另一种是适应性行为的缺失,即缺失行为,主要表现有不爱收拾,自理能力弱。合并这两种行为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紊乱,同时辐射性地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

(二)分析其原因如下:

个人原因:小浩本身有感觉统合失调,其精细动作发展不到位,尤其是写字这类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家长的要求,自身产生抗拒。同时他自尊心强,对别人的批评和意见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在班级中比较自我,因此朋友较少。此外,小浩酷爱看书,心理成熟较早,对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反应过度。

家庭原因:一方面,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动仄就打给孩子树立了武力解决问题的负面榜样;另一方面,母亲教育行为单一,对孩子没有推心置腹的内心沟通,以吼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一直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不深究背后的心理原因,因此对孩子有很多误解。

学校原因: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知道小浩患有感统失调,对他的作业要求过高,不断挫伤他的学习积极性。看到小浩有过错不纠正(尤其是作业方面),在教育上缺乏耐心,认为他就是个屡教不改的孩子,因此在小浩出现问题时处理不够公允。教师的这种认知潜移默化影响了其他学生,导致大家给小浩贴上捣蛋鬼的标签,不爱与他交朋友,小浩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主动招惹别人的方式来与班级同学互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辅导方案

(一)咨询方法

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2]将个体的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包括个体的家庭、学校、社会等,这些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因此对个体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可以从系统的层面多角度出发来进行辅导。

认知行为疗法是在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对个体的错误信念进行矫正,帮助其改正不当行为的一种治疗方式。

(二)咨询目的

1.近期目标:帮助该生获取新的适应性行为模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对自我能够成为合格小学生的良好期待。

2.长期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在平和的人际关系中发展良好的个性。

(三)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二次咨询的目标在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搜集信息,对小浩作出客观的评估和诊断。

本阶段主要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小浩予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充分的尊重和耐心的倾听。由于小浩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屡屡受挫,因此最初的交谈他显得有些防备。此时我对他能说到的话题表现出无尽的兴趣,并适时对他严密的逻辑报以由衷的赞叹,小浩慢慢对我放下了戒备,开始畅所欲言。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小浩时而表现出做完错事的愧疚,时而对教师的偏见表示委屈,时而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表达无奈。真正做到了敞开心扉来交流,这种交流也帮助小浩自由地探索自己内心的变化过程。

第二阶段:认知、行为转化阶段

1、建立合理的认知。在第三、四次咨询过程中,主要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认知疗法,通过情景再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技术,帮助小浩认识到以下几点:

(1)我希望成为一个被人喜欢的好学生,只是我用了错误的方法去引起别人的注意,给大家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所以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和我交往,并不是同学故意排斥我。如果我用别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行为来和大家交往,我是可以交到朋友的。

(2)班主任老师对我并不是有偏见,她其实很关心我,看到我的进步也很开心。之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判断上的偏差,也是因为我曾经说谎导致她不知道应不应该信任我。如果我每次都如实跟老师说明情况,争取老师的理解,就不会造成这种误解。

(3)爸爸妈妈并不是不爱我,只是当我做得不好时他们会着急,我又没有主动跟爸爸妈妈交流我的困难和想法,导致爸妈在不理解的情况下采用了错误的方式来教育我。

2、家校联合,制定行为改进方案。

第五、六次咨询分别约谈家长、班主任,从家校两个角度入手,了解其对小浩的实际影响,并总结小浩的主要问题,寻求可切入的改进点,同时反思家校双方在教育方式上的改进措施。

在第五次咨询中,通过认知疗法,引导家长认识到,小浩学习不积极不是他不上进,而是感统失调使小浩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导致写字对他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会屡次重写还不合标准。这个过程严重挫伤了小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太焦虑,缺少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并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有问题时不能及时分析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在后继教育中应该尽量控制情绪,多跟孩子沟通,让小浩能在平和的氛围中面对问题。此外,要彻底杜绝对小浩的打骂行为。

第六次咨询与班主任李老师进行深入沟通,肯定李老师在教育小浩的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并制定后继教育改进措施:

(1)降低对小浩的作业要求,在他达到要求时积极鼓励,帮助他找回学习的信心。

(2)积极发扬小浩爱看书的优点,为小浩安排几个爱看书的朋友,大家共读一本书,帮助小浩体会正确的交友方式。

(3)遇到问题认真听取小浩的意见,放平心态,允许小浩在偶尔的犯错中螺旋式的成长。

第七次咨询,约谈家长、班主任老师共同制定小浩的矫正方案。

(1)矫正时间:2个月

(2)靶行为:针对小浩出现的九大问题,由易到难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两个周的时间改进三个靶行为:每天把桌洞和柜子整理干净;自觉记作业并回家完成;上课不下座位,不发怪声。

第二层次:用两个周的时间改进三个靶行为:课上不看课外书;课上不做小动作;服从班级小干部的管理。

第三个层次:用四个周的时间改进最难的三个靶行为:课下不随便招惹同学和追跑打闹;不打人,不骂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保证课堂上的作业和任务在课堂上完成。

针对以上三个层次行为改进方案,制定每天的行为反馈表格如下:

其中允许犯错次数是与小浩协商的每天可犯错的次数,它会随着方案的推进逐渐减少直至为0;实际犯错次数是由班主任老师记录的每天的实际犯错次数。

(3)奖励规则

若小浩当天的实际违反次数小于允许违反次数,则由班主任在行为反馈本上贴一个笑脸奖贴,并由父母回家口头表扬,拥抱一次。

若小浩连续一周均达到标准,则班主任在班级中公开表扬一次,并由小浩安排父母陪伴玩耍半天。

若小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阶段性靶行为的改进,则由班主任、家长、心理老师共同颁发“进步喜报”一张,并进行正式庆祝。

针对制定的行为改进方案,咨询师、班主任、家庭和小浩一人一份,并在改进方案上签字确认。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本阶段通过第八次咨询完成,主要任务是继续跟进行为改进方案的执行情况,通过与家长、班主任老师保持长期和不定期的电话、当面沟通,随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断鼓励小浩将良好行为习惯坚持下去。此外跟进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方式改进的情况。

第四阶段:结束阶段

第九次咨询,与小浩回顾整体咨询过程,评估整体咨询效果,再次提醒可能出现的反复,鼓励小浩坚持,并感谢他的到来与进步,结束咨询。

一、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学习上开始又有点信心了,老师和同学开始喜欢我了。爸爸妈妈对我平和了很多,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温馨。

(二)相关他人的评价

老师:小浩改进的决心挺大的,整个执行过程中最开始虽然有点儿难,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后来看到了效果,好强劲儿上来了,真的改变了很多。现在上课下课都能很好控制自己了。

父母:孩子现在进步很大,回家自己写作业,还主动整理东西。愿意和我们分享在学校发生的好和不好的事情了。

二、总结与反思

(一)经验总结

运用生态模型理论,从个家庭、学校两个微系统对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和系统干预,能借助多个着力点共同作用,一方面能够及时帮助小浩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改进不良行为,同时在系统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帮助小浩维持这些习惯。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小浩的家庭,班主任教师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此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有待改进之处

小浩的问题主要是行为问题,聚焦于多动,可以适当在辅导过程中增加一些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便于小浩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这次的辅导虽然效果较好,但我也深刻领会到一个好的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理论和咨询技术,并且在咨询过程中树立系统观,从个体和环境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干预,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多方力量,促使来访者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傅宏.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5-247.

[2]王军利.生态模式下的多动行为咨询和治疗[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13)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