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综艺也烧脑,有知有识有颜值

2017-05-10

意林绘阅读 2017年4期
关键词:真人秀综艺颜值

在真人秀节目充斥荧屏,各类“鲜肉”博眼球的时下,看似“高冷”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反而像一股清流,激发出超高人气。

诗歌焕发魅力,完胜雷人剧

这几年包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文学英雄》等借助诗词、成语、写作、书信等文化形式的综艺节目持续不断创新,给观众送上了别样的精彩。

千万别以为国学类的益智节目就一定会枯燥、烦闷,《中华好诗词》就有“吕秀才”喻恩泰等有学识的明星领队参加,各种风格的学霸怪咖也成为电视屏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汉字听寫大会》上,罗弋洋全场出战12次,1人对6人,带领广东队成功进入半决赛,赛后被誉为“战神”。《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白话灵犀”的爆红让很多网友对节目进行复盘。16岁的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脱颖而出,惊艳四方。

不少观众表示,“难得有一个全家人都很有参与感的节目,从老人到孩子,痴迷者众多,可见历史文化之厚重”。

说话新世界,拒绝沉闷中庸

一档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内容不仅要“丰满”,还要有趣有态度,才会让学霸到学渣都能在节目中get到兴奋点。

如《锵锵三人行》,三个人有感慨,有争论,经常各执己见。《非正式会谈》,以不同国家的不同代表产生的不同文化“争论”为看点,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又能感受到嘉宾的个人魅力。一季比一季火爆的《奇葩说》,几乎字字珠玑,将思辨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奇葩说》珍贵就珍贵在,将思考问题的各种刁钻角度展示给你看。多元化的发声,尤其是对传统观念的重新思考,还能引发观众思考和热议,启迪你,引导你去反思问题,它不失娱乐性,又能在娱乐的路子上开辟出一条清流。

这正是这些节目的魅力所在,我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得出不同的观点。经过恰当的磨合、争论,往往能够形成一大亮点。

靠颜值、靠内涵、靠烧脑

从2017年五大卫视的周内综艺节目布局来看,益智类节目仍占据一席之地。益智问答类综艺本质上展示的是,我们对“博学多才”的一种想象。

当初《最强大脑》作为大型科学真人秀节目,专注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口号。节目中,我们期待看到那些天赋异禀的人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常人无法做到的难题。同类还有《爸爸请回答》《我知道》《少年中国强》等,大部分选手的特异功能堪比“都教授”。各种高科技、超能力,让观众们感叹,原来真正来自外星的不是金秀贤,而是这些舞台上身怀绝技的选手。

还有《一站到底》,选手们一方面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展示自己的个性,形象更加鲜明。我们希望能看到高手之间云淡风轻的过招,比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风度。张雪健和刘也行大战三百回合的聪敏、儒雅,收割了多少迷妹迷弟的心。实力与颜值共存的儒雅少年汪星宇帅气答题,将节目变成“外交”大讲堂,还被晓敏赞为鲜肉级的暖男。

而今的文化节目往往既有颜值与才情兼备的选手们、气质与节目十分相契的主持人,又有博学多识还时不时卖个萌的教授嘉宾,让文化的魅力贴近现代观众。

不过最终它们能火,还是因为找到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有内容,有内涵,有综艺效果,还能把中国文化巧妙编合,让节目走出了“套路”。

猜你喜欢

真人秀综艺颜值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颜值何过之有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