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焦虑文献综述

2017-05-10陈英

关键词:界定治疗成因

陈英

摘要:社交焦虑已经成为阻碍人们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内外已受到学术界的积极关注,众多学者对其界定、成因及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社会焦虑的研究仍需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社交焦虑;界定;成因;治疗

在关于社交焦虑的研究中,笔者以“小学生社交焦虑”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732篇论文,从1994年到2016年,没有一年论文数目超过100篇,2014年最多为94篇,但从研究内容来说,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相关研究和干预辅导的研究上,关于量表的编制和适用性研究仅占13篇,没有关于大学生社交焦虑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关于孤独感、人际交往焦虑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儿童、老年人以及特殊群体之间,对于大学生的研究则不是很多,并且样本量少,不具备研究性。所以全面深入探究和理解社交焦虑的相关文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社交焦虑的界定

1.1 定义

在国外,社交焦虑最早出现在1846年Casper报道的赤面恐怖。在1903年的时候,法国的一个精神病学家Janet使用了一个“社交恐怖的次来描述社交焦虑,而且他将这个社交恐怖归于神经衰弱。这是对社交焦虑的第一次正面的描述。在上世纪的60年代英国的精神病学家Marks和Gelder第一次使用了社交焦虑一词,并且对社交焦虑进行了科学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会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害怕某些不同的对象,这其中有一种害怕被他们称为“社交焦虑”。在Marks和Gelder的界定的社交焦虑中,这一个现象仍然是一种精神病方面的,患有这种焦虑的个体会在人多的时候害怕吃饭、吃东西、坐立不安等,有严重的害怕出现在公共场合。在1970年时Marks对之前自己和Gelder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并且提出一个新的“社交恐怖症"来替代之前的“社交焦虑”,并且指出个体之所忠有这种症状是因为个体害怕在社会交往的情况中被他人嘲笑[1]

在国内,我国学者郭晓薇认为,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2]。李波等认为,社交焦虑是指对人际处境的紧张与害怕。当社交焦虑的个体被暴露在陌生入面前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会表现出显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虑,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丢脸[3]。

综上所述,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 在社交焦虑概念的界定方面, 都是从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而且绝大多数学者都将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怖症等同。

1.2 评估

目前应用于SAD临床评定的量表一般是从认知、行为、躯体这三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4]。

在目前对社交焦虑的测评中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测量量表和问卷的形式,包括了症状自评、认知评估、临床会谈、行为功能评估等几种方式。

综上可知,除了有关社交焦虑的量表除了少部分有自己的常模和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普遍存在着常模和标准的缺失。而不同的量表有着自身独特的侧重点,在对同一种心理现象进行测量时会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在遇到某一种测量工具不能有效地测量研究人员所要测量的问题,研究人员这时就需要选用另外一种测量工具。在心理测量领域中,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那些运用较多的问卷建立了常模和评定标准,测量工具的常模及标准的丰富,能使我们在研究与操作中更为灵活有效。严格地说,任何一种测量工具在单独用于诊断及评估时,都需要其自身拥有常模和评定标准。

1.3 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一Ⅳ)关于社交焦虑的诊断标准为:①对社交场合或社交操作呈明显和持久的恐惧;②在上述场合出现焦虑;③明知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④回避上述场合或极度痛苦地忍耐;⑤上述情况显著影响个人功能或带来显著苦恼;⑥如未满18岁,病期至少达6月;⑦上述反应不是继发性的;⑧如存在其他躯体或精神障碍,病人的恐惧应与之无关。

2 社交焦虑形成原因及相关因素研究:

在国外曾有学者提出是社交技能的缺乏(Halford等,1982)。EffreyVoung提出社交焦虑的产生是认知失调的结果,早期的生活经历使个体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特定的看法。他把前者称之为自我概念图式,后者称之为对他人观感图式,包括对人性的信赖和对他人能否容纳自己的信念[5]。Edelmann认为是由于否定性的自我评价[6]。Hill等人发现,由于童年的不安全感、不被喜爱感或者不受重视感,产生基本的人际焦虑,个体采取迎合、对抗与远离人群的方式应付。社交焦虑者真正缺少的是自信,是不相信自己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由于社交焦虑者非常关注负面的评价,他们会尽自己所能来控制自己留给别人的印象[7]。

在国内,关于成因的研究较少,郭晓薇(2000)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研究中认为,认知成分是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成因之一[8]。肖崇好和黄希庭(2011)认为社交焦虑或恐惧的产生可能源于个体认识到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望与自觉他人对自己看法之间的差距,而不是不良的自我图式[9]。李波(2003)羞耻感、消极的应对方式和对自己焦虑程度的过分评价是造成社交焦虑的主要影响[10]。

高春鸿进行了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孤独感与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11],王立皓和童辉杰(2003)认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社会支持、交往焦虑和自我和谐程度密切相关[12],张秀芳等(2010)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所差异且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焦虑有显著影响[13]。王欢(2014)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14]。廖伟和施春华(2016)反映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情感会影响他们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表现的自我知觉( 如形成负面的自我形象知觉) ,社交苦恼能够正向预测网络交往依赖[15]。钟佑洁(2011)研究表明自尊一方面直接影響社交焦虑,还通过正向和负向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交焦虑[16]。

綜上所述,心理学家提出了大量的关于社交焦虑成因的有关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年性经历、潜意识冲突对于社交焦虑的影响。新精神分析理论更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慨念、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多地强调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早年经历,如霍尼认为人际焦虑产生于童年期的不安全感、不被喜爱感或者不受重视感,个体因此采取迎合、对抗或远离人群的方式应付阁。

