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翼机中的华丽先驱

2017-05-09

航空模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起落架座舱钢丝

P-26“玩具枪”(Peashooter)式战斗机,是美国陆航使用过的第一种单翼布局战斗机,是波音公司量产的最后一款战斗机、也是世界航空史上最著名的单翼战斗机之一。

经过两次大战之间航空黄金时代的技术演变,快如飞剪的单翼机终于取代了古典的双翼机成为蓝天主人。而“玩具枪”正是诞生在这场技术革命巨浪中的经典大作。

1931年,波音开始了代号为波音248的新机开发工作,年底被更名为XP-936。该机是一种全金属下单翼战斗机,采用硬铝硬壳式机身。1932年3月20日,其原型机首飞成功。之前,人们对飞机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的益处一直心存疑虑,理由是收放式所降低的飞行阻力会被其机械装置的增重所抵消。但波音公司为了尽快得到军方买单,在XP-936上仍然使用加了减阻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此外,为消除军方对飞机做剧烈机动后所产生的巨大应力会使普通悬臂机翼无法承受的担忧,波音公司在机翼上下追加了类似一战时单翼机上采用过的一系列张线。同时,波音设计师还决定维持老旧的敞开式座舱以方便空中手势联络。

尽管波音已做出了上述一些保守的让步,但XP-936 依然不失超前的气质!看上去更像是前去参加航空节的一款竞速飞机!其流畅的线形和短小的单层机翼令它具有惊人的高速性能。

在随后的8个月里,原型机经过多次测试飞行,最终以P-26的代号投产。

“玩具枪”虽然采用下单翼,但有与机身连接的钢质张线维持机翼的结构稳定性与刚性。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后三点起落架有流线形整流罩包裹(图1)。在开放式座舱前方装有风挡玻璃,瞄准镜安装在风挡前方机头上。P-26的动力为一台普惠公司R-1340气冷活塞式发动机,外侧包覆整流罩。该机的固定武装是机身两侧各埋装的0.30英寸机枪,枪口恰好露出在发动机气缸之间的空隙中。此外,机腹还可携带小型炸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陆航居然担心P-26过高的着陆速度,认为这对菜鸟飞行员来说存在隐患,而起落架横距较窄也会增加着陆事故的概率。为此,陆航要求波音追加一套襟翼助降装置,这样,P-26 竟成为了美军第一种带襟翼的生产型飞机!

而正因为单翼P-26的飞行速度遥遥领先,所以公司根本没有考虑开发它的舰载衍生型,因为当时的航母甲板无法承受这样高的着陆速度。

采用下单翼的飞机,在着陆时万一发生“拿大顶”倒扣,飞行员的颈部极易遭受重创,为此生产型P-26的飞行员头靠被向上提升了8英寸。而该机背部出现的这个“驼峰”也成为它明显的外观特征。

P-26 的批产始于1933年1月,虽然飞行性能世界一流,但并没未受到军方的热捧。对于飞惯了四平八稳的双翼战斗机飞行员们来说,飞高速P-26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美国陆航在1933-1934年间总计购买了 139 架“玩具枪”,其中基本生产型 P-26A为111 架,改装 “黄蜂”引擎的P-26B为25 架。后者在换装P-26A 的化油器后,又杂交出P-26C……

“玩具枪”的问世恰逢经济大萧条,军队为获得有限的政府投资,频繁举办新机展示和飞行表演、以争取来自民间的资金支持。20世纪30年代中期,堪称美国军机发展史上涂装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美国陆航给自己飞机定下的涂装标准是:机翼和机尾铬黄色,机身蓝色,方向舵前缘涂一条垂直的深色蓝带,后面涂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机翼和机身侧面则涂带有识别功能的彩色条纹。此外,各中队和大队还添加了个性标识。如此,战机涂装之精美往往达到能与民间特技飞行队相媲美的华丽程度,而P-26更是其中的翘楚!

然而,徒有华丽的外表并不能永远称霸,航空技术的日新月异让P-26 在短短三年后就落伍了。心有不甘的波音公司对“玩具枪”进行了改进,并于 1934 年推出不再采用张线的“干净的”悬臂式单机翼、可收放式起落架和封闭座舱的 P-29。但是该机的时速还是无法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准,成为波音产战斗机之“绝唱”。伴随着塞维斯基P-35等现代机型的服役,驻扎本土的部队淘汰了这把花哨的“玩具枪” 。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政府也采购过一批款式与P-26相仿的波音281(中方称之为波音248)战斗机。281型其实是波音为了外销而修改的P-26B,换用了R-1340-27发动机,同时简化部分军用设备,轮胎也改用低压产品,以便在未经整理的跑道上使用。波音在 1936 年共向中国交付了 11 架。这些波音 248 均由中国空军17中队使用(中队长黄泮扬),并随后参加了保卫南京的战斗。1937年8月16日,6架波音248 和其他部队的老“霍克”飞机一起拦截了6架日军三菱 G3M“九六陆攻”重轰炸机并予以重创。其中黄泮扬驾驶的 1701 号击落击伤日机各一架,黄新瑞驾驶 1703 号机击伤一架。参加此役的波音 248 则毫发无损。然而,战局的严酷让中国空军的波音 248 很快损耗殆尽,至1937年底已没有一架可以升空作战。

