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助读系统让语文教学效益最大化

2017-05-10吴爱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苏教版教科书初中语文

吴爱钧

摘 要: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之本,在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明的结晶,同时更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目前,我国语文教科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其中,助读系统在语文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落实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旨在挖掘该助读系统的教学价值,以期充分发挥出助读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助读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075-03

在语文教学中,教科书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之一,其不仅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教师教授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当前很多人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仍停留在“教什么,学什么”上面,即研究选文系统,而对“怎么教,怎么学”的关注度明显不够。而助读系统对“怎么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要求,并能以更生动的形式将文本知识传授给所有学生,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顾黄初先生[1]曾经说过:“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基于此,我们应该在语文教材中合理增加一些助学、导学相关内容,尽量使之能够完美融合,这也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助读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目前,教育界对助读系统的研究日益加深,但对助读系统的定义还尚未形成统一意见。顾黄初认为:“助读系统又称为导学系统、提示系统,其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以及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有关资料的引述等,这种提示、诠释与引述,多数为文字形式,也可配合一些图表。”综合多方资料,笔者认为助读系统可分为四部分,包括提示语、插图、注释、参考资料。助读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四点:一是能帮助教师将教科书内容教学化。二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三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能彰显编者意图,便于师生更好地解读文本[2]。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分析

(一)提示语分析

1编者语部分

苏教版的编者语為“致同学”,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编者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更亲切的氛围。七年级上册的“致同学”的篇幅稍长于其他几册。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本教科书,“致同学”首先将学生比作朋友,一下拉近了编者与学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课本的陌生感。随后,采用优美的语言把各单元重点课文串成一段话,向学生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同时,还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框架作了一个大致介绍,让学生对教材有个初步认识。最后一段简要介绍了教育观念以及语文学习方法。随着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编者语也随之变化,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但是也要与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相对应起来。

2单元导语部分

单元导语在整个单元学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苏教版篇幅相对较短,但各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知人论世读经典”等。同时,用一段优美的文字阐述了该单元的主题,并用诗化的语言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做了简要说明[3]。苏教版单元导语都有一个明确的标题,便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同时,单元内的课文也是根据这一主题编排起来的。虽然单元导语比较简短,但对单元内每课内容都有所涵盖,并阐明了这些内容对学生发展的相关作用。纵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部分,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单元导语中的具体文字也有所变化,但都充分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思想。通过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学会做人。在“开学第一课”时,语文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编者语向学生介绍本期语文的学习任务、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等。在开展每个单元学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单元导语,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就会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检验学习成果,检查是否已完成了单元导语中所提出的目标与任务,并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释分析

在注释方面,苏教版也是独具特色,大幅删减了注释部分。凡是学生可通过工具书自行查阅的字词则可以不予以加注;可根据文章上下语句、语境推导出来的也可以不予以加注;对整个课文理解不会产生影响的生僻词可不予以加注;对于部分不需要掌握的深奥词句可不予以加注;可以通过其他学科或者途径掌握的可采取简化注释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纠正传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生意识。从注释内容来说,苏教版解释得更为详细。比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张飞鸟”“油蛉”等事物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苏教版对其解释也更为详细。此外,由于并无课文导读,苏教版的题注也更加详细,包括作品出处与作者介绍、背景介绍等。文言文中还增加了对古代地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的注释,便于学生理解,学习难度也相对较低[4]。不少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只对考试重点内容的注释加以详解,而对其他注释则重视不够。这不利于学生对文本整体内容的了解,也难以真正掌握注释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注释时可结合课文内容,补充相关文化知识与背景知识。这样做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注释内容,并能拓宽视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插图分析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有所发展,但仍需依靠一些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抽象思维。插图是展示具体形象,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主要有扉页前彩图、课文插图、附录插图三类[5]。苏教版的诵读欣赏部分也带有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推荐的文章。苏教版插图数量明显少得多,但所配插图更加灵活,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苏教版采用了两张图画,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还原故事情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说,苏教版在插图选择与设计方面还是很有特色的。教师在使用插图前要有正确的理解,首先评价插图的作用以及是否有缺陷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插图。同时,要选择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插图,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另外,还可结合学生的喜好来挑选插图,将导读与插图相结合作为课题导入部分,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四)参考资料分析

