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業區域失衡 大陸高校畢業生为啥流向一二線城市

2017-05-10黃聰

台商 2017年3期
关键词:壓力重慶資源

黃聰

就業難度增大,是畢業生太多,還是畢業生區域配置失衡?一方面,一線城市發展機會多,收入高,但是壓力大;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雖然工作機會少,收入低,拚關係,但相對來說壓力比較小。那麼,對於畢業生而言,該如何選擇?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字,2017年大陸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795萬人,將創歷史最高。這意味著,2017年就業的難度恐將更大。

前11月就業快速增長

人力資源部數據顯示,2016年1月~11月,大陸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49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4.9%。根據目前的進度,2016年全年完成1300萬就業目標問題不大,這與2013年到2015年連續3年城鎮新增1300萬以上就業的情況吻合。

這也表明,儘管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後,經濟增速預期被調低,但是就業仍保持著不錯的勢頭。中國勞動保障研究院研究員張麗賓指出,整體而言,目前經濟穩定增長帶來的就業崗位很多,一線崗位仍很缺乏,整體勞動力的供給仍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從各地的情況看,就業還是不存在大的問題,只是有的企業提供的工資比較低。」她說。

近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召開,研究部署2017年的經濟工作,其中就業是重要的內容。

北師大經管學院院長、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指出,目前大陸的經濟總量、就業崗位、就業人口等過分集中在沿海地區和一線大城市,這對空氣、環境、生活品質都不是利好,因此,對於大城市的人口調控是必需的。雖然大學畢業生數量年年攀升,2017年更是高達近八百萬,但也有統計結果顯示,這些大學畢業生的分佈極不均衡,主要是過於集中在一線大城市。比如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就業人口中52%都是大學生,而全國的平均水準只有不到15%。

「問題不是大學畢業生太多,而是我們大學生的區域空間配置太不平衡。」賴德勝說。

畢業生區域配置失衡

在近期舉行的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路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指出,2017年就業狀況保持基本穩定,重點工作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創新創業工作蓬勃開展,連續3年實現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雙增長」。

下一步要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要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容納器」作用,繼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養老等工作,組織實施好「農村教師特崗計畫」、「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畫」等中央基層就業專案。

同時要往重點領域輸送高校畢業生。要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向國家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專案輸送畢業生,引導畢業生到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就業創業等。

另外要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提高就業指導水準和服務能力等等。

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張端鴻指出,大中城市積聚的大學畢業生多,中小城市其實也有很多發展機會。如西部的貴州地區,目前很多崗位缺人。比如大數據產生的呼叫崗位,因為當地高校沒有或者很少有開設這樣的專業,以致很多公司必須招人進行培訓上崗。賴德勝認為,下一步要通過調整,使得人才的空間配置更加均衡,這對於整個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也是有利的。

所以,學生做選擇時要看得長遠一些,三四線小城市不是沒有機會。「大學生自身要實事求是,不斷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根據變化的勞動力市場、就業狀況進行理性選擇。」他說。

資源進一步向大城市集中

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下一步要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大中城市可設置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過5年。特大城市可採取積分制等方式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所專職研究人員王業強認為,很多一二線城市已經是特大城市,如果不加限制,人口不斷湧入,超過了公共資源、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出現一系列城市病問題,對城市本身的發展不利。現在的問題是,越大的城市、級別越高的大城市,比如省會城市,由於權力集中所帶來的資源集聚能力、發展機遇更多,因此就業機會也多。

「所以下一步要提高小城市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教育水準、醫療水準。」他說。

據了解,重慶目前主城區人口接近1000萬,國家給重慶的定位是超大城市,本來應該嚴控人口增長。但是重慶鼓勵農民工進城,且提供公租房,也鼓勵大學生在重慶就業。重慶目前房價在全大陸省會城市、副省級和直轄市全部排名中偏低。而北京、上海等城市,實施了嚴格的限制人口增長措施,其中北京積分落戶的條件之一是要納稅7年。

重慶社科院決策諮詢研究中心主任鄧濤認為,重慶和其他很多城市不一樣,重慶是統籌城鄉示範區,農民進城可以增加建設用地交易,區縣政府鼓勵農民進城,置換農村用地,保障建設用地,並給予一定補償,滿足農民社保需要。

「現在生活水準提高,收入增加服務要求高,大城市的教育、醫療條件好,人們還是嚮往美好生活的,所以要向大城市聚集。」鄧濤說,大城市的社會保障水準高、資訊資源豐富,如果不解決資源配置問題的話,優秀的資源還是會向大城市集中。

一線城市生活壓力過大

2016年12月12日,中國社科院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指出,一線城市的經濟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並非宜居城市。而二線發達城市生活壓力感均低於整體平均水準,也遠低於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較為宜居。

上述藍皮書認為,北上廣深4大一線城市的經濟壓力遠高於其他城市,最大生活壓力源從高到低分別是物價、交通、收入、住房、教育、醫療、贍養老人、健康。

其中,一線城市就業壓力感和二三線城市水準相同,但低於四線及以下城市。一線城市經濟和家庭人際方面的壓力感,均高居其他城市之上。因此,一線城市不宜居。「逃離北上廣」一度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一個熱詞和公眾話題。

王業強認為,這是整個社會資源錯配的一種現象。一方面,一線城市發展機會多,收入高,但是壓力大;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雖然工作機會少,收入低,拚關係,但相對來說壓力比較小。

但是,四線城市也未必宜居。

調研發現,四線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壓力感低於一線、二線城市和整體平均水準(不過也高於三線城市)外,其他經濟壓力源也並非最低,收入、教育、醫療、健康、贍養老人、工作學業壓力接近全大陸整體平均水準。而在家庭與人際壓力感上,更是高於整體平均水準和二線、三線城市。

所以,四線及以下城市可能並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離一線城市返回小城市,工作機會少,做什麼都需要靠關係,幹事要「拚爹」成為對此現象最為形象的描述。

「從個人發展機會角度看,到哪發展,主要看你考慮生活成本壓力還是職業發展成長的壓力。」王業強說。

猜你喜欢

壓力重慶資源
画与理
深空互联
压力
环保国度
睿骋CC 1.5T 6AT豪雅型
垃圾也是资源
自不量力
诗书画苑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