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美的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的审美情感

2017-05-10屈立军

关键词:审美体验数学课堂

屈立军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带领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在想象中领悟美,鼓励学生创造美。帮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审美;体验

蘇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发掘数学的美,并逐渐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天堂。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带领学生感知美。

数学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数学的教学如果仅就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是相当乏味的,只有把所要教的数学内容融入生活,让学生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数学的美才能显现其动人的色彩.因此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找找我们身边有没有口诀时,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寻找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生1:每一列有6名同学,有这样的5列,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2:( 高兴地指着墙壁)毛主席的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这里也有口诀,是二六十二

生3:我们教学楼里的教室也有口诀。每层有6间教室,有这样的4层。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生4:咱班桌子的摆放也有口诀 。

......

这一环节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口诀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如:教学“对称图形”,是一节典型的展现数学美的好教材,课前,我收集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雄伟的北京天安门,高大的爱菲尔铁塔...,一开始就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接着提问:这些建筑美吗?请你说说它们为什么美,然后请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给人们美的享受,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对称的作品),在学生“哇,哇”的赞叹声中,数学的对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美在生活中,美在数学中也就成为了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二、在操作中体验美。

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同样,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数学的美的感受会有更独到的领悟,会更强烈,更贴于心!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轴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指出对称轴。最后练习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找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练习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指出利用对称性可使图更加美观。我出示几种复杂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找一找对称轴。“同学们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对称性?”学生回答:校园内的花园,窗花蝴蝶,门框上的“喜”字等等。接着我教学生剪 “喜”字。这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回家后利用对称性,剪几幅图,看谁剪得漂亮,有创造性。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特别多,有蝴蝶、有蜻蜓,小上衣等等。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特点,而且利用对称性学会创造美。

又如: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情景,在最后的大约10分钟时安排了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短活动,如暖气片、地板砖、门窗等。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加深了对分米、毫米的认识,在操作体验中感受了数学的可爱与美好!

在操作中体验美,体现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是发生于认知教学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和认识心理交织融合在一起的,是强烈而深刻的。

三、在想象中领悟美。

审美体验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某种独特的审美意象,而这正是创造与想象的作用,放弃了想象,一切就显得平淡和单调,也就无所谓审美体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就丰富;想象贫乏的人,审美感受也就贫乏,“想象就是创造力”,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的美!

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在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引导学生把圆剪成16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借用电脑课件显示,把圆分成32等份、64等份后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如果使图形变得更接近长方形,该怎么办?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想象一下,如果把圆等分成128份,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如果等分成256等份,拼成的图形又会怎样呢……如果一直这样不断地等分下去,剪拼后的图形将是什么情形呢?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动态过程。

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较形象地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渗透了极限思想。

四、在评价中体验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评价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怀得到了有力加强。而评价,是一种价值评判,是一种精神性的交往活动,是评价双方的心灵相遇,在互相的尊重和信任中,敞开心扉,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温馨之美!这种评价的美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

教师美的评价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信任的纽带,是闪耀新理念的明珠,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你的设计太有创造性了!”...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无不让人感到心灵舒畅,学生的审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体验.

接受美的评价还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评价,在生生的互相评价中感染美,提高审美情趣。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组合图形后,问学生“这个图形的面积能直接求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接受同伴的评判,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在互相的评判中验证了求组合图形面积分割法与添补法的可行性,在评判中各自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审美体验会更深刻!

五、鼓励学生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动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数学的审美意境,以启迪学生数学美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平移与旋转》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来设计: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案(电脑显示各种色彩鲜艳的图案)

生:兴趣盎然的观看。

师:他们美吗?

生(高兴地):美!

师:美在哪里?

看着“奥运五环”、“紫荆花”等美丽的图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纷纷说出了答案!

生甲:他们组合得很有规律。

生乙(充满信心地):他们都是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出的图形。

师(赞叹地):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不但欣赏了他们的美,还找到了他们绘制的方法,真聪明!你们想不想创作出像这样美丽的图案?

生(兴奋地):想!

师(激动地):那就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设计美丽的图案,看谁的创作最有个性!

生利用各种模板进行着创作 ……

每个人都向往自己能成为设计师,也为自己能设计出美妙的东西而骄傲。让学生成为一名“设计师”,进行图案与变换的创作,可以使他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渐发现数学有很强的美感。

总之,數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数学的课堂时时闪烁着灵动的美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渗透,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领悟、接受、创造数学之美,让“美”满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数学课堂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