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7-05-10鲍玮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鲍玮

摘要:学校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多元建构 “阳光的心 芬芳的爱”心育文化体系,聚焦学生可塑造的24项积极心理核心品质培养,整合心育资源,拓宽心育途径,创新实践三活“阳光灵动”课堂,凸显四全课程特色,促进学校心育工作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 positive psychology)[1] 是 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在对心理学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倡导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美德,从而填补了心理学在正常人心理活动研究方面的空白,恢复了人性的积极面。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2]指出,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以积极视角出发从关注少数“问题”学生的“修补”,扩大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干预,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心理体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成为学校心育工作重点。我校作为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强调教育理念更新,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接纳生命的不完美,在不回避消极情绪和现有问题的同时,更加强调积极地视角去挖掘生命的成长点,关注人格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学校文化的环境建设等。学校相信每个学生每个老师每个家庭向善行善的生命之源,以后现代心理理论积极视角坦诚的面对学校实际,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聚焦可塑造的24项积极心理核心品质,探索形成 “阳光的心 芬芳的爱”心育特色文化体系,创新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突破性的发展。

一、学校心育特色文化的多元建构

马斯洛、罗杰斯等心理专家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學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3]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必须是建立在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中、集全校之力发展的有机整体,这也将是工作得以突破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全新梳理确立了新的育人目标,从“智慧与知识”、“勇气、正义与节制”、“爱与人性”、“灵性与超越”4个维度细化为8个层面积极的生命观。而每一个积极生命观都对应着积极心理学24个核心品质。比如:爱与人性目标下,期望孩子们拥有快乐生命的积极生命观,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好、感受美好、传递美好的积极心理品质。(附件1 表格)

我校具有多年生命教育研究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思考并寻找到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的高度契合点,也是心育特色发展的校园文化沃土。二者的融合,原有的生命教育文化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构建“阳光的心 芬芳的爱”心育文化体系(一个基础)。以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学和充满关爱以 “向善和行善”两善活动为核心的生命教育为支撑(两个支撑),“活泼的基础课程”、“活跃的校本课程”、“活力的自选课程”为载体三活课堂探索更为适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课(三活课程),以学生“自助”的心理社团、家长与学生互助成长的彩虹协会、协助教师成长的心悦工作坊、校外辅助学校特色发展的明远教育书院为教育资源(四大资源);打造心育核心教师团队,分层设计、扎实开展心理校本培训研修活动,关爱教师专业成长,成立“心灵暖灯”剧社,创编“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生活、爱自然”五微系列积极心理教育剧(五微剧社);举办绘画绘本、微电影、歌舞、戏剧、成长故事、摄影等形式丰富的师生“绘爱之心”成果展(六种成果);创新焦点解决七彩达人积分评价,搭建属于孩子自己的展示交流平台“心理优品”达人秀(七彩达人),让学校师生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让校园生活散发爱的芬芳。

二、整合心育资源,拓宽心育途径

(一)开发四大资源为保障,形成心育协作合力

“阳光的心·芬芳的爱”心育文化积极心理氛围营造,心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学校能够挖掘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挖掘了以学生“自助”的心理社团、家长与学生互助成长的彩虹协会、协助教师成长的心悦工作坊、校外辅助学校特色发展的明远教育书院为教育资源(四大资源);

1、校外辅助学校特色发展的明远教育书院拥有全国教育心理领军的专家团队,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会全程跟进心育工作的师资培训、过程监控测评、心育课题的专家支持等等,使学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及时获得最新最专业的指导,确保心育工作品质。

2、家长与学生互助成长的彩虹协会是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个学生家庭公开招募的具有一定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百人家长志愿者团队,由家长全程参与学校心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心育课程开发、心育活动的实施,特别是家长心理讲堂、心理网络微课的实施,由家长提出需求、树立家长和学生同步入学的理念,真正做到家校协作,使积极育人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一个家庭。

3、协助教师成长的心悦工作坊是面向全校200余位教师免费开放的心理团体辅导沙龙活动。学校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长期合作,为教师的职业减压、亲密关系、情绪管理、焦点解决班级管理等开设专题工作坊,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增进师生情谊、润滑家校关系,帮助教师个人的心灵成长以最终受益于每一个学生。

4、组建学生“自助”的心理社团,由心理教师作为社团负责人,通过学生自主互助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自护意识。挖掘学生朋辈资源,每个班都设有心理自助站,相信尊重每一个生命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在向善的心理动力和行善的行为能力。