1941年末美国参战后,P-26已属古董飞机。驻菲律宾的“玩具枪”部队于1941年夏全面换装了P-35A,12架退役的P-26 被移交给菲陆航6驱逐机中队。该中队的P-26A是除中国外唯一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玩具枪”飞机。菲飞行员在空戰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中尉琼斯·凯尔甚至用“玩具枪”击落了一架“零”式战斗机。

驻巴拿马运河区的P-26是最后的幸存者,美军一直用它们执行运河沿岸的巡逻任务。这11 架P-26直到1943年才移交给巴政府。而危地马拉空军的“玩具枪”服役到了1950年。

波音 P-26“玩具枪”是美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机型,尽管它的身影花里胡哨、如陨星一般熠熠生辉却一闪即逝。P-26 曾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其问世揭开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航空技术大革命的序幕,但也正因它引领的这股技术浪潮最终被无情淘汰。

波音 P-26A“玩具枪”的技术参数:发动机为普惠R-1340-27;翼展8.52米、机长7.19米、机高3.06米、翼面积13.89平方米;空重997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40千克;航程579千米;巡航速度320千米/小时、最大速度37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8 350米。单价16 567美元。

这次模型制作,选用了家藏的近30年前朋友送我的1/32大比例旧版长谷川产品,材料偏软,是一打砂纸就长毛的那种,而且水贴早已丢失(图2)。

“玩具枪”是我喜爱的型号,做它必须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涂装要绚丽;二是张线要坚挺。因为P-26A属于双翼机向单翼机过渡时期的中间型号,所以在模型拼装顺序和涂色等各方面也介乎于两者之间。大比例套材相对而言更适合表现飞机细节,这也是我喜欢该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按常规,先组合发动机和座舱。前者开模细致、安装简单,喷遍黑色底漆,渍洗后用银漆再干扫一下,效果就很好了(图3)。座舱分左右机身、底座和仪表三部分。左右机壁上的飞机隔框长桁以及手柄,因比例较大,已有适当表现。但对照实物照片后,发觉还是显得浅显和单调了一点。于是尽可能用自己的材料制作若干小零件粘上去,一来使细节更加逼真和丰富,二来也凸显了手柄开关的立体感。底座包括地板、座椅、两挺机枪和脚蹬。我按老照片追加了连接方向舵的纵向拉杆和安全带(图4、图5)。仪表板原来就铸出了仪表的轮廓,喷黑漆后通过干扫,一个个仪表就会显现出来(图6)。

按历史老照片尽可能恢复座舱细节是我一贯的制作风格,这是画龙点睛,很值。尤其对于这种基本全裸的座舱,更不能敷衍了事(图7)。

在飞机外部,虽然模型套材也提供了一些小零件,但因注塑工艺的局限,并不都令人满意,能自己改造的最好改造,比如皮托管、机身侧面排气管等。

在这次制作过程中,我出了个洋相:在机身合拢粘死且打磨之后,才发现仪表板忘记装了。如果再掰开重来,对主要部件一定会造成损害。若要无损伤补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弯头镊子将Z字形的仪表板从座舱口送入,越过驾驶杆、然后拐两个弯,让它对准内机壁上方的安装位置并保持不移动;再小心翼翼地将瞬间胶水通过细长的工具送到结合面的缝隙上进行点胶固定。为此我试了不下30次,不是零件还没有到位就跌落在座舱地板上,就是好不容易对准位置,手稍稍抖动,又错位了。到后来,几乎萌生了拆开机身重新从头做的念头。谢天谢地,在耗费一两个小时后,终于抢修成功,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后来问了几位资深模型迷,居然都说自己也做过这样的傻事,我便无语了。

