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2017-05-10王诗隆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知晓率行为习惯

王诗隆 丁 洁 孟 甜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四川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王诗隆 丁 洁 孟 甜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目的:了解四川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营养知识及营养态度、行为现状,为后期在该校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营养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取四川某高校12个院系的572名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营养知识及营养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中营养状况为低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2.8%、75.3%、9.8%和2.1%,性别及专业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知识平均分11.50±2.863,性别、专业及是否学过营养课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态度良好,而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报告率较高。结论:应从各个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营养教育、营养宣传和饮食指导。

营养状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大学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四川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第一阶段,从该校的12个院系中随机抽取各院系各学历层次(本科、专科)2~3个专业(专业数≤3个的抽取2个专业,专业数≥4个的抽取3个专业);第二阶段,再从选定的院系、专业中,随机抽取各年级若干学生参与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6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572份,有效率95.33%。其中男生204名;女生368名,平均年龄为(20.06±1.45)。

1.2 方法

1.2.1 营养状况调查

学生现时营养状况采用体质指数(BMI)进行评价。判断标准依照WHO于2002年2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BMI<18.5kg/m2为低体重及营养不良,18.5~22.9kg/m2为正常,>23.0kg/m2为超重,>25.0kg/m2为肥胖。[1]

1.2.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表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及学生具体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调查、讨论修改而成[2-3],信度、效度均良好。问卷发放前,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现场解释,再采取现场发放、无记名填写并现场回收的形式,确保调查内容真实、完整。调查内容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院、年级、专业、学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其中营养知识20题,营养态度10题,饮食行为习惯21题。并将营养知识指标进行量化计分,答对一题得1分,共计20分,最后计算平均得分;将营养知识得分分为≤10分(知晓率低)、11~15分(知晓率一般)、≥16分(知晓率高)3个等级。[4-7]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在被调查的572名在校大学生中,营养状况为低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的人数分别为73、431、56和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8%、75.3%、9.8%和2.1%。其中,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营养状况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男、女生低体重报告率分别为8.8%、14.9%,超重报告率分别为13.2%、7.9%,肥胖报告率分别为2.9%、1.6%,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78,P=0.032<0.05);艺体生、非艺体生低体重报告率分别为21.1%、11.1%,超重报告率分别为4.2%、10.9%,肥胖报告率分别为1.1%、

2.3%,不同专业学生营养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16<0.05),而不同学历学生的营养状况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519,P=0.915>0.05)。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在校学生营养状况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营养知识

在校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11.50±2.863)分,其中≥16分高知晓率学生有42人,占7.34%,全部答对者只有3人;≤10分的学生有119人,占20.81%。通过t检验的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女生营养知识分数高于男生,营养专业的学生分数高于非营养专业的学生,学习过营养相关课程的学生分数高于未学习过营养课程的学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表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在校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比较

2.3 营养态度

由表3可知,在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较好,其中93.4%的学生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非常重要,91.3%的学生愿意用营养知识指导日常饮食,82.0%的学生愿意改进饮食中存在问题,78.0%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营养类讲座;通过χ2检验分析,男生、女生在营养态度上差异显著(P<0.05),对于西式快餐食品和烧烤类食品的态度,男生的接受程度比女生高,而赞同采用节食方法保持身材的女生比男生多。

表3 在校学生营养态度持有率统计分析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饮食行为

通过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发现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报告率较高,其中每周食用少于2次以下报告率见表4,而每周多于2次以上选择的零食及饮料种类报告率见表5。

由表4及图1可知,男生中每周少于2次早餐的报告率高达52.45%,而水产品的报告率则高达56.4%,相应的女生报告率分别为38.6%、34.2%。由图1可直观反映出女大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报告率较男大学生低,但仍有16.9%的女大学生较少吃豆类及豆制品。

表4 在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统计分析1

图1 在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统计分析1

由表5及图2可知,在校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选择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和腌渍食品的报告率分别为37.9%、43.9%和24.3%,其中女生较男生更喜爱膨化食品;饮料方面,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奶茶是大学生选择比较多的种类,尤其是奶茶,女生每周饮用超过2次的比例高达36.1%。

表5 在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统计分析2

图2 在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统计分析2

3 讨论

3.1 大学生营养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该校在校大学生低体重报告率达12.8%,一方面可能是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长期素食,存在着不求吃好,但求吃饱的心理使优质蛋白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调查显示女生的低体重报告率高于总体水平,达14.9%,这可能与女生为保持苗条身材而刻意节食减肥有关。