虽然很多研究者并未将参考资料纳入助读系统中,但笔者认为这也属于助读系统的组成部分。参考资料通常在课文的最后或一册书的最后,让学生在学完一课、一册课本后,通过参与一次综合性学习后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或在感情上得到升华。参考资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文的参考资料,另一类是以附录形式附在教材后面的资料。随文参考资料主要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比如,对课文的评价、作者的感悟以及对课文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的介绍等。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随文参考资料也包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技巧以及语法等知识。附录资料一般在一册书的最后,是对本册所学的字词、语法知识的总结。此时教师可结合课文讲解来教授相关语法知识,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苏教版在随文参考资料方面略显单薄,而是将参考资料基本都放在附录部分。除了有字词表、名家书法赏析外,还增加了应用文示例等。这能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苏教版另一部分参考资料主要集中在语文综合学习部分与名著导读部分,对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内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编者的目的在于通过助读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历史地位,进而理解作品内容[6]。这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鉴赏能力。

三、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完善建议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是国内比较优秀的助读系统,充分彰显了人文理念与创新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问题,要不断加以改进。

(一) 编制理论要不断加以创新,以符合学生的需求

一套科学合理的助读编辑理论是编辑一套成功助读系统的前提。苏教版教科书仍以主题单元形式为主,形式单一,助读系统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编写助读系统时必须突出其辅助功能,而无须完全紧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严谨组织提示语与参考资料等。教科书助读系统中学习目标必须提出清晰的要求,并以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真正发挥出“助读”的作用。编者在编写助读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师生两方面的需求,将助读系统中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细节化,保证学生更易学,教师更易教。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提示的学习目标较为笼统,比如,在“致同学”与“单元导语”部分,用的最多的词语就是“感悟、品悟、体验”等。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词语显得比较专业化、成人化,不易把握重点。因此,要将学习目标具体化、细化,强调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参与[7]。另外,设计导读部分时可创造一个能引入故事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期待,而不是在导读里就将故事的内容全部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增加助读系统的知识储量

在苏教版中关于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这方面的知识是比较完整的,集中在每册书的附录部分。但由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一些注释内容进行了精简,因此,在陈述性知识方面有所缺失。对此,笔者认为可适当增加注释中的背景知识,这才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与作者对话。背景知识主要涉及到文章的发生背景、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方面的基本介绍。因此,这里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历史、人文、心理、经济等诸多领域。而这些内容能够轻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掌握课本的必备知识,从而实现与作者对话。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注释并无关于作者的生平介绍,也无创作的背景。因此,建议对这部分加以补充,这样能降低学生理解词文的难度,也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三)其他建议

一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过于注重人文性,而淡化了工具性,比如,教材中弱化了对短语的理解、句子成分分析、语法知识的介绍等。对此,应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合理安排语法知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到基本语法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二是重视作文知识体系的构建。针对当前初中生作文时用词不当、病句连篇、立意失当等问题,必须注重作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将作文知识体系细化到每册教材中,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三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部分。通过充分调研,了解师生需求以及教学特点,对某些细节部分进行改进。比如,编者语使用的是书信体,后面有编者的落款,那么开头也建议有个称呼。这样书信的形式也更为完整[8]。另外,编者语除了是对本册教材内容的大致介绍外,还应随着年级的增加,采用纵向递进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科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4.

[2]赵林林.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点滴思索[J].文理导航,2014,36(7):2—3.

[3]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137—139.

[4]程丽阳.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理论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42(6):108—110.

[5]李敏.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探究——人教版、鲁版、苏教版比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6]劉晓燕.中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研究——以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美国语文》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7]洪宗礼.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Z1).

[8]刘春华.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科学化建设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4,26(5):35.

Abstract:The Chinese textbook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Not only is it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but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eanwhile,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national will. At present, the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namely, selection system, reading-assistance system, knowledge system, and exercise system, among which, reading-assistance 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Chinese teaching, such as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 clearly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content,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research the reading-assistance system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teaching value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ystem.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reading-assistance system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苏教版教科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