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咨询案例报告

2017-05-10张瑶

关键词:小梁求助者咨询

张瑶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一)基础信息

小梁(化名),男,17岁,高二学生。独生子,身高一米八,一表人才,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性格外向,擅长表达,自尊心强。平日对历史、哲学很有研究,经常在同学老师面前侃侃而谈,文笔很好,校园微信推送经常由他供稿。小梁不仅会说会写,还会唱,是校合唱团的主力队员,唱起歌来的风采让很多同学成为了他的粉丝。

(二)主诉

最近总觉得自己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尤其是自己的生殖器,听说男人每天早上都该勃起,但近些日子偶尔有几天并未勃起,感觉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有时候觉得高二了学习压力大,可能比较累,状态不好,有时候又想自己还是“有病”。一想到自己“有病”,就会想很久,包括以后能不能结婚生孩子,作为男人性能力很重要等等,越想越烦。之前是没事时候瞎想想,可最近总在想这事,下课想,上课也想,注意力很难集中,必须要找心理老师了。

(三)个人陈述

我的学习虽然不是最好,但一直在重点班,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都很好,就是有一个“小事”,让我来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我在初一的时候,经常自慰。父母工作忙,会有自己在家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小嗜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想象一些引发冲动的情境,多次摩擦生殖器,有时候并不是射精,只是蹭出了一点东西。现在想想,很担心,就是那时候自己不懂,把自己的身体损伤了,所以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

二、咨询师观察

小梁衣着得体,整齐干净,讲话声音清晰,表达清楚,行动利落。在与之交谈时有较好的目光接触,思路清晰有逻辑。只是说到自己问题的时候,表现得很担忧。最开始害羞提及这件事,兜了很大的圈子才说到“正题”,但在心理老师无条件接纳的鼓励下,也就丢下扭捏,顺畅地说出自己的困扰。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小梁智力正常,有自知力,无重大躯体疾病,有焦虑情绪产生,属于正常心理问题,可以接受心理咨询。

三、咨询目标和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

根据求职者的心理问题性质,在充分尊重求助者,并与之平等商量后得到以下目标:摆脱由自己“想法”引起的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能在咨询后摆脱目前的困扰,像以前一样全身心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二)原理与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是不良的认知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ABC理论是其核心理论。A:诱发事件,B:信念,C: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是只有改变不良认知就能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

引起小梁心理问题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身体真的有问题,而是对青春期生理知识缺乏了解,比如“男生早上一定会勃起”,“男生自慰一定会对身体产生很大影响”等。求助者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思维,看待事物过度极端化,对事情过分概括。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就可以消除心理问题,摆脱不良情绪。

四、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搜集相关的资料;确定主要问题,调动求助者积极性,探寻改变意义;协商咨询目标和方案,解释咨询原理和方法。

(二)第二阶段:实施咨询阶段(第二次咨询)

加深咨询关系,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及ABC理论;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不合理信念及非理性认知模式;分析问题,选择适当的干预技术,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与求助者交谈,了解其内心想法。

由于小梁的困扰是有关青春期生理知识的,所以咨询师和他一起选了一本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专业书籍,并针对小梁的几个问题一起在书中找答案,通过知识的学习,很多“担忧”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但小梁好像还是有些“不甘心”,脑子里好像还在搜索着一切相关的问题,毕竟这是困扰他很久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因此咨询师布置了家庭作业:(1)结合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诱发事件和结果,寻找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识别负性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原因;(2)可以把书拿回去再看看,不急着还给老师,把自己的疑惑都解开。

(三)第三階段:提高巩固阶段(第三次咨询)

检查评估来访者的家庭作业;帮助来访者加深认识不合理信念和非理性认知模式,并与之一起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树立理性的认知模式和合理的信念,学会用相同方法解决生活中其他的问题。

小梁在咨询过程中还提到了自己小时候很胖,一直很不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特别笨,什么都不行,长大后变高变瘦了,才慢慢有了一点自信。中考的失利一直是缠在脑子里的一个困扰,本想考入初中的学校,但自己不够努力考砸了,离开了初中学校,也离开了熟悉的同学……在本次咨询中,小梁又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日常一些不合理信念进行理性思考,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五、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反馈,通过咨询后,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进行正确和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够自我接纳,学习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

咨询师评估,近期的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了或缓解了焦虑情绪,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提升,能够适当评价自己。

六、辅导反思

本次咨询结束后,效果显著,高二期间小梁并没有再走进咨询室,但是高三的第二学期,他又找到了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这时的他仿佛再次陷入焦虑的漩涡,他时常被新的“想法”所困扰,包括: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太好,比如皮肤上总起疹子,会不会是免疫系统的问题;我经常戴着一条项链,最近总觉得那么别扭,有一天晚上想了半宿该不该摘了它;我在初中的时候曾经丢了一个U盘,里边有我小时候特别傻的照片,如果有人捡到了,会不会来中伤我啊,尤其是我以后万一出名了;我原来总是跟同学骂骂咧咧地开玩笑,也背地里说过一些人的坏话,这样的“恶行”特别影响我的形象吧……

