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真风帆战舰舰炮模型

2017-05-09

航空模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舰炮风帆火药

仿照风帆战舰制作的模型广受爱好者青睐。其精美度不仅体现在林立的樯帆、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绳索上,还在于甲板上安放的一门门威武的巨炮——风帆战舰时代的舰炮。如果选择制作一艘C1、C3或C4级别的风帆战舰模型,舰炮的制作必不可少。但由于比例所限,其上的仿真舰炮不可能做得精细,甚至必须省略一些零部件,因此笔者认为,倒不如按一定比例单独制作一门高仿真度的舰炮模型来得过瘾。

制作一门高仿真度的舰炮模型,爱好者不仅可以在过程中深入了解古代舰炮知识,而且可以携其参加C3级(场景模型)竞赛。闲暇时将它与自己心爱的其他工艺品一起陈列、细细欣赏,其乐无穷。

要想做好舰炮模型,首先必须了解火炮的相关知识并熟悉其制作工艺,然后依照准确可靠的图纸进行制作。

一、舰炮的基本知识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一直活跃着火炮的身影。它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扮演着战争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军人们浴血奋战的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人们很容易就能弄明白什么是火炮,什么不是火炮,因为那时的火炮就是一种简单的加农炮。尽管如此,一些专家还会为古代舰载加农炮和岸基加农炮的区别争论不休。到了近现代,有关火炮特征的辩论就更复杂了。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火炮被定义为一种由多人操作的武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炮的国家。在1336年(元顺三年),元朝军队制造了一种盏口形铜炮,其口径10.5cm、全长35.3cm、重6.94kg,为小型前装滑膛炮。欧洲对火炮的研制晚于中国。在瑞典洛斯胡尔特,历史学家发现了一份1327年的手写稿,其上绘有一瓶状火炮图样。大约在1385年,英国第一门铜制加农炮铸造成功。1350-1450年,火炮、黑色火藥和炮手的发展进入全盛期,多为青铜或黄铜铸火炮。1490年左右,法国第一个提出了炮耳轴的设计,使火炮可以很方便地架设在炮车上,提高了射击准确度。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欧洲的火炮制造技术逐渐超过了中国。16世纪伊始,人们开始尝试将颗粒火药用在火炮上,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威力。此时,最好的火炮射程已达4 500m。

跟随火炮的发展脚步,15世纪初,西洋古战船上开始装备前膛发射的弹丸式火炮。从那时起,人们为了方便区分,将装在战舰上的火炮称为舰炮。最初的舰炮射程短、威力小,无力摧毁敌船,仅能用于驱赶跳帮的水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并非当时没有威力足够大的火炮,而是因为在大型火炮安装上船后,船体重心会大幅升高,稳定性急剧恶化,而且一旦火炮发射,巨大的后坐力极易造成船体倾覆。直到1514年,大型前装填滑膛炮安装上船的技术问题才由著名的造船师詹姆斯·贝克尔解决。

贝克尔采用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将大型火炮安置在船体内、下层货舱甲板上,并在船舷上开设炮窗。这样一来,火炮发射时,弹丸就可通过炮窗向外射出。此后,这项技术迅速在英国实现,继而在整个欧洲各国的海军中得到推广。一直到19世纪中叶,使用前装填滑膛炮相互轰击还是标准的海战战术。

二、舰炮的射击方法

当进入战争状态时,战舰上受伤同伴的嚎叫和火炮的隆隆声,会完全掩盖平常听惯了的船梁吱嘎声和风帆劈啪声。火药硝烟混合血腥的浓烈味道,让平日闻惯了的焦油味和海水味全然消失。最可怕的时刻是在正式开炮前,战舰必须要想方设法接近敌船。原因是战舰上的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只有近距离攻击才会有效果。随着两艘战舰越靠越近,空气中紧张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在未确定可以发出致命一击之前,谁也不愿先开火。而当两艘船进入炮火有效射程后,双方都会抢先发动“一舷齐放”的战术,即战舰一侧所有炮火同时发射。由于“一舷齐放”的威力实在太大,因此往往战事刚一爆发,其中一方就已遭到重创。

在当时,要想做到“一舷齐放”绝非易事,需要所有炮组配合默契。即使对一个炮组来说,顺利开炮也不简单。一般来说,每个炮组由3-6人组成,每个成员都用编号来称呼,以便简化号令。一号是炮长,负责装填火药、瞄准和发射;二号负责炮管的转向及升降;三号负责填装炮弹;四号负责在重新填装弹药前把火花熄灭;五号负责移动炮管并传递炮弹;六号负责搬运火药,通常是炮组里年龄最小的,甚至只有10-12岁。

每次射击完毕,炮手四号必须负责清理炮管、熄灭火花,以防重新填装弹药时发生爆炸。然后,炮组开始为大炮装上炮弹及火药,并插入一根填有火药的翎管作为引信。接着他们以粗木棍为杠杆,利用绳索将大炮移到发射位置,并依战舰在水面起伏的角度,顺势朝上对准敌舰的索具或朝下对准船身。最后炮长点燃引信,其他炮组成员则赶紧跳到一旁并用手捂住耳朵,防止炮身因强烈的爆炸威力猛然后退,误伤自己。紧接着炮手们又立刻跳上去重新填装弹药。

古代舰炮为前装药滑膛炮。当接到射击命令后,炮手们须在炮长的指挥下协同一致完成一系列动作。首先炮长下令,炮手们将火炮由舷边往船中拉,方便装填手迅速将火药(发射药)填入炮管底部,装填数量依射击距离而定,然后装入弹丸(炮弹)。完成装填后,炮手们又齐心协力将火炮拉回至舷边,并让炮管前端伸出炮窗、瞄准目标。需要调整瞄准的方向角时,通常使用撬杆和绳索工具;调整射击距离的俯仰角时,拔出或楔入射距调节楔木。确认瞄准目标后,炮长立即引火点燃火门中的引火药。火门的下方有一引火道与火药室相通,当火引燃了炮膛中的发射药时,炮弹被顺利发射出去。射击后未等硝烟散尽,装接手就迅速冲上前去,用擦炮刷等擦净炮管内壁,并再次进行弹药装填。在战舰上,每个炮组都需要周而复始地进行这些战斗动作。

一组配合紧密、动作敏捷、体魄强健的炮组,从清理炮管、填装炮弹、瞄准目标到完成,大约需要2-5min。炮组的装填射击速度越快,战舰的火力强度越大。

由于发射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得整个舰炮急速后退,因此甲板上需安装用于防止后退的制退索。制退索的两端须牢固连接在坚实的船板上(穿过固定在舷板上的铁环并系牢),并从火炮左右两边炮架板上的制退索导环中穿过,缠绕于炮钮颈部。这根粗索在火炮后退到一定距离(制退索长度)时张紧,将后坐力传递到舷板上,阻止火炮进一步后退。

在非战斗航行时,炮组须将舰炮绑牢,尤其在遇上大风大浪时。一门舰炮的总重通常为1-3t,如此庞大的物体如不绑牢,一旦在剧烈摇摆的船体内失去控制或倾倒,其可能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舰炮风帆火药
以风帆之名,展城市魅力
一门舰炮杀四方
炼丹的意外收获
以风帆之名,展城市魅力
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
“火药弟弟”
洁白风帆的集合体
舰炮智能随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PLC的某型舰炮控制系统改进