水贴的缺失问题必须解决。以前做1/32比例P-12模型时多余的部队标志可以利用,但六套里只有一套可以用于P-26。这就决定了我这架模型的涂色方案——不同的中队有不同的涂装(就是图8中1937年美国陆航第20驱逐大队/第77驱逐中队、驻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机场的那架飞机)。它虽然不是我原先想要的,但也只能顺着它走下去了。至于带红心的机徽,必须符合飞机比例。模友在微信中看到了我的求援信息后,主动从自己的模型盒中取出四片支援,而他的模型只能改做第二国涂装了。

P-26的机翼上下面以及垂直尾翼要涂铬黄。我用黄漆掺少许红漆预先调出一大瓶来,专门用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陆军飞机(图9)。机身和起落架罩要涂蓝,是一种虽然鲜艳但不太深的蓝色,为此我加进不少白漆。

制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机模型,因为它们的主翼或水平尾翼与机身连接处没有大片的弧形整流片,对接处的开模几乎都呈面对面的形式,而这个年代的飞机涂色往往又正好以此为分界线,所以大大方便了模型的装配与上色操作程序。我的习惯做法是各大部件分别喷漆、甚至分别贴水贴和做旧,不必马上考虑全机的总装。不像做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飞机,模型必须先总装并充分打磨接缝后才能进入喷漆工序。这样做我觉得方便不少,比如手拿着单件操作肯定顺当。

这架飞机在机身的腰部有三道斜向的色带,在喷铬黄时已考虑在相应部位留下预置色,小心切割遮盖带、遮好三道斜带,待蓝色喷好、撕去遮盖带,三道夺目的黄带就出现了(图10?图11)。但这还没有全部完成,在每条斜带的两边还有窄窄的黑边,再次在黄带的两边遮好一条0.8毫米宽的空隙,将黑漆喷在这里。最后,漂亮的斜腰带做好了(图12)。制作模型,喷漆不费时,考验人的往往是喷漆前繁琐的遮盖作业,且马虎不得。

接着进行总装,撕掉相关粘合面上遗留的绿色遮盖液,就可以合拢了。对结合面适时予以阻隔保护,是为了确保胶水粘接的质量(图13)。

为P-26 这样“神采飞扬”的机型做旧,不建议太“过”(图14)。我只用调稀的黑褐色X-20渍洗液做了轻微程度的旧化,为了省力,也没有在模型表面补打铆钉孔。然后是扫银和掉漆作业,因为只对检查口盖和部分可动部件的边缘做了少量处理,所以模型总体看上去还是较新的(图15)。

作为制作重点,我这回首次尝试了用硬度和刚度极高的硬钢丝做飞机张线(以往大多利用钓鱼尼龙丝)。先通过网店买来直径0.20毫米的细钢丝,它是按200毫米的长度发货的,以20根计,开价30-70元不等(图16)。虽然模型零件原就打出了穿张线用的小孔,我还是一一用0.30毫米的钻头重新贯穿了一遍,一共是36个。

这一步的关键是钻孔走向必须大致顺着以后该张线的安装方向,不然就会引起钢丝翘起,导致两端无法“对号入座”。如果强行安装,钢丝将出现轻微拱起等弯曲现象。我先试着安装机翼下方与起落架之间的8根张线(图17)。需先用针尖圆规对每一根张线的长度进行实测,然后加几个毫米的余量对钢丝下料,工具是坚硬的平口钳子。接下来将这段钢丝的两头仔细塞进两端的定位孔内,并及时点上少许502瞬间胶固定。如果出现钢丝两端的小孔加工走向不在同一个理论轴线上,就需反复对小孔进行刮削整修,直到钢丝能非常服帖地架设在两孔之间,并呈笔直状态。这种钢丝在使用中不会变形,因为它异常坚挺,所以即便误碰也能自动恢复原有的直线形!

只有把机翼装上机身之后,才能進一步安装机身正下方处于两套主起落架之间的4根交叉状张线(图18)。这一位置的操作非常麻烦,施展空间小,而且特费眼睛(图19)。相对来说,最容易处理的是机翼上方、机翼和机身之间的6根张线。我将张线的每一端多留出3毫米余量,用来塞进微孔。

初步的成功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以后用硬性钢丝做张线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选择。它和尼龙丝相比,优点是表观挺直,不会因温度湿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松弛弯曲;难点是预先需要两头钻孔,孔的走向要尽量重合于线的轴向。对于一些用尼龙丝不易操作的机型,或是穿线过于复杂的机型(比如一战时期双翼重型轰炸机拥有如麻的张线数量),用钢丝做张线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图20-图22)。

猜你喜欢

起落架座舱钢丝
斑马智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规律:座舱真漂亮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飞机秘密档案
飞机秘密档案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波音737飞机起落架故障的分析解决
钢丝上的笑声
MD-11客机飞行座舱
正确使用钢丝清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