他一直在用学过的ABC理论,尽量让自己理性地思考,有时候很管用,有时候就失去了作用,很长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咨询师和他分析焦虑情绪的来源,确定为学业的压力,以及他的一些非理性认知,咨询师一如既往地倾听,无条件地接纳,关注,陪伴他梳理理性的认识,又辅助放松训练,直到高考前一天。小梁高考后的第一天就回到学校看望心理老师,他说高考状态很好,发挥稳定正常,感谢心理老师的陪伴。

通过这一案例引发咨询师对于中学生焦虑情绪的一些思考,希望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各层面的对策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中学生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

1.焦虑情绪与家庭因素

家庭结构、家长的心理素质及教育态度均与中学生焦虑的产生有关。青少年处于身心成熟阶段,独立感和成人感的产生,导致了青少年对父母的不信任与反抗,这时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的心理需求并与其平等地交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对其不良情绪的缓解是有帮助的。过于敏感、具有焦虑素质的父母,面对挫折情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成为孩子焦虑和恐惧行为的模仿对象,而且他们对于处于焦虑状态的孩子也很难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安慰,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另外,父母期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越高子女心理压力越严重,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中学生处于理想与现实冲突之中,产生一些不利情绪。

2.焦虑情绪与学校教育因素

学习作为学生的主导活动,历来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各种学校教育因素,如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有所影响。频繁的考试、个人成绩在年级、班级的排位都会给学生带来紧张压力而促使学习焦虑的产生。学习焦虑的出现势必影响其它心理问题。学习焦虑会兵法其它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异常的发生。学习焦虑是目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

3.焦虑情绪与其他相关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焦虑与个性特质、认知因素及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焦虑的产生与人们的认知曲解有关。焦虑水平越高,越倾向于使用否认自身能力、先取先败、悲惨宿命论,以及消极社会关系认知策略。这使他们感到自卑,无法控制失败,从而出现消极的自我预期,这是学习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加重了青少年的失控感,从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因而,进一步探索对中学生影响大的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特点,可提供有力的线索识别和预测焦虑情绪发生的可能,并施加于应对策略有关的训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认知水平和硬度能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中学生焦虑情绪的预防和干预

1. 学校层面

(1)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必要。此门课程,主要介绍人的心理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个体心理(包括性格、能力、气质、需要、兴趣)以及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通过课程,学生可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产生正确的认知,正视一些心理烦恼,并得知这些烦恼的存在是正常的、短暂的。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担心焦虑的状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2)定期举办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活动与游戏,增强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首先,团体辅导相比较个案咨询,更能增强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可以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也学习到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其次,通过团体活动,个体增强归属感,以团体为荣,保护团体形象和荣誉,降低了孤独感带来的社交焦虑。再次,团体辅导丰富个体感受,拓展视野。团体成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多元化的信息使得个体不容易钻牛角尖。中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在团体活动中可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自信,激发个体潜能和增强适应能力。学校可以每隔一个月在班级进行一次团体辅导活动,时间可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通过游戏与活动,缓解学生压力,放松个体心情,减轻焦虑情绪。

(3)鼓励个体参加心理咨询

当教师发现班级中的某些学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并且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时,可在班会时提醒有心理烦恼的同学:可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并不是“有病”才去心理咨询室,有“小的烦恼”也可以与心理老师沟通,心理老师会遵循保密原则,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当个体向心理老师倾诉时,心理老师更多地作为一个倾听者,个体倾诉的同时,烦恼在某种程度会降低。同时,心理老师通过专业知识进行适当引导,个体的焦虑情绪则会减轻。

2. 教师层面

(1)提高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起榜样模范作用

一线老师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班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带班教师性格的典型反应”,教师的个体特质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首先要保证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中学生。

(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绪

教师应该具备共情、积极关注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帮助那些存在情绪调节困难的学生。教师,特别是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教师,应向所有的学生伸出温暖的手,给予他们关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从整体层面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应该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各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课后活动、班会等。这就需要学科教师掌握相应的情绪调节知识、组织相关活动,适时排解情绪调节困难学生的心理冲突,排除对中学生未来成长可能造成的隐患。

3. 家庭层面

(1)关注中学生的情绪调节

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越来越少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孩子有情绪上的变化,可是却很难知道这种变化的原因,或者他們没有意识到这种无常的情绪变化是由于孩子没有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造成的,他们应该给孩子有效的情绪调节的指导。

(2)注重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父母有良好的情绪调节,子女才更有可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调节,恰当地应对自身的情绪反应。家长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仿效的样板,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的情绪调节就较差,容易使得孩子不自觉的模仿。因此,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及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为中学生的情绪调节做出典范。是否常常与孩子进行有关情绪调节的讨论对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适时与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有关谈论,是一种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小梁求助者咨询
迟到没商量的逗趣好友
补缺
拒绝的正确方式
补缺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微商
心理案例论文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