行为和学习理论认为恐惧和焦虑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获得的。行为主义学者用操作性条件反射解释焦虑形成后持续存在的原因,其基本原理实如果行为受到强化或者奖励,如此通过负强化,对恐惧性刺激的回避就成了习得性反应,这种习得性反应维持着个体的恐惧。

认知理论认为错误的认知导致了社交焦虑情绪的产生,最终导致社交回避行为。

依恋理论认为焦虑是有生物学渊源的,是建立在与生存有关的感情依恋的基础上的,婴儿只有亲近照顾自己的人,其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过早的与母亲分离,受到严厉管教或者需求总不能被满足的儿童,容易形成非安全性依恋。早期的非安全性依恋一旦被儿童内化,以后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回避行为。

3 社交焦虑的治疗:

3.1 药物治疗

目前有研究证实治疗社交焦虑有效的药物为以下几类:

3.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MAOIS它的药理作用是抑制降解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和多巴胺的酶,主要是治疗SAD病人的人际高度敏感,以及伴有的非典型抑郁、癔症性焦虑和回避性人格表现。

3.1.2 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js)

ssRIS是新一代抗焦虑、抑郁药。起效慢,达到最大疗效需要的时间长,但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较少或没有抗胆碱能副作用,对心脏没有明显毒性;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即使超量也不会致命;使用简便,故作为一线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ssRIs有5种:氟西汀(nox-etine),帕罗西汀(xeIjne),舍曲林(sertra—line)、氟伏草胺(nuvoxamine),西酞普兰(Citalo.pram)。其中帕罗西汀是耳翦世界上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社交焦虑的药物。

3.1.3 苯二氮卓类药物(BDz)

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是阿普唑仑(Alprazo)和氯硝安定(clona Pam)。该类药物尽管起效很快,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存在躯体依赖性以及戒断症状的危险(由于长期使用苯二氦卓类会出现焦虑反跳),对伴发抑郁的患者效果不显著.对酒精或其它物质滥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故不适合作治疗社交焦虑的特定药物,通常与抗抑郁药合并来减轻焦虑。

3.1.4 B一阻滞剂

用于减轻局限性社交焦虑患者中与表现场合(例如公众演讲、音乐演奏)相关的生理症状,但对广泛性社交焦虑似乎无效”。

3.1.5 其他可用于社交焦虑的药物

①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对于5一羟色胺再摄取掷稍栽疗效欠妥或者不能耐受的患者,或许是个有用的选择。②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适用于各种类型焦虑症治疗,可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但对社交焦虑的疗效不确定,可作为辅助治疗用药。③抗抑郁药萘法唑酮可用于伴有抑郁的社交焦虑者。④抗癫痈药物加巴喷丁是一釉人工合成的氨基酸,能减轻社交焦虑症状。

3.2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社交焦虑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治愈率高复发率较低,包括两种具体治疗方法:一是个体认知疗法;另一种的团体认知疗

法。他们都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而且与团体认知疗法相比,个体认知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好。认知行为疗法包括4个组成部分:暴露、运用放松技术、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调

整。

4 社交焦虑研究展望

现有的文献从不同层次、角度和流派对社交焦虑的界定、成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对于社交焦虑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标准,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对于社交焦虑的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多集中于自我认知和社会支持,研究面狭窄,没有太大的突破,对于社交焦虑的治疗在药物标准剂量方面、药物间联合使用方面、药物治疗共病的方面、药物远期复发率方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科学配合方面的治疗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除此之外,现有文献的研究群体年龄跨度和地区跨度小、覆盖面小等问题。

鉴于以上提出的不足,关于社会焦虑的研究需要扩大范围,建立统一的界定标准和测量标准,注意不同影响因素之前的交互作用,同时也注意药物和心理治疗的结合使用,在宏观上要全面,在微观上要深入。

参考文献

[1]Watson D,Friend R.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 969,33(4):448—457.

[2]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73):57.

[3]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09—112.

[4]董艳萍,赵守盈.社交焦虑障碍及其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152(3):121-124.

[5]杨眉.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出版社,1995,105- 106.

[6]Effrey E. Young, Cognitive- behavior Approach to Friendship Disorders, from Friendship and Social In-

teraction, edited by V. J. Derlega&B.A.Winstead,Newyork:Springer- Verlag,1986,253- 254.

[7]谢刚,刘翔平.关于大学生羞怯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社会心理研究,1996,(2).

[8]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73):56.

[9]肖崇好,黄希庭.社交焦虑个体外显与内隐自尊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11,34(2):289- 292.

[10]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09—112.

[11]高春鸿.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孤独感与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会议论文],2013:84-95

[12]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諧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ll(2):94-95.

[13]张秀芳,张淑娟圆,张顺,张素娟.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81-482.

[14]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447-450.

[15]廖伟,施春华.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网络社交行为的关系[J].2016,45(1):93-95

[16]钟佑洁,张进辅.大学生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效应的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5:506—512.

[17]陈曦,钟杰,钱铭怡.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差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46—849.

[18]付梅,葛明贵,桑青松.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77—478.

[19]魏征新,霍莉钦.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54-957.

[20]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社交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39-41.

[21]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等.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2):225-226.

[22]陶琼霞.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10-412.

[23]汪向东等.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中国心理卫杂志[增刊]:127.230.314

[24]李英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川.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猜你喜欢

界定治疗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外语学习中的自我界定
议论文概念界定的几个问题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高血压界定范围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