3.2 大学生营养知识欠缺

在校大学生较为欠缺营养知识,对于某些简单的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也较低,比如是否了解“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主要内容(知晓率为17.8%),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食盐用量(知晓率为29.7%),最有效、经济、方便的补钙方法(知晓率为35.0%),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的病症(知晓率为24.5%)。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另一方面说明了该校的营养普及教育也较为缺乏,营养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3.3 饮食行为习惯亟待改善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有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膳食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完全依据个人喜好选择食物。对于食物的选择大多数考虑的是价格(36.0%),其次是色香味(30.4%),然后是电视广告宣传(17.1%),考虑营养的仅占16.4%;另外进食时不够专心,边吃边玩手机的同学高达87.4%。

4 建议

4.1 增加饮食种类,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学生食堂是大学生最主要最集中的用餐场所,应强化学生食堂的管理,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营养知识教育,配备专业的营养师及厨师;另外最好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生理特点,进行食品的规范和量化,合理搭配食物,多供给新鲜蔬菜水果;还可推出营养套餐,提供种类较为丰富的营养早餐套餐及各类营养素均达到推荐摄入量的营养午餐、晚餐,积极引导学生克服挑食、偏食、厌食的不良饮食行为,改变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增强体格。

4.2 建立“食育”体系,加强营养知识教育

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单一,大多数通过网络资源,而现在的网络信息纷杂,商家广告更是真假难辨,而且高校目前开设的公共营养类相关课程也较少。建议各高校应把营养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建立“食育”体系,可开设营养学、营养健康等公共选修课;邀请营养专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系列讲座;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期间,可举办有关营养与健康的专题报告,介绍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饮食行为习惯与疾病的联系等,让大学生学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内容,从最根本上丰富学生的营养知识,激发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8]

4.3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学生营养意识

近几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也显示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在逐渐下降,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欠缺,普遍存在不合理饮食行为,然而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健康饮食意识也较强,这为营养教育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9]

可以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如可在食堂、教学楼、寝室等公共场所设立营养知识宣传专栏,还可通过板报、橱窗等形式展示营养膳食知识;在学校的宣传网络平台、校园广播中适当增加营养栏目;在校报中刊登相关营养类文章;学校的营养协会等相关学生社团,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营养宣传;结合艺术和趣味的形式以提高营养教育的效果,使得各种不同渠道的营养教育宣传融入学生生活,慢慢改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饮食行为,结合科学的实际生活行动,把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变成学生的终生习惯。

[1]张雪莹,秦立强,王晓莺,等.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56-359.

[2]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等.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56-1058.

[3]唐海英,陈华,侯向青,等.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研一学生营养KAP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2217-2219.

[4]彭亮,李知敏.某高校大学生营养保健知识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 (6):1011-1013.

[5]赵海峰,陈静思,梁洁琼.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11-913.

[6]张淑兰,张海军,李兴州,等.东北某大学医学生营养状况与膳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29-431.

[7]陈玉凤,熊健.吉首市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 (11):1365-1366.

[8]潘子儒,黄万琪.大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1035-1037.

[9]秦龙龙,周锐丽.大学生简易营养食谱的设计及营养分析[J].食品工程,2014,39(3):61-64.

Investigation on Nutritional Statu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s of Students in Sichuan

WANG Shilong DING Jie MENG Tian

(College of Cuisine,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Sichuan, China)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review the nutritional status quo of students in a Sichuan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in this respect. The findings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nutri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The study conducts a random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572 students from twelve departments in the school, an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the underweight, normal, overweight and obese were 12.8%, 75.3%, 9.8% and 2.1% respectively with obvious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ex and majors (p<0.05), that their average scores in nutritional knowledge were 11.50±2.863 with noticeabl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exes, majors and whether they have taken nutrition courses (p<0.05), and that they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but unhealthy dietary habits.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all-around diversified nutritional education, publicity and guidance.

nutritional status; nutritional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

本文为四川旅游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四川旅游学院在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4xks10。

王诗隆(1993—),男,四川成都人,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2013级专科生,主要从事烹饪工艺与营养研究。 丁洁(1995—),女,四川绵阳人,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2014级专科生,主要从事烹饪工艺与营养研究。 孟甜(1985—),女,河南确山人,食品科学硕士,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烹饪营养教育研究。

TS972

A

2095-7211(2017)03-0026-04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知晓率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