(二)“向善和行善”两善活动为核心,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学校自主开发设计了系列以积极心理学和生命教育为支撑的两善活动,不仅有心理专项“相约心灵”系列活动,还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中渗透教育,心育工作打破传统的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咨询服务、班级授课等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走进学生每一天生活中,教书育人落实在细微处。学校专业心理教师和学生中心共同策划实施系列心育特色活动参与率达到百分百,活泼的形式愉快的氛围不仅让孩子们获得了几集情感体验,更带动家庭、老师、社会人士的广泛参与,扩大了心育工作的影响力。让爱传出去班级合唱节、悦运动悦健康体育文化节、绘爱的心学生书画展等等都已成为学校传统文化节保留,活动目标中精心融入了心育文化积极生命理念,满足学生的消费观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学校为老师和孩子们搭设属于自己的魅力舞台,就像今天您亲眼所见的形式丰富的师生“绘爱之心”成果展每学期都在进行:绘画绘本、微电影、歌舞、戏剧、成长故事、摄影等等变成孩子们成长的礼物(六种成果);学校创新焦点解决七彩达人积分评价,每个孩子可以在他自己擅长的领域评估申报成长的奖励,实现孩子喜爱的可触摸的电子积分评价奖励机制。我们的评分并非用于考核,也绝不等同于学科成绩,它是孩子成长的见证,是学生成功经验的正强化。 “心理优品”达人秀是全校师生可以自主申报的,稍后将进行《英语剧BE YOURSELF》、舞蹈《一抹蓝》、音乐微剧《百花合唱团》就是鼓励孩子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

三、创新三活“阳光灵动”课堂,凸显四全课程特色

(一)培养心育核心教师团队,开发三活“阳光灵动”课堂

随着心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我校 和许多小学一样都会面临专职心理教师资源和心理活动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更为灵活的时间、非专职心理教师的参与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困境的现实需求,以“活泼的基础课程”“活跃的校本课程”“活力的自选课程”为载体探索更为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心理课,丰富的授课形式灵活的课程时间设置使学生在校零碎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完成了学校心理课程特色化建设。

1、心理基础课程《心灵阳光》---40分钟,我校心理老师依据纲要和市优秀教学设计,自主创编心理课教材。

2、活跃的校本课程《爱如阳光》、《绘爱的心》——跨学科融合课,多学科带头人联合五校区艺术学科教师开发,中央美院高参小项目组支持。心理课不在局限在教室心理辅导室进行,比如“孩子眼中的英雄”在中央美院美院、炎黄艺术馆进行,将心理艺术治疗技术应用在心理课中,用3000余幅主题学生画作开展生动的教育,参与课程的师生、家长达到5000人次以上。

3、活力的自选课程《心灵暖灯》心理特色晨会课——学校教师成立心灵暖灯剧社,借助心理教育剧技术方法,开发新型心理课堂10分钟系列网络微课、20分钟积极心理剧晨会课。

(二)去灌输化和教导化,凸显四全课程特色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去灌输化和教导化,给儿童体验和感悟的机会,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活特色心育课程凸显四全课程特色,倡导对内心世界具象化,让儿童看见自己成长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主动选择的愿望,陪伴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营造接纳的、温暖的、自助互助的氛围见证学生的成长。

1、全课程。新的心理教学课堂既有心理学科特有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目标,又包含了学生在面向未来21世纪生活中核心素养和横向能力的培养。比如:心理老师设计的网络微课《小水杯》借助校园网站、家校平台、微信平台推送实现学生在线跨校区跨学段自主选学。在心理晨会课上学生通过主题协作学习自行寻找小组感兴趣的研学主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网课后学生进行2-4周的小组研学,再由专业心理教师陪伴下20分钟开放式心理晨会课。这样的课堂强调教师“放”,能够在课外自学的、自主交流分享的环节不占用课上时间,教师不给答案只给支持和学生协作关系,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全过程。新型心理晨会课主要借鉴了心理教育剧的形式,但目标并非局限在舞台表演,心育效果也并非仅仅发生在表演的那10分钟的瞬间,从主题的选择、剧本的撰写修改、剧目的排练、道具的准备、表演时的碰撞、表演后的分享、课后的应用指导等等,在全过程中使参与的教师、学生、家长深度卷入随时去觉察,教育的效果延伸到20分钟课堂教学外、拓展到校内外生活的每一个真实情境中,并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3、全主体。三活课堂上教师、家长和學生均成为课堂主体,同时也必须是发掘和使用这些资源的主体,是提升资源和创造资源的主体。参与其中的老师是一种相互支撑的学习共同体,每一个剧本均来自学生原创,每位教师以焦点解决的思维来呈现现有问题可能的成长奇迹。课改实践中学校将同时实现心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学科教师课堂创新、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等多赢的局面。

4、全呈现。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对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资源的挖掘、整合、加工和提升。课程中涉及积极心理剧全部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大量的调研和访谈。老师和学生协商选定主题,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突出成长中的多元主体,挖掘了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转化成为积极的智慧。其生动性和深刻性,使得我们看到了儿童成长的心灵的面貌,促进了觉察。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命为学校普世的价值取向。在思考中前行,让学校师生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让每一天的生活散发爱的芬芳,让每一个生命都闪烁着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Seligman,M. E. &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 1) : 5 -14.

[2]Seligman,M. E,& Rashid,T. Positive Psychotherapy[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6( 8) : 772 -788.

[3]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的信念、目标与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3期:2.

[4]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南昌大学,2007

[5]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