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2017-05-10赵武成

速读·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

赵武成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但数学知识和生活又紧密相关,密不可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生活化”,在数学和生活之问搭建一座桥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解了“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我们教师应尽快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数学情境,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在学习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1.收集数据,积累信息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生活物品。学生对这种课前活动兴趣很浓,他们通过实际活动得了有关物品价格的感性材料。上课时,生活经验减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

2.观察实物,丰富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从家里找来多种形态的长方体实物,从中选择一件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触摸、发现——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具体的实物表象。上课时每位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然后通过自身体验,比较容易地发现由形象的概念到抽象本质概念的升华,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利用生活情境,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可操作的生活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1.从“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用“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是数学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联系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购物活动的生活情境:某商店有一种饮料,大瓶每瓶1200毫升,单价10元;小瓶易拉罐装的每瓶200毫升,单价2元。优惠条件是满30元一律八折。六一儿童节到了,班级准备开联欢会。需要购买饮料。如果要给每人(50人)准备200毫升的饮料,让你去买,你准备怎么买?同学们纷纷动手设计购买方案:

甲生汇报:一共需要饮料200x50=10000毫升,因为10000÷1200=8瓶……400毫升,所以准备到商店买8大瓶和2小瓶的饮料,共需(10x8+2x2)×80%=67.2元。优点是:50人每人刚好有200毫升,一点也不浪费,最省钱。

乙生汇报:可以直接买9大瓶,需要价钱10~9x80%=72元。虽然比甲生多花了4元多钱,但优点是饮料多了800毫升,哪个同学还想喝,可以添着喝。

丙生汇报:买50瓶易拉罐装的,刚好一人一瓶,共需2x50x8%=80元。优点是:卫生、方便。接着又补充说:甲乙同学的方案都要用杯子装饮料,不仅不够卫生,而且要借那么多杯子,多麻烦啊!

这样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

三、利用生活实践感受数学价值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情境中应用

教学中,我们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虚拟出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以下一件事:“小红的作业本被小明拿到家了,现在小红想拿回作业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好”?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熟悉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

生1:叫小红去拿。

生2:应该让小明送回来,更何况小红是女同学,男同学应该帮助女同学。

师:刚才两位同学所说的方法花的时间比较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3:两人事先设定一个地点等。

生4:这并不是最佳方法,先到的同学要等,浪费时间。

生5:我认为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这最合理,也是最佳的方法。(学生一致认可)

师:现在我们小红每分钟行70米,小明每分钟行80米,两家相距2100米,请你求出需要的时间。

这样让学生在情境的活动中解决问题,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2.在实践中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使数学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开展实践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符合立足于根本,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會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