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机插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7-05-1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技植保推广站2151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吴中区穗数分蘖

徐 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技植保推广站 215100)

不同机插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 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技植保推广站 215100)

为给吴中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的深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南粳46”(常规稻)和“甬优8号”(杂交稻)两个品种,进行了相同水肥条件下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株距大(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 cm)、机插密度低,虽有利于机插水稻分蘖,但有效穗数达不到预期目标,进而影响最终产量;“南粳46”以每667 m2插1.8万穴左右为宜,“甬优8号”以每667 m2插1.6万穴左右为宜。

机插密度;机插水稻;分蘖动态;产量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水稻种植模式逐渐由小农户种植向大户承包、村集体大面积连片种植转变,机插稻得到了广泛推广,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60%。为给吴中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的深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以“南粳46”(常规稻)和“甬优8号”(杂交稻)为材料,进行了相同水肥条件下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设在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新路村进行,供试田块土质为壤土,前茬为麦茬,土壤肥力较好。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常规稻)和“甬优8号”(杂交稻),均于5月23日播种,每667 m2用种量分别为3 kg和1.5 kg,均于6月11日机插,秧龄18 d,机插时秧苗株高13.5 cm、叶龄3.8叶、白根8.5条。2个品种均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基肥每667 m2用BB肥25 kg+碳铵25 kg,分别追肥4次和3次,其它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双因素设计,水稻品种设“南粳46”和“甬优8号”,每667 m2机插密度设1.8万、1.6万、1.4万穴,共6个处理。采用洋马VP6型乘坐式插秧机插秧,按机插密度调节档位,行距统一为30 cm,株距分别为12、14、16 cm,对应每667 m2插1.8万、1.6万、1.4万穴。各处理顺序排列,每处理面积1233.33 m2,试验田总面积0.74 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分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1可知,由于机插密度不同,每667 m2基本苗数也不同。以“南粳46”为例,每667 m2插1.4万穴的基本苗数最少、为4.16万苗,每667 m2插1.6万穴次之、为4.75万苗,每667 m2插1.8万穴最多、为5.34万苗;插后10 d,每667 m2插1.4万穴的每667 m2苗数为5.28万苗、单株带蘖数为0.27个,均比每667 m2插1.6万、1.8万穴的苗数和单株带蘖数少;但到7月14日,每667 m2插1.4万穴的单株带蘖数上升为6.12个,比每667 m2插1.6万、1.8万穴的均要多;最后单株成穗数也以每667 m2插1.4万穴的为最多,为4.77穗,分别比每667 m2插1.6万、1.8万穴的多0.34、0.71穗。“甬优8号”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综上说明,机插密度低,有利于机插水稻分蘖,提高成穗率。

从有效穗数来看,机插密度高的显然优于机插密度低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均以每667 m2插1.8万穴最多,“南粳46”为21.69万穗,分别比每667 m2插1.6万、1.4万穴多0.66万、1.83万穗;“甬优8号”为18.61万穗,分别比每667 m2插1.6万、1.4万穴多0.12万、0.9万穗。

2.2 对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2个品种的株高都以每667 m2插1.4万穴最高,“南粳46”株高为109.4 cm,分别比每667 m2插1.6万、1.8万穴高1.6、1.1 cm;“甬优8号”株高为117.8 cm,分别比每667 m2插1.6万、1.8万穴高2.3、2.7 cm。

表1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分蘖动态的影响

2.3 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2.3.1 有效穗数

2个品种均表现为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多,且均以每667 m2插1.8万穴最多。

2.3.2 每穗总粒数

2个品种均表现为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每穗总粒数变少,均以每667 m2插1.4万穴最多,“南粳46”和“甬优8号” 每穗总粒数分别为134.3、194.1粒;每667 m2插1.6万穴次之,分别为131.4、191.8粒;每667 m2插1.8万穴最少,分别为131.0、189.4粒。

2.3.3 结实率

“南粳46”以每667 m2插1.6万穴最高、为88.8%,每667 m2插1.8万穴次之、为88.7%,每667 m2插1.4万穴最低、为87.9%;“甬优8号”以每667 m2插1.6万穴最高、为80.1%,每667 m2插1.4万穴次之、为79.6%,每667 m2插1.8万穴最低、为77.6%。

2.3.4 千粒重

“南粳46”以每667 m2插1.4万穴最高、为25.3 g,每667 m2插1.6万、1.8万穴次之,均为25.2 g;“甬优8号”以每667 m2插1.4万、1.6万穴最高,均为27.8 g,每667 m2插1.8万穴次之、为27.5g。

2.4 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每667 m2实际产量随机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南粳46”以每667 m2插1.8万穴最高、为574.8 kg,每667 m2插1.6万穴次之、为558.5 kg,每667 m2插1.4万穴最低、为534.7 kg;“甬优8号”则以每667 m2插1.6万穴最高、为689.3 kg,每667 m2插

表2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4万穴次之、为661.8 kg,每667 m2插1.8万穴最低、为657.8 kg。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与水稻品种关系密切,在相同水肥及栽培管理条件下,不同的水稻品种采用不同的机插密度,其产量有所差异。因此,在推广应用机插秧技术前,应进行机插密度试验以确定其适宜的移栽密度。

通过本试验可看出,机插株距大(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机插密度低,虽有利于机插水稻分蘖,但有效穗数达不到预期目标,进而影响最终产量。“南粳46”以每667 m2插1.8万穴左右为宜,“甬优8号”以每667 m2插1.6万穴左右为宜。

2016-11-25

猜你喜欢

吴中区穗数分蘖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